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風口仍在:智能硬件創業者為何退出?

作者:王新喜
來源:網易科技
日期:2015-05-11 15:17:06
摘要:不久前,一位智能硬件創業者跟筆者聊天,談到未來的前景,該創業者表示,目前智能硬件處在風口之巔,但機會不屬于小玩家。他同時表示,目前已關閉了目前的WiFi智能插座硬件項目,想看看移動醫療領域是否有更多機會。

  不久前,一位智能硬件創業者跟筆者聊天,談到未來的前景,該創業者表示,目前智能硬件處在風口之巔,但機會不屬于小玩家。他同時表示,目前已關閉了目前的WiFi智能插座硬件項目,想看看移動醫療領域是否有更多機會。目前,智能硬件面臨的現狀則是,行業熱情與概念正在退潮,消費者、投資人也開始觀望居多,而爆款單品也難得一見,不少創業者也遭遇到供應鏈危機。許多創業公司在生存線上掙扎,也有不少創業者選擇退出,去尋找其他領域的生存機會。

風口仍在:智能硬件創業者為何退出?

  巨頭做生態 中小創業者依賴資本站隊做選擇

  盡管如此,但互聯網巨頭卻依然熱情不減,比如遲遲未出手的騰訊日前也基于智能硬件推出 TOS+開放平臺。騰訊COO任宇昕表示:“騰訊希望加入到開放的智能硬件生態,開放免費的智能硬件平臺,共享賬號體系,分享資源,建立立體商業模式。

  截至目前,BAT三巨頭均已經涉足智能硬件行業,我們看到,阿里整合了集團旗下天貓電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寶眾籌三個業務部門,成立智能生活事業部,全力推進智能產品。騰訊推出 TOS+開放平臺,微信要做連接器,志在建立創業者接入平臺。百度針對創新智能硬件的有“BaiduInside”計劃,有Baidu Inside平臺、以及基于智能硬件聚合銷售推出了百度未來商店,以及針對健康監測領域推出了dulife平臺。另外,京東有硬件孵化計劃JD+、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鏈一直在無邊界的布局擴展。另一邊,則是中小創業者紛紛退出,新人又紛紛扎堆入場,從不知名的智能秤到智能水杯、智能手環、智能路由器、智能兒童體溫計、智能插座等各種產品讓人眼花繚亂。

  分工似乎已經比較明顯,互聯網巨頭型公司,有平臺有技術有大數據優勢有用戶資源,往往都會著眼于長遠,在生態建設上發力。中小創業者則在巨頭所擁有的優勢端缺席,缺平臺,缺資金、技術與品牌,只能仰望巨頭做生態,他們也只能做選擇,選擇適當的時間節點與被巨頭暫時忽略的垂直領域的項目,并同時依賴資本市場輸血與產業鏈的合作。

  今年有相關機構發布了一份《中國智能硬件趨勢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智能產品市場的銷售額近10億元,但2014年智能硬件行業融資金額達47億元。智能硬件初創企業高度依賴資本市場融資的本質浮出水面。而智能硬件的中小創業者清楚的知道,投入的資源與切入的時間節點不對,資本鏈條斷裂,就會很快死掉。

  中小創業者的天然弱項:欠缺支撐硬件的信息服務與內容生態體系

  與手握用戶、大數據、技術、云計算能力等核心優勢的巨頭相比,中小創業者面臨的難題是,支撐智能硬件產品的內核——即支撐硬件本身的信息服務與內容生態的短缺。軟件與云服務能力,平臺生態的營造能力卻是未來智能硬件搶占制高點的核心賽點。智能硬件產品本身涉及到硬件、網絡、操作系統以及應用、云計算、大數據能力,后三者都是內容與服務構建的生態體系,這些都掌握在互聯網巨頭手中。

