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發展社區金融IC卡服務需線下線上并行

作者:陳穎 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產品創新與管理部
來源:國際金融報
日期:2015-01-07 10:12:58
摘要:在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雙雙威脅到銀行傳統依賴存貸差贏利的商業模式的大背景下,國內商業銀行轉型迫在眉睫。而發展社區金融,作為銀行傳統物理網點渠道的延伸,可將金融產品與服務零距離滲透到社區居民,實屬可行之策。其關鍵點是究竟采用何種商業模式來深耕這個潛力巨大的空間?

  在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雙雙威脅到銀行傳統依賴存貸差贏利的商業模式的大背景下,國內商業銀行轉型迫在眉睫。而發展社區金融,作為銀行傳統物理網點渠道的延伸,可將金融產品與服務零距離滲透到社區居民,實屬可行之策。其關鍵點是究竟采用何種商業模式來深耕這個潛力巨大的空間?

  近兩年,以民生、興業和平安為代表的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地方性銀行紛紛仿效美國富國銀行社區銀行興行的戰略,將布局社區銀行作為撬動“最后一公里”社區金融潛在客戶的重要支點。然而,據調查,目前幾乎所有已設立的社區銀行都在虧損,不少社區銀行網點甚至出現門前冷落鞍馬稀的蕭條景象。盡管一些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社區銀行在初創期因前期投入的門店租金、裝修、設備以及后期維護,人員巡查等與直接收入不能相抵,虧損很正常,但還是引發了對社區金融是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雞肋,還是承擔未來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市場開拓重任的機遇的思考。

  對此,筆者認為在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雙雙威脅到銀行傳統依賴存貸差贏利的商業模式的大背景下,國內商業銀行轉型迫在眉睫。而發展社區金融,作為銀行傳統物理網點渠道的延伸,可將金融產品與服務零距離滲透到社區居民,實屬可行之策。其關鍵點是究竟采用何種商業模式來深耕這個潛力巨大的空間?

  而國內主要股份制商業銀行通過大規模鋪設實體社區銀行的發展模式值得商榷。據了解,民生銀行是社區銀行大戶,截至今年4月,全國已有3000多家,并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突破一萬家。興業、平安銀行的社區銀行在全國也都有數百家。招行已在部分城市進行了試點,中信、光大、廣發也在緊密布局中,不久將會在多個城市推出。由此可見,社區銀行扎堆現象將更為嚴重。社區銀行已不屬于藍海,競爭激烈。先不論開設社區銀行經濟與否,從社區銀行的普遍布局看,與一般網點相似,只是壓縮了空間和人員,提供的服務以傳統的個人投資咨詢、購買理財產品和自助服務設備等傳統業務為主。在營銷方式上,主要突出理財產品收益率和存款利率上浮等亮點,還是以價格論英雄,并不能起到維系與社區客戶長期合作關系的預期效果。

  筆者認為,發展社區金融,需要線下線上并行,通過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渠道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構建良好社區生態,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的忠誠度和黏性有以下幾個措施。

  首先是要在線下布放銀行自助設備,培養社區居民使用習慣。

  在線下,國內商業銀行可以選擇在大型成熟居民社區的物業管理處布放銀行自助設備(包括自動存取款機和自助查詢繳費機等),并配備部分工作人員加以指導。此舉在大大方便社區居民戶辦理銀行業務,提升銀行公眾形象的同時,還有利于提高社區居民使用銀行卡的安全性:大型居民社區普遍物業管理較為完善,配備保安人員24小時值班,安全性較高。在此布放銀行自助設備,可以有效防止克隆卡、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為社區居民營造一個較為安全便捷的用卡環境。

  從盈利角度看,搶占社區先機,有利于商業銀行引導社區居民使用商業銀行的借記卡、信用卡等銀行產品,為吸引銀行新增個人客戶開辟了新的渠道,也為拓展理財、電子銀行等其他業務奠定基礎;從成本控制角度看,商業銀行不必重新購買全新的自助設備布放到居民社區,只需將布放在商業區且實際使用率較低的自助設備收回即可。

