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圍繞三大痛點 互聯網重構醫療生態

作者:祁豆豆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日期:2015-07-14 09:57:48
摘要:從目前各路資本探索互聯網醫療的路徑來看,針對醫院、醫生、患者三大痛點“對癥下藥”快速搶占三大入口成為業界共識。
關鍵詞:遠程醫療

  互聯網對醫療生態的重構正加速運行。7月10日,由互聯網醫療中國會攜手華泰證券舉辦的“reMED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BAT、中國移動、衛寧軟件、仁和集團、春雨醫生等云集論壇為互聯網醫療“會診”。備受矚目的《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第二版)》(簡稱《報告》)于當日發布,為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開出“藥方”。

  醫療體系三大痛點

  上證報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前行,盡管“互聯網+醫療”在醫療服務、藥品銷售及智能硬件等方面都有較快的創新發展,但是尚無足夠成功的盈利模式和適用廣泛的解決方案可供參考。為此,互聯網醫療中國會日前正式對外發布《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第二版)》,進一步深入產業內部,挖掘互聯網醫療產業內在邏輯。

  據了解,我國當前醫療服務中的各方,無論是醫院、醫生還是患者依然表現出許多痛點。這些問題相互依存,互為因果,使得我國“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較好解決?;ヂ摼W醫療中國會副秘書長王晶告訴記者:“三大傳統痛點的存在為互聯網醫療提供了發展機遇?!?/p>

  具體來看,醫院的痛點總體上集中在醫院盈利的需求、職能本身所需的公益性和行政干預三者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和問題。而對醫生而言(特別是三級醫院的醫生),其痛點同樣來自于上述三個方面。其中原因分別可歸結到醫生收入、醫患溝通和醫生職業發展的困境上來,體現的是醫生-患者關系、醫生-醫院關系上的緊張。而對患者而言,“三長一短”等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已成為公認的社會難題,這些都與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局面關系緊密,且互為因果。

  互聯網中國會對此認為,當前醫療服務各方關系緊張,缺乏相互信任的情況導致了對本來就不充足的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推動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各方關系亟待改善。“在旺盛的需求下,借助互聯網建立新的溝通渠道成為一大熱點,在線醫患溝通平臺、醫醫交流社區、患患交流社區等新的嘗試層出不窮,互聯網醫療在各方關系重構中可望發揮重要作用。”王晶表示。

  在“reMED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期間,北大人民醫院院長王杉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互聯網醫療企業亟須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涉及醫政、藥政、醫保、商保一系列體系的重建,才有可能構成將來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醫療體系。而圍繞互聯網醫療展開的改革核心則是保障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p>

  王杉進一步向記者表示:“互聯網醫療一定是醫學發展的新契機,顛覆不了傳統醫學。發展互聯網醫療需要兼顧大數據,充分探索O2O模式。未來只有融合在統一的醫政、藥政等一系列法律框架下,才能找到互聯網醫療長久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p>

  快速搶占三大入口

  從目前各路資本探索互聯網醫療的路徑來看,針對醫院、醫生、患者三大痛點“對癥下藥”快速搶占三大入口成為業界共識。《報告》指出,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使得醫療服務中的各方都處于零和博弈狀態,導致缺乏相互信任、關系緊張。在互聯網對就醫、行醫、醫療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深度滲透的新形勢下,關系重構將成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核心。

  據記者了解,從患者角度出發,提高患者在各就醫環節的體驗是互聯網醫療的價值所在。以患者為入口的企業主要切入的是患者在醫療信息獲取、就醫流程和溝通交流方面的需求和痛點。目前一大熱點是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基礎的健康管理服務,對應的是患者逐漸增長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和需求。其中以慢病管理服務的醫療級智能設備商為代表,如糖尿病管理(三諾生物、Welldoc)、高血壓病管理(九安醫療)、心血管與心臟病管理(樂普醫療、中衛萊康)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線問診服務。該服務模式既可向前連接健康管理,為用戶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也可向后連接導診掛號服務,通過在線咨詢將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線下醫院和藥店。目前春雨醫生、掛號網、好大夫在線等行業新貴已受到資本的追捧。

  在市場方面,藥品供應鏈各環節廠商,如藥企、藥店和保險等,當前都開始重度參與互聯網醫療,產業集中度開始逐漸提升。其中,醫藥電商成為藥企快速“觸網”的捷徑。7月11日,仁和集團在京舉行“贏在云端”互聯網戰略轉型發布會,公司將正式探索以健康管理為前端、以叮當快藥為服務平臺的“ M2F+B2B+O2O”全產業鏈整合的互聯網醫藥創新商業模式,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而從醫生角度切入的服務當前以移動電子病歷、用藥詞典、醫學文獻庫等臨床決策工具和醫醫社交網站為兩大主流。記者從互聯網醫療中國會進一步了解到,在傳統模式下,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主要通過院內邀請、學術會議等方式,溝通成本高、機會少,醫醫之間形成信息孤島的困境,制約了整體醫療事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建立溝通渠道和方式,打破孤島困境的醫醫關系將得以重構。

  在打通患者、醫生入口的同時,醫院則是互聯網醫療企業搶食的一塊“大蛋糕”。據悉,從醫院角度切入的服務主要集中在就醫移動信息化和遠程醫療方面。前者將醫院服務與患者的智能終端連接起來,使其能夠在手機上就完成掛號、醫患溝通和醫保藥費支付等操作,微信智慧醫院計劃和支付寶未來醫院是這類創新之典型。而在遠程醫療方面,受益政策扶持,以醫聯體和“醫院+藥店”的遠程醫療協作模式正在開展,為醫院開發管理遠程醫療網上平臺的朗瑪信息等上市公司獲得了迅速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