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際張秀蓮:將與公營行庫共推NFC手機信用卡
智能手機掀起移動消費風潮,聯合國際移動支付(Smart Catch)董事長張秀蓮表示,在與高雄一卡通票券、聯邦銀行合推NFC手機信用卡后,最快年底將與大型公營行庫共同推出NFC手機信用卡產品。
聯合國際移動支付董事長張秀蓮表示,臺灣手機支付模式可望在未來5年內發展成熟。
聯合國際移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首批信任服務管理平臺(Trusted Service Manager,TSM)系統服務公司之一,透過TSM平臺建構銀行移動支付服務。
張秀蓮指出,不論是安卓系統和蘋果手機內建NFC信用卡的形式愈來愈普及,今年10月蘋果公司推動的“Apple Pay”已在美國推行,未來5年有希望看到民眾廣泛使用手機直接支付的消費型態,這種消費模式也可能取代大部分傳統刷卡機過卡模式。
將采取會員制
有鑒于臺灣移動消費市場即將成形,張秀蓮表示,目前聯合國際移動支付公司已先取得發卡組織Visa、Master等重要公司的認證,技術與國際接軌,目前聯合國際資本額約1.6億元,額定資本額可達4億元,正準備增資到3億元至4億元間。她指出,已開始評估尋找臺灣創投或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接洽外資事宜,以提高能見度。
張秀蓮進一步解釋,除了手機支付使用習慣市場可望成形外,聯合國際移動支付公司已取得銀聯公司實質認證,具有相關系統供應實力,已同時開發第3方支付與O2O移動電子商務需要應用的工具,預料未來商務應用涵蓋交通票證、電子錢包、智能海報、觀光業務等,由于業務量大增,公司因此辦理現金增資。
“未來聯合國際將會采取會員制,打造移動支付商場。”張秀蓮表示,目前臺灣支付系統公司多不主動尋找適用移動支付的特約商店,但聯合國際移動支付已開始接洽信用卡公司過去看不上的小店,包括小攤販、計程車隊等小本經營團隊也將成為直接被服務的對象,銀行與消費者金流都可因此再更進一步。
公營行庫合作
張秀蓮表示,聯合移動支付沒有電子票證與銀行執照,主要業務都以服務銀行與消費者為重,這也是與聯邦銀、大型公營行庫合作的主要原因。
張秀蓮曾任臺灣銀行董事長、金管會副主委等要職,今年8月間正式接任聯合國際移動支付公司董座,從金融大老搖身一變成為科技新貴,過去率領近萬名臺銀員工上山下海,新公司員工年齡多在20歲到40歲、人數降至40人,她笑說:“我現在是全公司年紀最大的了,但董事長老成一點沒關系。”
張秀蓮看移動支付
發展預期:
希望5年內市場成熟,目前聯合國際資本額1.6億元,額定資本額可達4億元,評估年底前增資、接納創投股東的空間
未來關鍵技術:
■目前以手機電子錢包、移動收銀機業務為重,另可提供微型企業貨源管理
■透過HCE(Host Card Emulation)技術,手機可收納逾30組帳號,支付環境可望更便利,市場可望迅速發展
■修法完成后提供第3方支付交易支付技術
已合作業者:
聯合國際移動支付已與聯邦銀行、高雄一卡通合作,估半年內將有大型行庫移動支付合作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