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2天不出門 智能門禁自動報警
住在城北的杭州人一般都知道,公交151路在途經湖墅南路時有一個站點叫倉基新村,這是杭州的老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小區不太大,但是,里面樓房很密集,有50幢居民樓,戶籍人口超過5000人,不少是杭州本地的老年人。
前幾年,這里呈現出的是一個杭州老小區的典型面貌:小區內車輛停得橫七豎八,經常難以通過;樓道大門常年洞開,銹跡斑斑;貼小廣告的、推銷的各色人等走進走出,無人問津……
從今年開始,這種典型的杭州老小區的“衰敗感”在倉基新村得以驟變。
驟變的背后,是社區在湖墅街道的鼎力支持下,做了2件事情,這2件事情都與當下很熱門的“打造智慧社區”有關。
一件事是已經在試水的智能門禁系統,如今正謀求擴面;另一件事,是正在進行中的大封閉管理,計劃引入智慧停車管理系統,試圖通過管住單元小門和社區大門,來提升居民居住品質。
門禁系統身兼多職
天氣預報社區服務一應俱全
先說說,這個智能門禁系統。
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倉基新村社區辦公室,一位社工正通過小區試點安裝的智能化可視對講機與10幢2單元303室的謝大媽問好,看上去像一個可視電話,屏幕里謝大媽的氣色不錯。
“謝大媽兩老都已經85歲了,兒女又不住在一起,前段時間,謝大媽的老伴摔了一跤,現在只能躺在床上。”跟記者解釋好情況后,社工通過智能化可視對講機問候謝大媽。
當然,智能化可視對講機只是智能門禁系統的一部分。
在10幢單元門上,你可以看到一個電子屏,它既是門禁,又可以實時發布小區公告、天氣預報、社區服務、水電費收繳等信息。
倉基新村社區書記孫國強說:“如何針對獨居老人開通上門慰問服務、緊急救助、社區服務,一直是我們社區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將街道、社區的大量信息順利地發布給老年居民,也是社區日常管理的一大內容。”
可視化智能門禁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難題,安裝了數字可視室內機的家庭,一鍵就能聯系社區衛生院和社區,屏幕可顯示很多實用的生活小貼士,包括在單元門上的電子發布屏顯示的。
老年居民2天不出門
后臺就會報警提示
智能化可視對講機還像原來的分機一樣,按不同的房號,就能在鄰里之間免費通話。
“有了智能門禁系統,鄰里間互幫互助的氛圍更濃了。”
10幢501室的胡大爺向記者講了個故事:有一天,樓下303室的謝大媽求助。原來她老伴從坐著的輪椅上滑下去了,謝大媽挪不動,于是就按了這個呼叫系統,我的門鈴響了,一對話得知情況,我連忙下樓幫忙攙扶。要是沒有這個裝置,謝大媽求助,要跑上跑下,還不知道我們家里有沒人在。
智能門禁系統除了可以開展樓宇間對講外,還擁有門禁控制、虛掩報警、出入留影等功能。
{$page$}
社工舉例:“我們將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輸入系統,比如,一位每天要拿牛奶、拿報紙,或者比較有規律出門散散步的老年居民,如果智能門禁系統顯示他已經2天沒有出門了,那么,智能門禁系統的后臺就會自動報警,我們社工就要去看看有什么事情沒有。”
更方便的是,居民家中安裝數字可視室內機,一鍵就能聯系社區衛生院和社區。當老年人遇特殊情況可按相應按鍵,獲得緊急救助、醫療保健、生活照料服務,實現“視頻對講”,呼救現場狀況一目了然。門禁系統支持醫療測量設備將測量信息上傳到平臺,異常健康數據發送到子女手機或社區醫療中心,社區醫務人員對有必要的居民可進行遠程可視回訪。
進入大門都有電子記錄
便于外來人口管理
孫國強介紹,如果一幢房子住進了外來人口,辦理證件的同時必須把所有的身份信息輸入,發卡時就把所有的信息包括進去,如果住一年,卡就設定一年,超出日期卡就不能使用了。所有外來人口開門記錄和刷卡留影均上傳至“流動人口管理子平臺”進行統計管理。并根據進出門數據統計分析,進行事前預防預判,事后通過數據回溯,掌握基準數據、照片。
對于居民而言,不僅用電子鑰匙可以開門,用自己的身份證一刷,也可以開門。
社區保安還可以使用普通IC卡進行巡更,巡更經過的單元門口、刷卡記錄會自動上傳至平臺服務器,能有效管理保安的巡更情況。小區出入口處的管理終端和單元門口主機的智能刷卡、留影功能,可以掌握出入社區以及各單元的人員相關數據。
“智能門禁系統不僅讓小區居民生活更加便捷,也提升了社區的管理能力。”湖墅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琴琴對記者說,可視化智能門禁系統正在實施中,目前,整個倉基新村地下光纜都已經鋪設好了,智能門禁系統在10幢試點,已全部安裝完畢,今年還準備在4幢、6幢、8幢擴大試點。今后,還會在其他樓道陸續安裝,資金基本由政府買單。
拓寬道路、增車位
手機實時查詢預定泊位
再說說倉基新村大封閉綜合管理改造。
如今,倉基新村的“大封閉綜合管理改造”正在施工中,“我們不僅能在確保消防、生命通道暢通的前提下,增加200個車位,還將推出手機實時查詢系統,讓居民和來訪者提前預定泊位。”湖墅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整個項目總投資為527萬元,預計將于9月底前完工。
倉基新村居民汽車保有量約438輛,實際車位265個,車多位少,矛盾不斷。改造中,湖墅街道優化公共空間,將部分綠化帶鋪裝嵌草磚,種植耐壓草種,增加小區內泊車位;同時,利用好霞灣橋下空間資源增設停車泊位,可新增停車泊位200個,基本解決停車難問題。
“大封閉綜合管理改造”之后,爭取人車分離,盡量確保小區綠化覆蓋總面積不減,還設置了步行林蔭通道,供居民休憩。
對該小區實行單行模式,將小區西大門作為車輛入口,南、北大門作為車輛出口,相應配備智能道閘門禁系統,計劃引入智慧停車管理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湖墅街道還擬推出電瓶車防盜智能卡。通過在電瓶車上安裝芯片,當車沒有鑰匙出小區時會自動報警,信息傳到保安亭報警,保安會對車輛和可疑人員進行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