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搶占"平臺"與"生態鏈"之戰已打響
目前市面上逐漸呈現出海爾+阿里+魅族、美的+小米為首的兩大生態圈,依托自身特有的智能家居平臺,通過向第三方廠商開放,從而聯合各方力量,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以產業聯盟方式推動智能家居的成功落地。
互聯網+黑電:犧牲硬件利潤 以內容服務為賣點
這不,樂視最近也低價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手機,我們來看一下樂視旗下包括:視頻產業、內容產業、電視、汽車,還有自己的生態圈平臺,現在又大舉進軍手機行業。或許哪天樂視出了個998的超級微波爐,小編也覺得不足為奇,仿佛地球人已經不能再阻止他們。
其宣稱,樂視要以操作系統、內容資源為紐帶,形成以手機、電視以及未來將面世的樂視互聯網汽車等硬件構成的“樂視生態”,未來手機、電視和汽車之間可以實現三屏互動。而手機在這一“生態圈”中,將扮演電視和汽車“遙控器”的角色。看吧,很明顯樂視也在以犧牲硬件成本利潤的前提下,通過內容服務來獲取用戶來營造自己的“生態鏈”,換而言之,樂視或許也想布局智能家居。
白電企業如何找到智能家居入口?
4月17日,阿里智能與海爾聯合發布了雙方合作的第一臺智能空調——海爾小超人空調。據了解,這款智能空調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創新:一是可視化,用戶通過APP對室內外空氣數據可視。二是自定義,針對不同人群的個性需求設計了多維度空氣指標,用戶可自行選擇;三是自聯動,用戶可通過阿里小智APP集中控制所有空氣類家電;四是自學習,通過對用戶使用習慣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可自動運轉優化空氣;五是自報修,先于用戶的感知發現故障,并會自動上報用戶服務中心。
而這些創新的功能離不開背后阿里提供的云端數據計算能力。業內人士表示,阿里與海爾的合作是互聯網企業和大型家電企業開放共贏模式的最佳注解。自2013年1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與海爾電器集團成為戰略伙伴并投資28.22億港元后,這兩家企業便圍繞智能家居開始了一系列深度合作。
智能家居之爭亦是“平臺”與“生態鏈”之爭
海爾的優勢在于其智能家居U+開放平臺。海爾希望在U+平臺上,可以實現跨品牌、品類的互認,從而發展成類似安卓的開放式跨品牌智能家居平臺。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該平臺上的第三方廠家數量約有40家,涉及的產品約有50個品類。今年年初,手機廠商魅族的加入為阿里、海爾的同盟添加了砝碼。1月20日,魅族宣布將聯合阿里、海爾共同打通智能家居產業鏈。未來,魅族、阿里、海爾將共同開發互聯協議,用戶只需要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實現對家中電器和智能設備的控制。

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表示,智能設備的體驗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基本的功能體驗,第二層是開放系統帶來的更好體驗,第三層是采用云平臺、數據挖掘、事物感知帶來的全方面體驗。要想達成最好的體驗,需要魅族、海爾、阿里共同出力。其中,需要海爾生產出更多的智能設備,并且要有一個標準讓它們連接起來,包括其他品牌也能接入。同時,也需要阿里的云服務能力、智能算法,讓智能家居設備更智能。
而在阿里、海爾、魅族之前,小米與美的也結成了同樣的智能家居聯盟。在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方面,美的最引人矚目的一大舉措就是與小米科技達成戰略合作。2014年12月中旬,小米投入12.66億元戰略入股美的,雙方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合作,支持雙方相關業務的發展。
從智能家居發展趨勢來看,智能家居平臺的建立涉及物聯網、云端、大數據、互聯網等多項技術要求,既需要加強硬件的開發,更關聯到軟件的投入,在這方面,單一的傳統制造企業競爭力明顯不如互聯網企業,這也正是海爾、美的等分別牽手阿里、小米的一大原因。
從企業角度看,對平臺的爭奪是戰略領先的關鍵。平臺之于智能家居,相當于OS系統之于智能手機,由于智能硬件將成為下一波重要的互聯網入口,所以打造智能設備平臺受到了各方重視。企業要想在智能家居上取得領先,必然需要在平臺和生態控制權上展開爭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