  通過線下布局自助設備,培養社區居民使用習慣,商業銀行也可以此為契機,定期在居民社區組織金融大課堂等活動,普及反假、反詐騙、反盜刷等金融基礎知識以及銀行自助設備的操作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拉近與社區居民的距離。

  此外,國內商業銀行在線下還可與居民社區合作,共同推出社區金融服務IC卡,將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與合作小區的門禁、停車管理、物業水電繳費以及社區服務相結合,通過創設多功能合一的支付消費載體和服務方式,為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提供更多便捷多樣的金融服務,樹立商業銀行在社區金融領域的品牌形象。

  還要在線上整合多方資源,提供金融和非金融服務。

  在移動互聯時代,特別是年輕一代,將會更習慣通過移動端辦理各種金融業務。因此,國內商業銀行開發社區金融線上平臺勢在必行。鑒于銀行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因此筆者認為社區金融線上平臺最終是否成功,取決于所提供的非金融服務,而不是金融服務。

  近期,騰訊公司歷時一個月時間,通過兩輪3萬份用戶調查和多方面深度采寫,推出46頁深度報告——《“懶人經濟”新機會》,全面剖析社區O2O、餐飲O2O、旅游O2O和租車O2O。其中社區O2O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用戶并非勤快人,76%的調查對象不愛做家務,認為自己是勤快人的僅占24%;69%的用戶表示社區里根本沒有相關的服務。經常使用社區O2O服務的用戶僅占4%。71%的用戶愿意嘗試生鮮食材配送服務,其中38%的用戶意愿強烈;53%的用戶對洗衣的上門取送表達了興趣,其中有強烈需求的用戶達到20%;55%的用戶對于  社區上門服務最大的擔憂是收費過高,其次的擔憂才和服務質量相關。

  該調查基于上述數據總結了以下情況:一是傳統社區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個體和物業,主要弊端是效率低、標準不統一;二是在線社區服務的趨勢是經營實體向線上遷移,給互聯網創業者帶來新的機遇;三是社區O2O的5個方向是家政、洗衣、生鮮配送、社區電商和其他生活服務。

  結合社區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集中需求,商業銀行可在社區金融線上平臺上接入家政、洗衣、生鮮配送、社區電商和醫療、家電維修等其他生活服務的垂直領域第三方機構平臺。這些非金融服務均具有發生頻率高,交易額較小的特點。通過整合各方社區服務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非金融服務,以此提高社區金融線上平臺對社區居民的黏性。

  在開發社區金融線上平臺方面,有一個反面案例不得不提。前期,網絡上盛傳曾經作為社區O2O標桿企業的叮咚小區目前資金鏈斷裂,其官方宣稱,包括曾經獲得的來自天使投資的一億元已經花光,董事會也決定不再投資。“超贊的小區生活便利服務站”,這是在叮咚小區官網對于這款APP的注解。創始者梁昌霖認為,叮咚小區最初的定義是生活社區,從比如拼車、二手交易、聊天等各種繁雜瑣事中,挖掘出的生活服務,將是叮咚小區的盈利之道。事實上叮咚小區采取地推方式選擇的對象是用戶。原本定位于社區服務軟件突然變成了純社區社交軟件了。用戶是多了,但完全沒有到位的社區服務本質卻丟了,用戶通過軟件完全滿足不了需求,從而導致用戶流失的速度遠大于推廣速度。產品設計和推廣方式背道而馳,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用戶在叮咚小區能看到“號碼通”、“服務站”、“二手市場”、“拼車”、“寵物”、“家政”、“家教”等服務,類別還算豐富,但絕大部分的信息只停留在一個電話號碼,社區居民未得到自己預想中的便利,造成客戶的美譽度極低,導致它如今成了眾矢之的。

  國內商業銀行應吸取“叮咚小區”的失敗教訓,將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高頻率非金融便民服務落到實處。同時,在各項應用場景中,配套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產品,完成閉環操作,在平臺上將金融與非金融服務溶于一體。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