被叫停的“盒”戰爭
禁令一直都有,只是這次動真格的了。“盒子們”會止步客廳嗎?
繼6月末發文全面整頓電視盒、禁止網絡機頂盒預裝未經審核的視頻APP后,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針對電視盒子再發監管令,強調對內容的管控,要求境外引進影視劇、微電影必須在一周內下線。
有業界認為,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下,盒子的未來將會一片黯淡,而這一切似乎都和盒子自身的原罪有關。有一點倒是毋庸置疑,正燒得火熱的“盒”戰爭,此刻已經被叫停。
不太靠譜的盒子
談到近期一系列管控,一位業內人士向筆者吐槽稱:“盒子里的東西來路不太靠譜。”
業內人士口中的來路不靠譜,其實是盒子一直以來的原罪,甚至于被稱為潘多拉魔盒。
2010年以來,受惠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市場的急速增長,各類互聯網盒子產品層出不窮。如小米盒子、樂視盒子、創維i71這一類以自有牌照或合作牌照在市場上生存的“白”盒子等,也包括市面上大量雜牌的開放內容山寨“黑”盒子。同時更造成了盒子的亂象頻發。一個常被媒體提起的狀況是,淫穢色情和低俗不堪的節目涌入客廳,甚至有些“網絡電視棒”竟號稱能收看各類成人節目,而獲得電視盒子的牌照方在這中間則是扮演了提供技術支持和通道的角色。
“這種節目其實只是很小范圍內存在的。大部分盒子提供的節目,僅僅從節目內容上而言,并沒有太強的精神污染問題。”該業內人士指出,“我指的來路不正,更多的是說盒子提供的內容,其實本身只獲得了在電腦屏幕上播放的權力,而不是電視機。”
這首先必須說明時下市面上的各種盒子的基本屬性,其不同于過去傳統的“電視機頂盒”,通過網絡機頂盒提供的技術支持和通道,用戶可以隨意搜索觀看海量的節目內容,根據需要自行安裝和卸載第三方提供的各種程序,普通的電視甚至可以同時充當電視、電腦、視頻電話、智能家電、家居控制中心等多種角色。而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讓電視用戶能夠方便地觀賞到互聯網上的視頻。
而大量盒子企業也借助這一基本功能,將網絡視頻直接引入到了電視機屏幕上來。表面上來看,諸如樂視盒子、小米盒子等,其播放的內容,大多數還是獲得了正版播放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網絡播出權,而不是在電視上的播出權,目前視頻內容根據播放媒體的不同對版權有相當細致的區分,而大量盒子OTT了廣電網絡,而通過互聯網直接介入客廳電視機中,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侵權。
同時,一些盒子為了加大競爭力,其內置節目,甚至連網絡播放權都沒有獲得。6月27日,北京海淀法院就樂視起訴小米盒子盜播其《后宮甄傳》《失戀33天》等多部影視作品做出判決,要求小米公司賠償樂視網損失15萬元人民幣這一案例,就屬于此列。
而過去,諸如小米這樣的盒子制造商,總是借口其為“硬件制造商和銷售商”,稱自身并非內容提供方,不存在侵權行為,一些盒子更直接開放權限,讓用戶自由安裝各大視頻網站的App,從而獲得觀影的更大自由度,也使得這種版權亂象,從PC端和移動端,燒到了電視端。
能給盒子“上封條”嗎
業界對此次管控,給予了一個更為恰當的形容——上封條。
據稱,6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就給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和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各發了一個函。其中指出,華數傳媒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互聯網電視機頂盒,以及百視通的小紅互聯網電視機頂盒里,都預裝了一些視頻軟件和互聯網瀏覽器軟件,這違反了廣電總局的相關管理政策,導致一些政治有害、淫穢色情、低俗不良節目、侵權盜版節目以及大量未經國家批準的境外影視劇及含有色情內容的微電影、網絡劇等節目流入到電視機里。該函件要求兩家公司進行整頓,立即關閉其所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視頻網站客戶端軟件及各類視頻聚合軟件和互聯網瀏覽器軟件的下載通道,對已經下載的軟件立即下架。
