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的中國困局
即便蘋果還沒有發布其支付業務在中國推出的具體時間表,分析師們已經開始預測 Pay是否能夠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移動支付市場里分得一杯羹。
中國的移動支付在過去兩年中經歷了爆炸式增長。根據北京的一家IT咨詢公司艾瑞咨詢的調查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的交易額在2014年達到59900億人民幣(9823億美元)。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這一移動支付熱潮(2014年同比增長391.3%)主要由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集團引領,僅這兩家公司擁有的市場份額就占到了市場總額的93.4%。國內移動支付巨頭占據了絕對優勢— Pay必須充分意識到使用其支付技術的用戶數量有限。
圖為蘋果副總裁Kevin Lynch于3月9日在舊金山討論 Pay在蘋果手表上的使用特性
Pay 使用了NFC技術,用戶只需在POS機上輕輕一靠即可完成支付過程。
微薄的市場
中國銀聯是中國的銀行卡協會,已與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合作多年以推動NFC支付手機,但截至2013年底,NFC支付占手機支付市場的比例僅有微薄的1.6%。
分析人士稱,NFC支付的邊際份額將限制蘋果支付在中國的發展潛力。
根據美國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調查顯示,到2018年,NFC支付預計只能占全球移動支付市場的6%,其余較多的將使用以軟件為基礎的服務,如二維碼支付。
與此同時,艾瑞咨詢預計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在2018年會翻三番,增加到18萬億元,這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市場。
在Gartner公司3月20日在北京舉辦的一次會議上,該公司負責人問是否有任何人在購物時會選擇用智能手機代替現金或信用卡,只有少數舉手。他說:“我很高興看到有人舉手的,雖然人很少。當我在臺灣問同樣的問題時,居然沒有一個人回應我。”
激烈的競爭
雖然NFC支付尚未獲得巨大的成功,但為了能在中國5.2億智能手機用戶中分得一杯羹,這一競爭正朝著更加激烈的方向演進。
在過去的兩年中,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拔河比賽已經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在商店、出租車、打車軟件到其他商業領域,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支付寶—電商公司阿里巴巴的第三方中介服務公司—在2014年占中國手機支付業務的82.8%,而另外10.6%的份額屬于即時通訊和游戲巨頭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支付寶允許用戶使用NFC功能支付,但至今為止二維碼被證明更受用戶歡迎。
蘋果認識到需要需找一個當地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經開始與中國銀聯展開合作。這有助于塑立NFC標準,并建立一個便于將銀行將持卡人的賬戶信息加載到NFC手機上的安全平臺。
據報道,今年早些時候,蘋果還與支付寶商討了基于蘋果指紋驗證技術的新支付手段。
Gartner稱,鑒于NFC主要用于線下支付,因此NFC支付的普及依賴于各商家的接受和支持。銀聯在推進NFC線下支付領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與銀聯的合作伙伴關系將使蘋果受益。
盡管蘋果的品牌號召力不容小覷,但對于其吸引移動支付用戶的能力,分析師表示并不樂觀。在 Pay正式在美國開始投入使用的6個月過后,85%的iPhone6和6Plus的用戶表示,他們從未使用過 Pay 功能。而據InfoScout的調查,在15%實際使用過 Pay的用戶中,有9%表示他們僅僅想體驗一下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