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智能戰略催生三大平臺

長虹的“智能之花”在2014年度精彩綻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三大“制勝神器”,即智能研發、智能制造和智能交易平臺的全面建成。
近幾年來,長虹董事長趙勇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到,長虹要應對未來市場的競爭,就必需圍繞智能戰略,打造“新能力”。而讓至關重要的研發、制造和交易環節都變得“智能”起來,是長虹最迫切需要具備的新能力。因此,2014年長虹在這三個平臺建設上鉚足了勁,并且收到了奇效。
事實證明,長虹的智能研發平臺,已經讓以往的“拍腦袋研發”,變成了更受市場歡迎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研發”;其智能制造平臺,已經讓長虹的產品在獲得市場青睞的同時,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而智能交易平臺,則完全重新定義了長虹與客戶的關系。
智能研發
“閉門造車”已成歷史
在長虹軟件與服務中心,軟件研發經理王俊告訴記者,以前研發產品時,各個環節信息相互閉塞,各自為政,很多時候都類似于“閉門造車”。但現在,各個環節實現相互聯通,協同作戰,不但彼此間的信息都可以看到,還能清楚地知道用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從需求端到產品端,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研發人員不再憑空想象,而是直擊用戶“痛點”。
長虹軟件與服務中心成立于2014年6月。將過去長虹技術中心、多媒體公司和網絡公司三個板塊的軟件人員共700多人整合到一起,據稱今年底將擴充到1500人。這樣的軟件研發規模在長虹堪稱“史上最大”,其動因,就是為了將原本分散的研發力量集中到一個平臺上來,讓智能研發發揮最大的效應,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研發制造流程。“軟服中心讓我們的研發從組織結構、具體行動和手段上都有了巨大的改變,以軟件定義產品,以用戶為中心、直擊用戶痛點的特點更為突出。”長虹軟件和云服務部副部長陳錫林說,“從我們的chiq(啟客)系列終端功能就可看出,為智能戰略服務的智能研發更多的是從拍腦袋研發到直擊用戶痛點的全新顛覆。”
長虹的智能研發平臺不但打破了過去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長期存在的溝通壁壘,還極大地調動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為適應互聯網時代快速研發、快速推廣、快速迭代的特征,長虹在內部推行了“產品經理負責制”,即某個項目,從研發、制造、銷售到售后的整個產業鏈,都由產品經理負責。因為有過硬的獎懲機制,員工們在危機感與榮譽感的刺激下,“人人爭當產品經理”,這也讓長虹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智能制造
“私人訂制”不再是夢
作為企業,“制造”當然是最受矚目的環節。如今,長虹的制造正在進入“無人工廠”和“私人訂制”時代,這樣堪稱歷史性的改變,緣自長虹智能戰略下的智能制造。
在長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塑料四廠的生產車間,記者第一次見識了“無人工廠”:偌大的車間里,數十臺機床源源不斷有條不紊地生產出各種塑料制品,但除了偶爾一兩個工作人員在更換模具外,幾乎每臺機床前都見不到人影。所有的操作,都由一臺比巴掌稍大的顯示屏機器在控制。
該廠注塑工藝產品經理王志剛告訴記者,這正是長虹實現“智能制造”的結果。“原先80多人的一個班,現在只需要30來人,不但極大地節約了人力,生產效益還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產品生產速度提升了50%,合格率達到了98%以上。”王志剛的自豪,可以說是所有長虹人的自豪,因為隨著長虹智能制造平臺的日益深化拓展,未來的長虹,將出現更多的“無人工廠”。
“無人工廠”只是長虹智能制造投射在內部的效果,在外部,長虹的智能制造還為廣大的用戶帶來了更大的驚喜――長虹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潘曉勇透露說,未來長虹的制造環節通過組裝和拼接的更加柔性化生產,可為個性化需求很強的“80后”“90后”們量身定做,“以chiq為例,開機音樂、顏色、電視logo等都可根據個性化需求去私人定制,如果說logo需用你的名字拼音,我們就只需在生產線旁配備一臺3d打印機變可完成。”
“智能制造會涉及到很多自動化的裝備生產線,生產線和線上生產全部要改變。”潘曉勇說。長虹的智能制造,也將因此成為中國家電業先進制造體系建設的一個模本。
智能交易
重新定義企業與客戶關系
說到“交易”,傳統概念里,就是我買你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賣完成之后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但智能戰略催生出的長虹智能交易,完全顛覆了這樣的傳統,它讓企業與客戶之間從最初的“一錘子買賣”變成了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并且這種關系是長期的、永久性的。
長虹的智能交易不是簡單地把現有的流程搬到互聯網上,而是通過信息化讓營銷變得標準化、流程化、后臺化和無人化,從而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而長虹正是這個潮流的引領者。
長虹多媒體綿陽銷售分公司總經理張行兵這樣描述長虹的智能交易:“結合大數據時代強大的用戶信息,從生產端到銷售端再到服務端,以及用戶的體驗反饋,所有環節全部打通,我們不光是賣產品,還根據用戶使用情況為設計、生產等提供數據。”
2014年,“b2b電子商務平臺”讓長虹的智能交易成為矚目看點,而2015年,一個名為“蜂鳥”的項目將讓長虹的智能交易走近更多的普通用戶。在集團與用戶分散的溝通平臺之上,重新構建與用戶溝通的新型渠道,這便是“蜂鳥”的使命。“蜂鳥”項目組組長高天成說,蜂鳥的特點就是小快靈,用戶在平臺上反映的一切問題和產品改進建議,都可以很快得到反饋。目前由“蜂鳥”打造的長虹社區論壇,已經有100萬余人活躍用戶,今年這個數字將會更加龐大。
目前,長虹民生物流、快益點等公司已被調整進數字營銷產業集團,長虹的智能交易平臺因此變得更加寬泛,今后長虹與用戶的交流與聯系,也將因此變得更深層、更長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