隨后,華數與阿里巴巴均對外表示將積極自查,并關閉相關客戶端通道。與之相類似的是之后更嚴格的管控消息發布后,小米電視中的“搜狐專區”立刻更名為“熱播專區”,并對外宣稱,其已經開始著手根據要求整改旗下產品的視頻內容。而另一盒子巨頭樂視網則在7月17日晚間發布的一份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正在就盒子存在的違規問題進行整改,現階段已經停止銷售。18日,樂視更宣布停牌,并于當天下午緊急召開了投資者說明會。其董事長賈躍亭和董秘張特都對外聲稱,樂視并沒有十分看重盒子這項業務。
急于表明心跡的原因,有來自政府的壓力,更多的則是來自投資領域的擔憂,“盒子目前盡管銷路不錯,但其實還只是處在市場推廣階段,且利潤微薄,更多的是向資本市場講一個打通全屏幕的故事。”某盒子公司中層稱,“和樂視今年最高466.50億元的市值相比,該股6月16日階段高點下來至7月18日停牌,短短23個交易日,其市值蒸發139.19億元。其中一個關鍵點,就在于盒子被管控這一問題上,因此眾多有盒子業務的互聯網企業,都在急于和盒子撇清關系。”
其實,給盒子上封條的行為早已有之。早在2005年10月,盛大發布盒子產品“寬帶娛樂電腦”,打出的概念是網絡內容的電視化。而在第二年4月,廣電總局就發函叫停盛大盒子,稱盛大未獲得許可證就把互聯網內容搬上電視機。
“現在的盒子,其實就是當年盛大盒子的‘復制品’。其被管控也是情理之中的。”業內人士表示,“這次的管控,其實并不新鮮。原廣電總局辦公廳早在2011年就曾發布過一份編號為‘181號’的名為《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文件,其中明確規定具有互聯網功能的電視必須通過電視集成平臺接入互聯網,而不能直接連接到公共互聯網上。此后,廣電總局分批認證了多家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并頒發牌照,彩電企業可統一通過與這些集成平臺合作為用戶提供互聯網內容的接入。”
互聯網內容止步客廳?
如此管控,最大的利好在于長期困擾盒子發展的版權問題和節目質量都會得到解決。“如果這一管控得以全面實施,目前的盒子亂象確實會得到制止,大量以OTT名目出現的互聯網盒子以及一些智能電視,都將被統一在廣電的入口中,從而形成和傳統電視臺互為依補的關系,也可以真正確保‘盒子’所提供節目播出的質量。”業內人士指出。
同時,另一種風險也會存在,即“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固有矛盾將再一次爆發,缺失了盈利動力的視頻網站,將很難在沒有自主舞臺的盒子上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最終也會遏制目前視頻網站進軍客廳的步伐。電視盒子在內容上或將日趨貧乏,并會導致盒子在受眾心中的地位下降,多元化選擇也將成為空談。
但看似此次管控得益最大的電視臺,依然無法逃避OTT的命運。正規盒子讓出來的市場,勢必在短時間內,被各種山寨盒子所擠占。“畢竟,在技術上,盒子本身并沒有多大的高科技含量,就和當年山寨機橫行一樣。”業內人士指出:這個缺口,僅僅靠管控,是很難堵住的。相反,給予正規盒子一定的生存空間,讓其在除了電視節目外,提供更多家庭娛樂內容,則可以破解。
而據一位盒子企業內部員工介紹,對于直接在盒子中引入網絡視頻的手法,早已經不是一些主流的盒子廠商的OTT之路,而只是啟蒙之路,讓盒子進入客廳的一個快捷通道,卻不是唯一內容。互聯網上有更多更好的內容可以走進電視屏幕,最當紅的就是視頻游戲,通過智能盒子或智能電視,將客廳變成除了觀影外,還可以進行更多家庭娛樂,甚至以盒子變成智能家居的串聯體的探索,已經在開始了。這是大潮流,也是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道路。管控,其實對互聯網進軍客廳,并不會造成多大影響。
有關網絡視頻上的“盒”戰爭被叫停了,但有關互聯網內容的大舉入侵客廳的“盒”戰爭,正在管控之下,變得更猛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