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一卡通原理”入北京高考綜合試卷考題
6月8日上午進行了文綜、理綜考試,散場時,不少考生表示并未出現偏怪題目,并用“還可以”概括考試難度。據考生反映,文綜的政治科目較為創新,出現了少見的“小論文”題型,包括寫在互聯網背景下政府與公民關系的短評,以及給一個旅游景點寫介紹詞。至于文綜考查的時事部分,不少考生都表示“押”到了,包括申冬奧、一帶一路等。理綜方面,多數考生對于聯系生活的考題印象尤深,如物理科目對“IC卡電路”、“蹦極”等問題的考查。
政治:“互聯網+”等社會熱點成為考題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教研員劉潤澤表示,今年的試題緊密依托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比如論述題中考查了當前大熱的“一帶一路”。題目要求學生答出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特點,并提問:俄羅斯是茶葉的進口國,現在大別山有一家企業做茶葉外銷,企業如何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為背景,讓學生為企業如何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從哲學方法論角度提出建議。這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學科關注社會的本質,對引導師生在教學中關注社會、思考現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今年的試題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使考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身邊的問題,比如,試題中要求將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關注點,以設計“漫游北京”文化實踐活動方案為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并宣傳家鄉悠久燦爛的文化。
此外,時下最熱門的“互聯網+”,也是考試內容之一,要求考生回答是否贊同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通過連接把自己變成了一種新的更強大的物種”這一觀點,并用所學哲學原理說明理由。
歷史:傳統文化內容試題較去年有所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李曉風表示,今年歷史涉及傳統文化內容的試題比去年有所增加,不僅包括對漢字、絲綢之路等古代文明典型象征的內容,而且還涉及傳統文化在近現代發展變化的脈絡。比如一道題將材料引入絲綢之路從漢到元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概括一千多年以來這一古老交通要道的特點,從而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同時該題契合了當今“一帶一路”的時政熱點,突顯了歷史與現實的緊密聯系。
同時,選擇題注重多種歷史情境的創設,生動活潑,減輕了學生答題的壓力。如人物傳記的目錄、歷史宣傳畫、對木板畫的描述、史學評論、文獻史料、歷史故事情境等均成為試題的思維情境,增加了試題的活潑感和生動性。例如,選擇題第18題通過表一摘錄了某一歷史人物傳記的目錄,這種情境是以往考題中尚未出現的。第19題選擇了新中國不同時期的宣傳畫,以圖寓史,且畫面時代感鮮明。
地理:APEC會議期間放假成為試題背景
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11月APEC北京會議期間放假,是北京考生都經歷過的一個假期。地理試題以會議期間河南針對北京游客提供景區門票優惠為材料,要求考生回答3個方面的問題:景區門票優惠政策的影響、旅游資源多樣性分析和放假期間各地出現的地理現象。旅游地理是北京市指定的選修課程內容,所以說,命題既貼近考生的生活實際,也貼近考生的學習實際。
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次入題。試題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強化區域全方位合作的基礎上,將世界葡萄大會、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等作為試題素材,凸顯京津冀合作走向國際化。暗含對京張鐵路修建110年紀念,對科學家的尊重與紀念。
此外,今年的試題,考生在一定范圍可以自主選擇。第40題,在一幅地跨亞非歐3洲的古代絲綢之路圖中,分別在絲綢之路西端的非洲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和中國塔里木盆地給出甲、乙兩個區域,要求考生任選其一回答問題,試題適度開放,考生多了一個發揮的空間,多了一次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物理:公交一卡通工作原理入考題
市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表示,今年物理題注重從生活實際選取素材,考查學生利用學科知識、學科思想和方法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第20題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公交卡)為素材,設問不僅有涉及物理的內容,也創設了需要結合物理知識和平時觀察才能發現和認識到的內容,即本題不僅考查了學生的物理知識,同時還考查了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這是對考生學科素養的一種考查,更是對中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科學素養的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