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醫保卡健身”已成不少城市激活個人賬戶的舉措
6月22日是李光熙看門診的時間,診室外狹長的走廊里,早已排滿了手拿專家號的患者。作為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的主任,李光熙早已習慣了密集的工作強度,就像習慣了醫院門口早晚高峰的車流。
上午11時40分,李光熙結束了上午的門診,他對記者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很不喜歡總是開藥,其實,今天來看病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少是因為缺乏運動,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老覺得自己不舒服,其實沒什么問題,就是焦慮得厲害。”
2012年,李光熙回國參與研究醫院的慢性疾病管理,為“每天準時報到”的慢性病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但嘗試了近一年后,他發現,“痛點其實是患者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醫生身上,自己的主動性很少,不鍛煉、不改變生活習慣,想著靠吃藥就能好。”這樣的思想讓大量中藥資源被過度消費,給醫保帶來的壓力也不可小覷,“醫生做的事是三角形的頂端,而下面的基石是患者需要靠運動鍛煉、改變生活習慣、調整心態建立的,但很多人的基石不牢,只能把壓力放在頂端。與其大部分需要醫保埋單的,還不如投一部分錢到前端的健康管理上。”
李光熙提及的方向,從去年開始在國內的多個城市接連出現,“刷醫保卡健身”已成為不少城市激活醫保個人賬戶的舉措。據媒體報道,作為國內首個開拓醫保健身功能的城市,蘇州目前已有超過5.8萬人通過醫保卡來健身,加上近日開通該項功能的南京市,江蘇省內已有8個城市實行了醫保卡健身的計劃,而最近兩周,四川省成都市的該項計劃也投入實施,云南省也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表示:我省個人醫保賬戶資金可以支付體質測定和運動健身費用。
而目前究竟有多少地區開展了對醫保功能的這項“創新”舉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回應記者時表示,“我們對這種做法并不支持,所以,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
醫保健身尚處法律灰色地帶
“我們市政府去年就準備出臺政策了,讓醫保個人賬戶的一定額度可以用于打羽毛球、踢足球等健身活動,但人社部認為與現行法規相悖,醫保只能用于治療和看病,健身能不能刷醫保,有待商榷。”某南方省會城市衛生局局長向記者表示,“這項政策在多個省市實施后受到群眾歡迎,希望制度上能有所創新,給地方上一定的自主性。”
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據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熊先軍介紹,根據個人賬戶的設計,個人資產的產權屬于個人,管理權屬于醫療保險的經管機構,“存在管理權和個人產權的差別,從而出現了醫保卡被用于日用品、保健品等各種消費,被曝光后,群眾覺得政府沒有管好,所以各地就開始探索怎么把個人賬戶用于與健康相關的東西。”但他同時表示,“保險是有醫療問題出現經濟風險才可以保,適度的鍛煉是可以促進健康,但不能說為了促進健康就用保險來負責,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可健身不會為家里帶來多大經濟風險,所以并不能算作醫保的功能。”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現行《社會保險法》規定,醫保基金只能用于治療和看病。也就是說,用醫保個人賬戶的資金來健身并不合法。”但有風險管理與保險學專家指出,“從理論上講,健身、體檢也不能說和診療完全無關,如果預防性的費用不視為醫療保險的費用,但同樣也不在除外之類。”《社會保險法》規定,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范圍包括應當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的;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的;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在境外就醫的,因此,“用醫保卡健身算處在法律的灰色地帶,是不是合法很難直接下定論。”
但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看來,健康卻不完全是自己的事兒,“長期以來,傳統的醫療體制只能把資源使用到有疾病的人身上,卻忽略了預防的重要性。但隨著國家發展之后,可以把資源使用更合理、更節約,運動和健康聯系相當密切,科學的鍛煉有助于減少疾病的發生,如果自己沒能管理好而產生疾病,社會一樣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在蔡江南看來,目前,群眾運動健身的觀念依然薄弱,“需要激勵機制去引導”。
可個人賬戶使用上的爭議讓不少專家同樣擔心,“倘若要開發健身功能,憑什么選定這些健身機構,價格怎么管理,錢是不是真正用在了健身上”都將是后續難理清的疑問,“提倡大家鍛煉不如多建立一些公共的體育健身設施,畢竟健身消費并不便宜,不如用以高危疾病的篩查。”熊先軍則認為,“應當逐步弱化個人賬戶的功能,發揮沉淀資金的共濟作用。從現在來講,根據國家規定,醫保還應該用于醫療,還是要依法實施。如果健身功能得到很多人支持,也應該先修改法律。”
