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能否使iPhone 6實現NFC支付功能?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公司推出的移動支付平臺Apple Pay一經問世便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蘋果公司之前在移動設備市場深耕多年,其對于研發出哪一種智能手機或平板計算機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頗有經驗。這一次Apple Pay的推出被看作是蘋果公司正式進軍移動支付市場的“第一聲槍響”,而蘋果公司還希望借助近場通訊技術(NFC)芯片以及移動支付兩大產品和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支付服務體驗。
Apple Pay能夠為用戶最為簡單有效的支付方式,首先用戶僅需用自己帶有Apple Pay功能的iPhone掃描銀行卡,后者的資料將被存儲在Passbook之中。在用戶需要進行支付消費時,只需手指按住Touch ID指紋掃描儀并且將iPhone靠近支付結算終端便可以完成支付。如果用戶使用Apple Watch進行支付消費的話,只需雙擊表盤一側位于digital crown按鍵下方的按鍵,再將Apple Watch靠近支付結算終端就能完成支付。蘋果公司表示Apple Pay已經可以在超過20萬家連鎖商店使用,其中包括美國零售業巨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 )和梅西百貨公司。此外,風靡全美的旅游在線預訂平臺OpenTable所推出的移動應用軟件也已經支持使用Apple Pay進行支付。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如果Apple Pay能夠成功并且持續開拓市場的話,美國實體銀行卡市場的布局將因為iPhone而改變。鑒于蘋果公司對于Apple Pay上每100美元的交易收取0.15美元手續費,Apple Pay或成為蘋果新的營收來源之一。
事實上,NFC技術在市場存在的時間已接近十年時間。在這一時期內,包括谷歌、AT&T、Verizon和T-Mobile在內的IT企業或是通訊運營商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能讓主流消費者接受NFC技術可以代替實體銀行卡的事實,而這一次蘋果公司的再一次努力結果依然值得期待。
在筆者看來,蘋果公司在推出Apple Pay之前就解決了曾經困擾NFC技術發展多年的兩大瓶頸——市場缺乏統一性以及PIN識別系統過于繁瑣。
2010年時AT&T、Verizon和T-Mobile三家公司聯手成立了Softcard合作聯盟,該聯盟將用戶信用卡信息存儲在SIM卡中,這一辦法使得個人重要的金融數據被存放在一個相對較為安全的環境中,上述三家通訊運營商也可以借此控制移動支付平臺。2011年,谷歌公司針對Android手機推出的谷歌錢包,這是一款面向信用卡、借記卡以及禮品卡等卡種在內的NFC技術支付平臺。然而面對谷歌的利益觸角染指移動支付市場,Softcard合作聯盟做出的反應是禁止旗下的一切移動設備使用谷歌錢包服務,由此也使得谷歌錢包在美國市場的發展遭遇巨大阻力,而谷歌不得不在Android4.4環境下推出了仿真銀行卡以避開Softcard合作聯盟對其業務發展的封鎖。然而,無論是Softcard合作聯盟還是谷歌錢包的支付服務在靠近支付終端時都需要用戶輸入PIN碼以完成支付,但這意味他們的NFC技術支付服務還沒有直接刷卡來得方便。
不同于谷歌錢包的發展側露,蘋果公司首先同Softcard合作聯盟達成協議以允許Apple Pay搭上新款iPhone的“順風車”進而打開了發展美國本土市場客戶的關口,蘋果和Softcard合作聯盟達成合作協議之時著實令不少人直呼“太意外!”。另一方面,用戶使用iPhone 6進行結算支付時無須輸入PIN碼,而Apple Watch也僅需在每次重新佩戴進行支付時才需要輸入PIN碼。蘋果改進了此前NFC技術的使用模式,由此使得使用NFC技術進行支付結算的便捷性大大超越了實體銀行卡,這也使得NFC技術在未來得到普及使用創造了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