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芯片RFID給我們帶來的是沖擊還是動力?
日前,莫納什大學Karmakar博士開發出新一代可打印生產的無芯片RFID標簽,最低只要一分錢,并宣布其低成本將改變未來RFID在零售業的應用景象。小編將這條新聞推薦給業內人士后,惹出了大家不同看法,真是眾說紛紜。那么……
什么是無芯片RFID?
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為,無芯RFID標簽指的是不含有硅芯片的射頻識別標簽。這類標簽采用了一種叫做表面聲波(SAW)的技術,因此又可稱作SAW標簽,通過幾代技術升級,其價格大大降低,并且能存儲足夠多的數據,能在通用頻段上使用傳統的芯片RFID操作。而且,EPCglobal已將SAW性能標準整合到ISO。后來又有了薄膜晶體管電路(TFTC),使得標簽能在低價格的塑料薄膜上進行高速印制。而TFTCs可以擁有和硅RFID芯片一樣的電路,所以,可以采用同有芯片RFID一樣的頻率和標準。
前景可觀
由于無芯片RFID技術采用的是無毒材料,并且與硅芯片相比具有潛在的生產設備成本低的特性。如那條新聞中描述,其主要潛在優勢為最終能以0.1美分的花費,直接印在產品和包裝上,以更靈活可靠的特性取代每年十萬億使用量的條形碼。
而除了價格低之外,它還有其他的一些特性,使之能在特定的應用領域發揮出技術優勢,這領域就包括監管物品(工廠名冊、圖書館、洗衣店、藥品、消費品、檔案、郵件),票/鈔票/其他大容量安全文檔,空運包裹,動物,囚犯,假釋人員或者住院或者受監護的人員、殘疾人、休閑設施的參觀者,主題公園及其它高價值物流。
數年前,IDTechEX發布的《印刷的和無芯片RFID市場預測、技術與廠商》報告中就曾預測到,主流無芯片標簽(數字編碼并且傳輸距離超過1毫米)在10年里將迅速增加市場份額。2017年全球無芯片RFID銷售量將從2007年的1500萬個增長到4170億個,市場份額將從2007年的0.8%提高到62.3%。按銷售收入統計,2017年全球無芯片RFID的銷售收入將從2007年的52萬美元增長到21億美元,占2017年全部RFID標簽銷售收入的17%。
看來,無芯片RFID是沖著條碼去的。
國內有做
小編在收集資料時發現,2011年,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工業信息學研究室全印制電子技術課題組承擔項目無芯片RFID標簽天線印制技術已獲得成功。這對于實現無芯片RFID標簽的完全印制及促進物聯網的大規模應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資料記載,研究人員采用數字噴墨印制技術打印出了無芯片RFID標簽天線,該標簽天線部分采用納米銀導電墨水直接打印成型,代替了傳統復雜的蝕刻生產工藝,達到13.56MHz高頻RFID標簽的性能要求。
而小編近日從某高校專家朋友那里也了解到,該校也正在組建團隊,研發聲表面波(SAW)這方面的技術,利用印制出來的圖形對電磁波的反射機理實現無芯片化操作。作為技術門外漢,就不再刨根究底了,大家來聽聽網友是怎么看的……
網友看法
@立格-csl-方鵬:按照這樣的話,成本可以控制在0.1人民幣以內,這個價格就可以促使很多企業應用rfid了,采集數據的形勢由(條碼的)可視變為(RFID的)非可視,其優勢在于使用導電油墨就可以印刷生產
@田圖-韓先鋒:無chip不見得就能降多少成本,差異化的天線結構,批量生產也是成本,而且,僅僅是個ID,SAW那樣的還有點優勢,純粹RF的應該沒戲
@LSCM-李言飛:這個防碰撞怎么實現?還有抗干擾性估計也不會太好
@華大電子-王政:這意思是要實現N位編碼,就需要N個小圈圈,那實現96位編碼標簽得做多大啊?!
@華南理-賴曉錚:不實用的,真正能實用的估計是有機半導體做的13.56M,一般到10M就差不多了(技術限制)。導電油墨好像沒聽說超過3G的,UWB做chipless tag就是寫寫論文可以,真正沒人這么做的
@華大-陳會軍:十年前我就看到過無ic標簽的樣品,不可能是現在的協議,沒可寫的存儲。現在13.56大賣是因為公交卡銀行卡這樣的保密應用,只有個id,13.56也沒人要
@電子標簽-Tyloo:一美分是拿不下這種標簽的,這種標簽也取代不了條碼標簽,各有各的市場
@人稱老劉:優點,跟bar比可以不用對準了:缺點,印刷好后,不能改了
@物聯網電子標簽研發:無芯片RFID最近很火,讓倒封裝機情何以堪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