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規模壯大 競爭企業需提升實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發展成智能交通系統。智能交通系統是在較完善的道路設施基礎上,將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集成運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種實時、準確、高效、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它是充分發揮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的潛力,提高運輸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擠的有力措施。
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交通智能化取得長足發展。以示范、試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不斷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在交通運輸動態信息采集與監控、交通信息資源整合開發與利用、交通運行綜合分析輔助決策和交通信息服務四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發展開始進入協同應用和綜合服務的新階段。
作為新興產業,智能交通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相比國外智能化和動態化的交通系統,中國智能交通的整體發展水平還很落后,同時,由于國內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巨大的交通出行需求與有限的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中國智能交通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
據中國交通技術網顧問徐赫在第四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上發布的數據,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246.4億元,同比增幅25.3%,除去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增幅18.7%。另外,2010年到2014年復合增長率為24.6%,在細分領域中,交通委平臺、出租車、智能公交、交警執法記錄儀、交通視頻等領域增幅大。近兩年,城市智能交通行業的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每年有超過160億元的市場規模,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的城鄉一體化趨勢也日益明顯,交通信息化的范圍正逐步向城鎮郊區擴展,有相關人士預計2015年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50億元。而近日,Tranbbs發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報告》顯示,2015年Q1季度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自然項目數量1368項,市場規模41.6億元。千萬級項目共有項目包58項,合計市場規模13.4億。與2010年相比,2010年全年千萬級項目58項,總投資額22億,2015年第一季度就超過了2010全年。
在對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的調查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安徽被認為是Q1季度市場機會最多的省份,項目數量位居前五位。
2011-2014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區域市場數據統計與分析
另外,報告還對2011-2014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區域市場進行了詳細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對31個省份的項目數量、市場規模、省內城市項目覆蓋率、按省市縣三級統計口徑的投資來源等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2294座做不同等級城市接近6層的城市有智能交通建設投資,每座城市平均投資1840萬。2014年的上海、北京和浙江三地區域項目綜合覆蓋率為100%,其中浙江11個地級市、20個縣級市和35個縣,所有地區均有智能交通項目發生,建設投資覆蓋率100%,是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投資最集中的省份。
從2011年、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項目綜合覆蓋率對比結果看,2014年有城市智能交通項目投資的城市較2011年翻一倍,智能交通建設需求迅速增加,但仍有42%的城市仍處于待開發建設狀態。
據了解,2014年智能交通領域最終用戶超過10億元的有兩家,超過五億元的有6家,前十名門檻達到2.6億元。合同訂單超過10億元的3家,超過5億元的8家,前十名門檻達到3億元。智能交通行業,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業務門檻增高、資金門檻加大、運維步入常態化、與政府進入深度綁定、需要跨領域咨詢設計能力以及政府要求的增加。
如今,智能交通已形成了產業化、規范化的布局。整個產業在總體規劃、區域布局、技術與商業模式、應用示范工程等均顯現了新的發展特征,客戶的新需求也在源源不斷的涌現;同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交通領域的創新與應用不斷出現。目前,傳統的統一化智能交通監控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在不同特點道路的工作需要,因此專業化和定制化將成為未來智能交通管理設備的重要發展方向。企業需不斷打造新的核心產品與專業應用平臺,在不同區域、不同項目復制,以拓展市場,提高在智能交通領域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