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可穿戴市場仍需培育
在近日舉辦的蘋果公司2015年春季發布會上,蘋果宣布推出蘋果智能手表系列,并于4月10日開始預售,4月24日開始發貨,首批發售區域包含中國。作為蘋果旗下首款智能穿戴產品,其誕生無疑給當下智能穿戴產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業內普遍認為,對于中國市場而言,蘋果智能手表的正式推出,或將刺激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的增加。
對此,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在我國,可穿戴設備有著可觀的發展和市場空間。但目前該市場還處于初期階段,其規模和成熟度還需要一定的歷程。可穿戴產品只有真正面向一個細分需求,抓住用戶痛點,把功能針對性地做到極致才有可能成為市場的贏家。
可穿戴設備國內市場空間大
可穿戴設備無疑是近幾年來熱門的話題,眾多可穿戴產品不斷涌現。在去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22億元人民幣。那么,蘋果智能手表的推出,是否可以刺激國內可穿戴市場規模的增加,其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又將如何?蘋果智能手表是否能夠引領智能手表的真正普及,培養起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
對此,項立剛認為,可穿戴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將會出現市場爆發期,蘋果智能手表的上市對可穿戴市場而言是一個正面影響,將對用戶認識和理解可穿戴產品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我國市場,可穿戴設備擁有很多的發展機遇。首先,從產品形態上來看,無論是智能手環、手表、眼鏡、還是腰帶、腳環,產品形態多樣,有著豐富的產品形式。其次,從應用領域上來看,運動、健康、移動醫療、環境監測等等,也都是可穿戴設備可以摸索的領域。
但項立剛特別指出,“目前可穿戴市場還處于初期階段,其規模和成熟度還需要一定的歷程。以智能手機為例,在2002年,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廠商就開始研發智能手機,但是直到2007年,蘋果智能手機的問世才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改變了整個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智能手機從研發到真正爆發,中間需要經歷較為漫長的幾年時間??纱┐髟O備亦是如此,其市場需要培育期,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抓住用戶痛點需求,將功能服務做到極致
雖然可穿戴設備可能面臨市場爆發期,但在這其中,既包含著巨大的機會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就目前國內的可穿戴市場來看,很多可穿戴產品并非剛需,甚至有些“雞肋”,可穿戴產品陷入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尷尬現狀。比如有消費者認為,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手環,用哪個都行,卻沒有哪個是必須不離身的。多數的可穿戴產品面臨的命運是用戶使用沒超過三個月,有些甚至不到一個月。
對此,項立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造成可穿戴設備概念火熱、市場冷清現狀的主要原因在于可穿戴產品沒有抓住用戶的痛點需求,不能形成持續的用戶粘性。用戶并不需要一個功能多而全,卻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一個產品。
“只有集實用性、針對性、良好用戶體驗于一體的產品才有可能成為市場的贏家??纱┐鳟a品要想獲得市場,需要做的是貼近用戶需求,有針對性的面向特定人群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就目前來看,可穿戴產品可以注重產品的單向功能,比如運動或是健康功能等等?!睘榇?,項立剛還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目前我國銷量第一的智能手表——360兒童衛士智能手表,其銷量已突破55萬臺。孩子的安全問題就是大部分家長的痛點,360就是聚焦兒童安全,針對這個細分市場來發力,才有了良好的市場表現。這同時也很好地說明了專注一個細分領域,將是未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一個方向。
以用戶思維促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
當前,在使用智能設備時,大多數消費者對其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感到擔憂。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定位和特點,可隨時獲取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可穿戴終端形態和實現方式多為廠商自由定義,市場正處于較為紛亂的時期。對于安全隱私問題成為消費者購買可穿戴產品的一大考量。
對此,項立剛認為,目前為止,可穿戴設備的模式尚不清晰,這既包括商業模式,也包括產品形態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由政府出面去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解決這類問題,因為政府一般不會為產品的發展想得更遠,這樣可能會抑制可穿戴產品的創新發展。而對于這方面問題的解決,可穿戴廠商可以出一份力,包括在產品設計時,對安全隱私問題進行一些構想,還可以對標一些國外已有的行業標準,致力于讓自己的產品更具有核心力。
總體而言,可穿戴行業的真正成熟,其實還是在大眾應用市場的普及。滿足的用戶需求,至關重要。那么可穿戴該如何從顧客思維變成用戶思維,抓住國內市場的機遇來實現產業的發展?項立剛認為,可穿戴設備提供更具務實性的服務才是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可穿戴產品還需要繼續積累能力、創新業務模式以及提升用戶的體驗和感受。可穿戴廠商若想在市場上立足,需要從兩個方向來合議,一方面,將產品功能及服務做到極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盡量制定合理的價格讓消費者能夠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