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車聯網產業規模或達2000億
據報道,在近日舉行的“下一站,車聯網與智能交通”的沙龍上,建華科投副總經理吳碩披露了這樣一組數字:預計2015年我國車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幾乎每三年產業規模翻倍。
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時還僅僅是514億,在三年之后的2018年或將達到2000億。與此同時,車聯網的滲透率也在逐年提升,從2010年的僅僅4%躥升至2015年的10%。
出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事,關乎人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以及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和諧程度。當前,這件大事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交通、車聯網產業已經成為風口上的產業。
據專家預測分析,智能交通技術可實現交通堵塞減少約60%,實現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實現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至3倍,可使車輛安全事故率比現在降低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30%至70%。
“國內智能交通飛速發展存在需求驅動和政策驅動兩大驅動因素。”建華科投副總經理吳碩表示,詳細拆解來看,需求驅動存在于我國交通系統存在擁堵嚴重、停車難、客流量巨大、污染等諸多問題,同時隨著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對現有交通體系有了新的要求;而在政策驅動方面,智能交通是交通信息化的眼神,同時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帶一路戰略大力推進的過程中,交通運輸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
君聯資本執行董事邵振興指出,從整個中國居民的出行習慣來看,普通消費者的出行占了88%的市場份額,而這構成了汽車行業爭奪的主戰場。其中,出租車占2.5%,27%是私家車,1%是租車,27%是步行和非機動車,30%是公共交通。
以1%的租車市場來說,2008年到2013年,市場規模從90億增長到340億,翻了將近四倍,預計到2018年會增長到650億。
從租車之外的專車也可見一斑,2014年2月13日uber宣布正式進軍中國市場;2014年7月8日,快的推出一號專車;2014年8月4日易道用車宣布與百度聯手推出百度專車;2014年8月19日,滴滴推出第二款專車軟件產品,2014年12月神州租車啟動“神州專車服務測試”,至此幾大巨頭先后完成布局。在更多人的眼里,2014年是中國智慧出行方式的崛起之年。
“這個行業從無到有到快速發展,再到格局基本確定也就是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邵振興表示,背后兩個推動因素非常重要,一是資本,二是互聯網。在出租車這個已經爭奪的沸沸揚揚的市場中,卻依然存在嚴重的供不應求,而這是困難也是機遇,目前,一二三線城市出租車的需求量約為2400萬單,現有完成量僅為1500萬單,缺口幾乎為一倍。
但是,與之相對的為已占有27%市場空間的私家車比例或將進一步下降。“前幾年的快速擴張導致汽車整體產業過剩,而需求的增長卻在放緩。”一位業內人士說。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37萬輛供需季度不匹配給租車、專車極大的發展機會。
吳碩稱,我國“智能交通”的布局共分三個階段,第一是以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業務;第二個階段為在5-10年內,雖然基礎設施建設仍占主導地位,但“車聯網”市場占比將明顯提高。“現在的車聯網企業,絕大部分的還是在雛形階段,隨著發展,不遠的未來,這個市場一定會出現一些成熟企業。”吳碩說;第三階段即10年之后,基礎設施建設告一段落之后,而客戶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將會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