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市場爭奪再成焦點 2015年或成移動互聯網金融元年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的話,2015年或將迎來移動互聯網金融元年。春節臨近,互聯網巨頭在全力準備春節“紅包”,移動支付市場爭奪再成焦點。
據悉,騰訊、阿里己開始集結兵力,來強化各自在移動支付市場的的地位。與此同時,有消息稱,國際知名互聯網龍頭谷歌將收購移動支付公司Soft Card。
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網絡支付安全白皮書》預測,移動支付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未來幾年增長率將超過50%。
日前,央行印發了《關于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方向性原則。業界預期,在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之下,移動金融迎來快速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
目前,以阿里支付寶、騰訊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開始朝著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轉移。據支付寶錢包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支付寶移動支付日交易筆數超過4500萬筆,在支付寶整體占比中已經超過50%;97%的用戶在轉賬時,都是在手機上進行操作的。
互聯網金融移動化的另一個催化因子,是支付寶等產品的出現,使得原來“高大上”的金融開始將觸角伸向普通人群,讓金融理財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接軌,人們隨時可以通過智能手機、PAD等智能終端進行投資理財、移動支付等。
民生證券投資顧問趙金偉表示,移動支付具備便攜性強,同時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可以依托日常生活攜帶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裝備做為載體,相對9萬億的銀行卡支付市場而言,移動支付的蛋糕潛力巨大。
同時,移動支付也帶動了以下技術發展——
碼識別相關技術。商品的價值標識碼體系建立是移動支付的基礎,其中二維碼技術龍頭公司是移動支付的設備基礎;
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支付。這類支付具有便捷優勢,目前NFC支付參與方主要是金融企業、移動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
移動支付安全。安全性是決定移動支付能否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的最重要因素,移動支付安全保障技術是移動支付最核心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