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調查:智能家居家電如何走入百姓家?
前幾天,浙江嘉興一對空巢老夫婦雙雙在家離世。發現他們去世的,是兩位老人在上海工作的獨子。在連續3個星期往家里打電話沒人接聽后,兒子匆忙趕回家中,一推開門雙親早已倒在家中多日,悲劇已無法挽回。
如果假設這對老夫婦家中裝有一套智能視屏監控系統,信號能夠與遠在外地兒子的手機相連,任何時間地點打開手機,就能調看家中情況,悲劇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
第三十期《消費大調查》,每日商報與杭州西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合作,就目前消費者對于智能家居、家電的知曉、接受程度,以及使用、體驗感受作了相應調查,樣本涉及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濱江6個城區,共計算發放問卷435份,回收有效問卷396份。其中,有效男性與女性受訪者約為1:3。
調查所得數據反映出,超過6成的消費者購買過智能家電,但也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表示對智能家電的功能并不是很了解,“價格貴”是消費者對智能家居最不滿意的地方。
總體來看,雖然智能家居家電在國內也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在一些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受到價格昂貴、接受程度還不高等因素影響,智能家電家居市場很大,但目前還是處于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
消費者對智能家電接受度較高 但體驗感受還不是特別好

“智能”概念的家電其實在10多年就已經走入了普通市民的家中,不過最初的智能家電的“智能”也僅限于“自動開閉”,“定時預約”等基本功能。調查中,有60.9%的消費者表示購買過智能家電,可見智能家電在社會上的普及率已經不低。
消費者用到最多的智能家電是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溫控類家電,這部分消費者占了29.9%;此外清潔類(地寶、智能洗衣機)、影音類(智能電視、家庭影院)、保健類(按摩器)也占有較大的比例,分別為24.8%,21.6%和15%。

杭州蘇寧家電相關負責人陳先生說,從他們的銷售情況來看,智能電視、空調、洗衣機、冰箱等的銷量比較大,而智能家庭影院、按摩器等的消費群體很小,他們基本上也沒有備貨。“家庭傳統家電帶上一點智能功能,還是比較受消費者歡迎的,不過總的來看,智能類家電由于價格要比非智能的高出許多,銷量目前還遠趕不上非智能家電。“
問卷中,“對智能家電的感覺”一項,選擇“感覺一般”和“不好用,經常有問題”的消費者占了近兩成,而對“智能家具家電整體滿意度”一項調查,也有47.4%的人認為“感覺一般”或者“不滿意”。
或許記者一位朋友許小姐的經歷很代表了這部分消費者心態:“我花了3000多元買了一個美國牌子的‘地寶’(一種自動掃地機),開始的時候還覺得蠻有意思,不過,用了幾次之后就受不了,有時候我就看著它一直在那個地方打轉,一點都不‘智能’,本來用掃把20分鐘能干完的活,它兩個小時都搞不完。”
“這么磨嘰的東西,不適合我這樣的急性子”。許小姐說,現在“地寶”早已經被她壓到了儲藏間的角落里。
安裝整套智能家居產品至少需要20多萬元
十幾年前,比爾蓋茨的智能別墅曾經轟動全世界,那些如萬花筒般展現神奇的家居,讓人驚嘆而血脈賁張。而今天,這些飽含著“魔力”的高科技設備,在下城區東文路上的一家智能家居體驗館里都能看到。
昨天,這家體驗館相關負責人張金海站在一樓大廳里,他掏出iPhone5S,輕輕按動了幾下,天花板上的燈具就能開、閉,還可以展現出不同的明暗變化;再按動另外幾個鍵,玻璃幕墻上的簾子徐徐打開;他又在iPhone5S上按下一個“設置安防”的光標,有店員走入大門時,屋內迅速想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走上二樓,張先生輕觸了墻上的一個光感開關,屋內頓時響起了悠揚的背景音樂,而利用iPhone5S上的幾個光標,即可實現“暫停”、“播放下一首”、調大調小音量等操作。