但上述風險管理與保險學專家認為,“目前只能嘗試性地使用,立法層面上不應全面推行,畢竟,功能的風險尚不明確,且各地現實情況不同。”蔡江南表示,想要實現初衷,必須設立相應的門檻和監管措施,“有的地區醫保費用寬裕,比如深圳,年齡結構年輕化,個人賬戶結余很多,這樣的城市開通健身功能具有可行性。但老齡化、原本醫保經費就不夠的地區就不適合進行這項功能的擴展,并非所有地方都適合這么做。”
醫保用于體育緣何出現
“2003年~2013年,醫院醫保收入占醫院收入比重從不到30%增加到58%左右。”衛計委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制度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給出的數據,說明了過去10年醫保支出的壓力,而與此同時,媒體報道中“全國醫保個人賬戶結余高達3000多億元”又表明了這部分未被激活的“積淀”。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進程加速,慢性病已經成為主要疾病負擔,而生活方式的不良正是主要病因,基本醫保基金支出風險正在日益加大。“生活方式病導致的死亡占我國總死亡率87%。我國心血管病患者有2.9億人、糖尿病患病人數1.14億人。”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青少年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郭建軍表示,由于缺乏鍛煉、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的“生活方式病”已經呈現增長且有年輕化趨勢,“現在患有糖尿病的孩子,50%都是與生活方式不良有關的2型糖尿病。”
而這些生活方式病又常常是單純用藥難以解決的,“心臟病、呼吸病的治療時間都很長,且用藥也是基于生活方式改變的基礎上,因此,不僅是沒患病的人需要鍛煉,病患同樣需要運動幫助康復。”郭建軍表示,“調查發現,學生尚有體育課可以鍛煉,40歲以上的人遵醫囑也不得不練,我國20~40歲的鍛煉人群比例最低。”
據記者了解,在開通醫保健身功能的多個城市的相關部門的解讀中,都提到“出臺醫保健身卡,是在確保基金總體安全的前提下,從防病的角度靈活使用醫保基金。”這種“從重治療走向重預防”的提法,在郭建軍看來,若不論及法律的層面,算是體育與醫療融合的一次嘗試,“體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作用,從最初的保家衛國、到后來的為國爭光,現在是人人需要體育來保障健康的時代。”他介紹,在導致生活方式病的多種因素中,“吸煙、飲酒是單一因素,不需要指導,禁止即可。但營養和運動是多因素,更復雜也最容易出問題,如果沒有科學的健身指導和醫療結合,反而容易出現誤區,達不到健康效果,甚至有可能加重疾病的發展,或者引起運動傷害。”
但顧雪非表示,“健身與慢性病管理還是有差距,尤其是欠缺改善健康結果的強烈證據。如果醫保要用于健身的功能,需要有證據顯示健身功能減少了發病率,對醫保基金有益,這是基本前提,但仍然避免不了爭議。”
體育與醫療結合可探索新形式
從去年12月起,畢業于南京體育學院的宋建軍便成為廣安門醫院的一名運動治療師,每周有4天時間,他會在老門診4樓的一間會議室內,帶領一群50~70歲、患有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進行心肺綜合康復。“剛開始,他們會有一些害怕,但嘗試過小負荷的運動量,且有醫生在旁邊監控,慢慢就敢活動了”。
在狹小的樓道內,七八個老年人跟著28歲宋建軍排成縱隊做著熱身,66歲的鄭秀琴是其中之一,“醫生跟我說,運動能幫我康復,我就抱著試試的心態來了,一開始走路都晃,但現在動作已經能跟上了,最關鍵是心情很舒暢”。
據李光熙介紹,這個康復項目是他和宋建軍“一拍即合”的結果。“以前,醫療與體育的關系比較疏遠,體育長期追求金牌的突破,是精英體育,而醫療行業則追求高精尖的儀器與技術,一些醫生也熱衷詭異疾病的治愈率,有些舍本逐末。”在李光熙看來,二者長期欠缺的默契,讓群眾缺乏健康指導,從而形成了對運動的忽視,對醫療的依賴。“所以,在醫保的使用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醫療和體育就需要有更恰當的融合形式。”于是,宋建軍將在專業運動隊中為運動員服務的醫療團隊理念“移植”到廣安門醫院,“要將競技體育科學成果運用到對全民健身的研究上,把運動隊的好模式和方法轉移到大眾的普通健康服務。”
據醫生亢秀紅介紹,這樣的康復項目主要針對心臟病、肺病及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病人,篩查后由醫生進行運動量評估,體育類專業人士指導鍛煉,“我們會用運動心肺測試儀,隨時觀察運動過程中心臟和肺部的情況。”經過從去年9月雙方合作以來的幾次成功案例,“改變了一些原來不會輕易讓病人鍛煉的醫生的看法”。
“通過對100位心肺慢性疾病患者進行為期4個月的科學鍛煉指導,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得到了緩解,住院次數顯著下降,醫藥費用下降60%以上,運動依從率100%。”康復項目的這個數據出現在全國政協委員、八一體工大隊原隊長錢利民今年提交大會的提案中,“目前國內的體育指導人員是以運動技術的傳授為主要目的,缺乏必要的專業醫學健康知識;而醫療專業人員缺乏必要的體育專業知識,無法對慢性病患者如何運動進行科學指導。體育和醫學深度融合發展,在降低慢性病發病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等方面均有顯著作用,已成為體育健康服務業的重要方向”。
65歲的霍陽在完成康復后常常要找宋建軍幫忙再指導指導,“雖然醫生以前也叮囑我們鍛煉,但始終沒有教練糾正動作,他就像健身房的私人教練一樣,幫我們有針對性地恢復。而且,通過3個月的鍛煉,我們這些老人已經成了很好的朋友,平常接送完孫子就過來一起鍛煉。”只是,“這樣的地方還是太少,街坊老問我,你怎么一天到晚老跑醫院?我就告訴他們,我是去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