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引發上市公司改名熱潮 警惕換名不換業
5月12日 今年以來,隨著宏觀政策的積極推動,“互聯網+”概念持續升溫,一批上市公司也紛紛改名轉型,扎堆“互聯網+”。其中雖不乏因資產重組或大股東易主引發主營業務變化而更名的情況,但也存在大量假借“互聯網+”之名,行熱點概念炒作之實的情形。

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 與實際業務無關
主營房地產的多倫股份昨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立志于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基于上述業務轉型的需要,為使公司名稱能夠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多倫股份同時發布了上交所問詢函及回函公告。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請多倫股份補充披露本次擬變更業務與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的關系;公司目前是否開展相關業務;如已開展,請公司詳細說明業務的開展情況、人員配置、經營業務、相關資質的取得情況等。
就上述問詢,多倫股份表示,公司擬變更的業務與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房地產業務并無關系。公司目前未開展相關業務。如果本次股東大會通過,公司將通過從子公司調任、從市場高薪招聘等方式解決人員配置問題。
更名炒作易 業績翻身難
2015年4月20日,熊貓煙花改名為“熊貓金控”,從一家煙花生產廠商,轉型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其公司財報顯示,煙花業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絕大部分,旗下互聯網金融等業務尚處于初創發展階段,相對公司整體業務量所占比例較小,且尚未實現盈利。公司轉型升級將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如金融業務運作、投融資策劃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管理經驗缺乏、專業人才缺乏等,公司是否轉型成功具有不確定性。
原是“餐飲第一股”的湘鄂情在2014年8月25日正式更名為中科云網。該公司在公告中稱,此番改名是為適應公司戰略及未來經營發展需要。
從2013年開始,湘鄂情已經開始跨界轉型。2013年7月,湘鄂情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跨界進入環保業務。2014年3月,收購中視精彩、笛女影視兩家影視文化公司;2014年5月,湘鄂情推出36億元巨額再融資計劃,主要用于投資互聯網新媒體市場;5月26日湘鄂情聯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建立“大數據與網絡新媒體聯合實驗室”。
雖然想借互聯網熱潮轉型大數據、新媒體服務,但據中科云網去年8月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面臨業績巨虧和債務違約的局面。公告顯示,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為餐飲業,由酒樓業務、團餐業務和快餐業務構成。此外,公司報告期內環保領域投資為公司貢獻一部分收入,大數據業務無營收貢獻。
企業改名要名副其實
2015年5月6日,傳統服飾公司百圓褲業更名跨境通寶,變身跨境電商,決定將公司的經營范圍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網上貿易、電子產品的技術開發與銷售、進出口業務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等。在這近一年時間里,百圓褲業在跨境電商方面頻頻發力,于年初入股兩家跨境電商;在改名前兩天,又宣布以自有資金出資9000萬元,通過增資方式投資深圳另一家跨境電商。百圓褲業在完成名字更替后,其旗下的服裝和跨境兩項業務將同時運營。
今年4月,科冕木業公告了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將收購四家網絡游戲及互聯網公司。隨后,在與北京天神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重組并購完成半年后正式更名為“天神娛樂”。相比扎堆更名的上市公司,科冕木業通過前期兩輪重組并購,已經在實踐轉型網絡游戲產業,此番更名讓公司進入名副其實的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有近100家中國上市公司在去年變更了公司名稱,今年以來有40家公司更名。在互聯網熱潮下,改名、重組、投資,扎堆“互聯網+”成了上市公司新的玩法。資本市場永遠是水漲船高,講完了故事,說完了概念,未來的路如何走更為關鍵。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郝旭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互聯網+”不能成為“+互聯網”,只是給自己貼上一個互聯網的標簽。有些公司熱衷于追逐市場熱點,但單純更名后并無實質性進展。雖然上市公司股票搭上“互聯網+”概念,短期內股價暴漲,但如果不能實現自身經營戰略和商業模式的質變,也只能是一時熱鬧,對企業長久發展沒有太大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