  巨頭的目的很清晰:都是做智能硬件的數據中心、連接器或者核心內容的分發以及中轉站,它們要掌控整個智能硬件產業鏈的內容或者信息服務。要知道,智能硬件之所以被稱之為智能,關鍵在于產品本身的內容與信息生態方面的智能服務支撐。產品本身的內容與服務是智能硬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蘋果的Apple watch,其內在iOS系統支撐下的內容生態與信息服務能力就是硬件之外的內容生態競爭力。

  硬件產品門檻、渠道建設、供應鏈合作考驗創業者的資本能力與執行力

  因此巨頭陰影之下,對于智能硬件中小創業者而言,核心不是做生態,而是需要做好硬件產品本身。而智能硬件的門檻比較高,它不像做APP,做App甚至可以三五人投入幾萬塊,靠自助生成軟件就可以生成。智能硬件產品必須要有契合某細分人群需求,同時產品本身要有自身的理念與創新,從產品理念落地到開模設計,到硬件元器件的規則標準設定,都在考驗創業者的硬件創新與設計能力。

  另一方面,“智能硬件創業有其特殊性。智能硬件軟硬結合,與軟件創業相比,中間成本更高。”要知道,大部分中小創業者推出的智能硬件產品都是選擇與代工廠合作,因此,是否有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商,是否具備與生產商、供應商談判的籌碼,在營銷鋪開之際,是否有穩定的采購渠道與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就非常關鍵。

  因此從產品設計創新門檻,到線上和線下、代理商、實體店等線下線下渠道和生產商、供應商等產業鏈環節,以及在融資、拉用戶等系列問題都在考驗著創業者的執行力與資本能力。

  試錯機會成本高 產品質感與原理設計難以打到用戶痛點

  另外,智能硬件對于工藝以及品質是也有較高的要求,產品從立項、研發、營銷、推出市場,其中周期漫長,不允許有試錯的機會,一般來講,智能硬件的生產需要尋找合適的代工廠,但是產品的功能代工廠沒法檢測,所以就需要智能硬件開發商去檢測, 這樣一來,就不可能做到快速迭代,快速迭代無疑也會導致產品跳票以及各種質量問題頻頻發生,影響質量口碑危機整體的品牌。如果做移動APP試錯成本較低,產品出現問題可以快速修復迭代,但做智能硬件,產品上的失誤與硬傷往往直接讓一家企業關門。

  另一方面,通常由于科技感較強的智能硬件項目,類似智能手表等產品,往往巨大的研發投入費用并不是中小創業者玩得起。因此目前我們看到中小創業者推出的智能硬件產品不少是智能水杯、智能插座、智能腳環、智能母嬰類硬件等產品。但這類智能硬件產品要成功的關鍵就看設計與定位是否打到用戶的痛點。

  不過,在許多中小創業者眼里,智能硬件似乎只要加上傳感器、APP控制等智能元素,就是一款智能硬件了。另外,也有不少智能硬件創業者從產品是否具備營銷噱頭這個點來切入玩概念,我們看到有婚戀網站推出了情侶手環等,事實上,經過智能手機時代的熏陶,消費者對于智能硬件的預期遠不止于此。類似于智能插座、智能燈泡、智能路由器等智能家居產品,幾乎設計原理都是可以通過APP控制家里的電器設備,進行開關控制,但顯然,這與用戶的真正需求太遠,通過手機APP來控制舉手投足即可操作的硬件并沒有打到用戶的痛點。另一方面則是產品的外觀與產品質感本身,它們的共同特質往往卻是元器件粗糙,設計感欠缺。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智能硬件創業雖然在概念上十分火熱,但到目前卻依然難以產生爆款的原因。

  回到文章開頭,該創業者還談到,目前在很多智能硬件的小玩家有想法和創意,也會玩概念,但是沒有風控能力,多數選擇與代工廠合作,但由于本身技術資金的局限,往往在硬件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方面掉鏈子,風口一直都在,創業者的夢想一直都在,但他們的春天,目前來看還非常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