“其實iPhone5S、IPAD、遙控器、開關、操控臺等多達五六種終端設備,都能遠程操控這些家電,甚至你在單位里,也可以隨時監控家中的情況;在下班的途中,還可用手機就能打開電燈、空調、洗衣機、電飯煲,回到家就已經完成了一大半的家務,立馬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張先生說。
對于智能家居的體驗感受,52.6%的消費者都表示滿意和認同,有34.3%的消費者,偏愛娛樂類的智能家居,排在第一位,偏愛控制類的消費者,以25.4%占比緊隨其后,這也是這家體驗館中的兩種主打產品。
而數據也反映出,女性比男性對娛樂系統更感興趣;而男性比女性對智能控制更感興趣。“男人注重操控,女人注重感受,這也體現出男女對智能家居選址的差異,反映了人的普遍心理。”
智能家居雖然已經從比爾·蓋茨的豪宅中走入大眾的身邊,但它卻并未放低身段。張先生說,如果家中安裝燈光、窗簾、安防、背景音樂、家庭影院等整套智能家居,則至少需要20多萬元,如果只選擇做一項或者幾項,那么也要數千元至十多萬元不等。
“對目前智能家具家電存在問題”一項調查顯示,有41%的人認為目前的智能家具家電“價格太貴”。
東文路上這家體驗館開了3個多月,目前成功銷售的客戶中,絕大多數以別墅、排屋、130平方米以上的大平層為主。張先生也坦言,“安裝智能家居的用戶,大多是注重提升生活品質、注重細節的成功人士,他們一般不會去考慮花掉了多少錢,而是在于能夠帶來多少便利和愉悅。”
價格親民的安防類的智能家居在杭州一些小區已廣泛使用
消費者除了對娛樂和“智能”控制類的智能家居比較感興趣外,安防類也以23.6%的比例,排在第三位。張金海說,相對前兩類,安防類可能也是普通消費者接觸更多、知曉率最高的。
實際上,安防類的智能家居在杭州很多地方已有眾多用戶。江干區的閘弄口街道,今年8月底投用全市首家智能養老服務中心,并給轄區的400多位獨居、孤寡、空巢老人分發并安裝“安全智能衛士”5件套服務終端。
一旦老人獨自在家中發生煤氣泄漏、跌倒等意外事件,智能設備就能自動監控到,第一時間向中心報警,以便中心工作人員及時通知老人的家人或者社工上門救助。
據了解,“安全智能衛士”5件套的售價為1250元,但是街道對各類弱勢群體有不同標準的補貼,比如對60周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持困難證獨居、空巢老人,失獨家庭,持一、二級空巢、獨居老人,90周歲以上老人、80周歲-89周歲獨居老人等,可以一分錢不花,獲得這套設備。
“如果有了這套設備,像嘉興那對去世老夫婦的悲劇就很有希望避免。”閘弄口街道社會事務科科長何碧君說,街道智能養老服務中心運行兩個多月,就成功處理過一起獨居老人家中的意外,“當時老人忘了關閉還在燒東西的煤氣灶就出門了,著火后,系統報警,我們立刻就聯系上老人趕回家把火熄滅。”
很多人還不知道智能產品“智能”在哪里 未來智能產品市場前景寬闊
“對目前智能家具家電存在問題”一項調查顯示,有21.8%的消費者認為“接受和普及度不高”,還有19.3%消費者認為“技術不成熟”。
“其實目前的智能家電家具已經不存在技術上的壁壘,目前多數正規廠商的產品都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如果還說技術不成熟是一種誤解。”張金海說。
他認為,普及和接受程度不高確實還是制約智能類產品普及的重要原因,“雖然智能產品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很多人還不知道智能家居家電是怎么一回事,很多消費者不知道多拿出錢來購買智能產品,能比普通產品獲得什么不同的體驗。消費者對智能產品的認知還需要提高。”
據預測,全球平均每年智能家電家居市場約500億美元,而國內目前市場規模僅10億美元,由此可見,未來國內的智能產品市場有非常大的開拓空間。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智能家居家電企業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沒有哪家公司愿意從客戶的真正完整需求去規劃。智能化應該是整體的,需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點狀創新往往不能持久。
“智能產品應該更注重用戶的體驗感受,實用價值,而不僅限于實現一些花哨的功能。對于智能科技公司而言,不應該追求‘高大全’,如果定位到家居的某個細分領域,并結合客戶需求做產品,就很有希望打開市場。”該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