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站上風口 小心你的錢包
一只手機就能輕松搞定購物、支付和資金管理,移動支付真正地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而這種便利性也讓更多的人將支付從現金支付、刷卡支付、PC端支付等轉向移動設備。
易觀智庫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7萬億以上,環比增長近500%,這是繼2013年環比增長率達到800%之后的第二次爆發式增長,表明用戶使用移動端進行支付的習慣已經形成,同時也表明支付產業鏈已經在向移動支付轉型。
在這一背景下,創新支付方式、改善移動支付環境、支付安全等問題成為5月22日第九屆中國支付業國際峰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移動支付蓄勢
自蘋果去年秋季推出ApplePay后,谷歌力推AndroidPay,三星開發 SamsungPay,微軟也在準備自己的智能支付解決方案,國外互聯網和手機大佬紛紛跨界入局移動支付。而國內,騰訊和阿里巴巴、百度、京東、蘇寧等都在嘗試構建自己的支付平臺。
“站在風口下,移動支付領域風起云涌,無論是前期的搶紅包大戰,還是移動打車大戰,以及近日的線下商超搶奪戰,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算盤都打在搶占移動支付入口上,想借此打造屬于自己的多場景O2O支付閉環,從而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為移動支付爆發時期備戰。”銀盛支付董事長李魯說。
在移動支付大勢所趨下,傳統銀行也開始創新思變。東亞中國交易部總經理彭巨鋼表示,對于傳統銀行業而言,進軍移動支付既有天然的優勢,也是未來轉型發展、行業創新的需要。當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明顯,傳統銀行要生存并保留客戶,提升業績,就必須迎合當前發展趨勢,滿足便利消費者需求。
當移動支付的浪潮越堆越高,除了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對支付形式的創新也勢不可擋。支付圈創始人兼CEO朱明利認為,未來,移動支付將向兩個方面延伸:一是硬件,不僅僅是智能手機,因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移動支付會越來越流行和便利;二是軟件,支付與社交的結合讓移動支付更方便地在陌生人之間使用,甚至會徹底改變人類貨幣的使用方式。
李魯也預測,可穿戴設備是未來移動支付的抓手,作為便利性小額支付的前景非常樂觀,也會大大提升移動支付的使用率,特別是可穿戴設備的大數據采集將更加有利于個體與機構之間的連接,未來可開發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得益于配備了地理位置和生物方面的傳感器,可穿戴設備有望將移動支付簡化到一個點進行,從而大幅提升支付體驗。
“移動支付第一個基本屬性是幫助用戶便利支付和幫助商戶降低交易成本,用戶不用拿現金,商戶不用收現金,里面不會有假幣。”百度百付寶首席架構師林雪濤認為,移動支付創新的方向應該是提升用戶體驗,同時讓商戶獲得更多價值。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楊青松也表示,移動支付給商業模式帶來的變化,關鍵點就在于更方便。“如果能帶來更方便,它就會有一個新的模式出現”。例如超市排隊,有人不愿意等,它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預掃描,有一個專門的通道直接就可以出去。
“場景 + 支付”是王道
去年是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爆發,一方面這有賴于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另一方面有賴于基于移動支付的消費場景的大量鋪設,包括互聯網理財、打車、外賣、彩票等領域的火熱。
在過去的一年中,移動支付始終將場景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場景是從用戶這一側來看,要讓用戶在綁卡之后有花錢的場景,打車、買票、零售、買單等都屬于場景的構建。騰訊和阿里死磕打車大戰,手機百度、大眾點評、貓眼電影等貼錢搶占電影票市場。繳費、網購、團購、連鎖店等優質移動支付場景爭奪戰也都在持續進行中。現在人們在購物結賬時也會發現,在超市收銀臺前,支付寶、翼支付、微信等移動支付應用的LOGO。
“移動支付競爭的實質是場景之爭。”業內人士分析道。
彭巨鋼表示,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從狹義上講是兩個概念:一個叫近場支付,通過O2O,通過線上線下去做近場支付。另一個叫遠程支付,大家通過手機去瀏覽商品以后,通過技術手段關聯到運營商再關聯到用戶后面的帳戶做進一步驗證以后做了支付。“無論是近場支付還是遠程支付,未來都有很強的應用場景。”
“我個人認為,支付是一種方式,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是其依托的場景。 ”銀盛金融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重成認為,“場景 + 支付”才是制勝王道。未來,移動支付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場景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而線下支付可以借助O2O流量優勢,將移動支付和傳統行業進行融合滲透,從而幫助移動支付在各個不同的生活場景中落地。他透露,目前銀盛支付也正在積極鋪設支付場景,包括便民服務、匯款轉賬、航空旅行、理財POS、快消品、充值繳費、物流配送等,以多場景帶動支付用戶。
移動支付消費場景的拓展,使其用戶人群規模不斷擴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冰認為,得益于移動支付快速發展,一線城市大量網民正在經歷著從“嘗鮮”O2O到要服務要體驗的深度用戶的身份變化。二三線城市O2O用戶的規模迅速擴大,餐飲、休閑等本地服務O2O市場模式趨于成熟。
不過,移動支付場景布局是一場持久戰。
未來不大可能某一個支付工具通吃所有場景,支付寶憑借淘寶獨步天下的時代已過去了,用戶可以有多張銀行卡、信用卡,就有可能有多個移動支付賬戶。不同的支付工具專攻一個或者幾個場景,在這個領域一家獨大倒有可能。移動支付這塊蛋糕如何分,還得看接下來各個移動支付工具在“場景大戰”中的表現。
安全問題待解
移動支付的發展速度越快,安全則越關鍵。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使用移動支付時最為關注的就是“安全”問題,可以說移動支付的安全程度決定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上限。
然而,據《2014移動安全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存在支付風險的用戶占比達到21.8%,超過5800萬戶,平均每5個使用移動支付的用戶中就有1個面臨著支付安全風險。支付寶統計顯示,從攔截和處理的風險狀況來看,最常見的風險類型是信息泄露引起的賬戶被盜和個人欺詐,占到網上支付風險的八成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移動支付面臨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一邊是花樣百出的安全威脅;另一邊則是移動網民在安全防范上的意識與能力普遍較差、難以有效識別出安全風險;三是產業鏈上的安全協作能力還有待提高。
百度安全專家認為,根據現有的移動支付安全形勢來看,改善安全環境并不宜“強攻”而應“巧取”,先改善產業鏈生態結構、再解決具體問題,具體來看應從三個方面突破:首先應大力推動對網民移動安全知識的教育,在網民安全防范的能力提升后,將會筑起支付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 第二是跨界合作應加強,從執法部門、安全企業、支付企業甚至到運營商,共同改善支付安全環境 ; 第三是建立移動安全開放平臺,通過產業鏈各方參與協作,形成安全保護閉環。
移動應用安全服務企業愛加密CEO高磊則表示,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技術源頭上防控支付安全風險。此外,還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共同協作,為移動支付產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完善的產業配套乃至制度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