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智能汽車"概念熱炒 巨頭搶入口安全是首考
全國兩會以來,“互聯網+智能汽車”概念市場沐浴春風。近日,富士康、騰訊及和諧汽車共同簽訂了戰略協議,三方將在“互聯網+智能汽車”領域展開合作;早在3月初,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表示將合資設立10億元互聯網汽車基金,共同推進互聯網汽車開發和運營平臺建設;百度CEO李彥宏日前也表示,2015年將推出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市場掀起合作研發熱潮。
毋庸置疑,互聯網智能汽車將在未來大放異彩,但就目前而言,其仍面臨行業標準缺位、監管不力、安全性能待完善等困境,其中,安全隱患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巨頭在爭搶市場的同時,要極力解決行業痛點,保質保量。
BAT集體入場,智能汽車市場博弈加劇
智能汽車儼然已經成為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近來,BAT三巨頭在不斷加碼智能汽車領域,整個行業一時暗潮涌動、山雨欲來。
騰訊日前攜手富士康及和諧汽車共同簽訂《關于“互聯網+智能汽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河南鄭州展開“互聯網+智能汽車”領域的創新合作。可以說,正是對互聯網汽車發展的共識,三方發揮各自所長,合作分工明確:騰訊負責提供互聯網開放平臺;富士康聚焦高科技移動終端與智能電動車整合的設計與生產制造技術;和諧汽車憑借在高端汽車營銷及服務領域的積累,提出“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商業模式。
此前,騰訊已經在智能汽車領域有所布局,例如,通過入股四維圖新、推出騰訊路寶盒子、戰略投資易車網等方式,儲備了進入互聯網汽車市場的戰略資源。
不止騰訊,阿里巴巴也聚焦以互聯網智能汽車為核心的智能汽車市場。今年3月初,阿里和上汽合作進入實質化,將合資設立10億元互聯網汽車基金,成立互聯網汽車研發合資公司,首款互聯網汽車將于明年上市。與騰訊頗有默契的是,阿里近年來也將目光瞄準了地圖,收購高德地圖,同時積極開發YunOS操作系統等,做好了搶占智能汽車市場的準備工作,隨時欲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
談及互聯網汽車,不能不提百度。百度CEO李彥宏日前在2015年IT領袖峰會上透露,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將于今年正式面世,未來百度自動駕駛計劃的核心方向是“百度大腦”,可實現人與汽車的語言互動、車輛定位、駕駛輔助甚至自動駕駛等功能。
除了BAT三巨頭之外,樂視與北汽亦想分得一杯羹。據悉,二者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生態系統,雙方合作的首款產品有望于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亮相。
“互聯網+智能汽車”是未來風口
各大巨頭涉足互聯網智能汽車,其實不難理解,人、車、路、智能設備交互正成為趨勢。“互聯網+智能汽車”的發展模式將在2015年大放異彩。
其一,政策上,“互聯網+”風靡,智能汽車市場成為下一個“風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透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在組織研究5G,最大應用之一在智能汽車。除了政策支持,相關部門也將逐漸落實行動。工信部軟件信息服務業司近日召集國內智能汽車領域的代表企業,召開《推動汽車軟件發展,迎接智能汽車時代》專題研討會。參會企業也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樂視、普華軟件、博泰、高德等相關互聯網企業。
其二,智能汽車前景無限。據易觀智庫預計,到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中國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其三,綜觀各大巨頭的“造車”模式,既不是傳統的玩法,也不是特斯拉模式,而是選擇通過戰略合作和投資的方式,向汽車公司注入互聯網基因以及車導航、智能操作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可以憑借汽車這一載體搶占入口,從而擴大自己的連接的范圍,構建產業生態鏈。
安全性能不足成攔路虎
看到前景無限的智能汽車市場以及巨頭扎堆汽車業的景象,人們不禁要發問:國內的互聯網巨頭真的會顛覆汽車業嗎?實際上,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況,說“顛覆”還為時尚早。
首先,車聯網的基礎標準通信協議尚未統一,智能汽車推廣的難度較大。智能汽車的普及需要外部大環境的支持,政府監管和道路設施建設等也亟待跟進。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力推動行業標準的設立,實現電動車的標準化系統和車輛實時數據的有效互聯共享。
其次,車上的無線技術部署也越來越多,而信息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很多汽車制造商還無法解決汽車潛在的信息安全問題。《重慶晚報》曾報道,由于汽車廠商缺乏安全措施,黑客容易控制某些受歡迎的汽車及SUV,并導致汽車突然加速、轉彎、按喇叭、關閉或打開前燈以及更改速度表和汽油值,導致汽車行駛安全問題凸顯。當下,很多智能汽車上的信息娛樂系統和導航系統都運用了聯網技術,這就導致了汽車容易被惡意軟件或者黑客攻擊。未來,汽車智能化的技術開發應以用戶為本,滿足用戶在駕乘過程中對安全、舒適、節能、降低成本以及信息獲取的核心需求。
再次,互聯網造車的這股風,讓多元背景的企業有了交集。易觀智庫分析師潘崴表示,由于汽車行業的特殊性,單一行業企業很難獨自支撐互聯網汽車市場產業鏈的發展,需協同造車。互聯網汽車在未來的發展上可以通過戰略合作,揚長避短,可以從競爭走向競合,研發出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