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占市場 軟件或成售后“軟肋”

智能電視近年發展迅猛,幾乎每個品牌的電視都有相應的智能型號。然而消費者在比較款式、功能、價格的同時,也應該注意軟件的售后維護。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智能電視市場總量將達到3128萬臺,滲透率達69%。記者隨機走訪市區幾家大型商場電器專區看到,各式智能電視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內置WIFI、極速上網、簡易操作,各種賣點宣傳鋪天蓋地。作為彩電行業的“新寵”,智能電視是傳統電視與互聯網交融的產物,基本可以描述為“電視+智能”,即以屏幕等硬件為標志的“電視”技術,加上以互聯網軟件為重點的“智能”內容,構成了智能電視的基本概念。
據了解,軟件系統是智能電視的“大腦”,但這個“大腦”至今尚未納入“三包”范圍,致使智能電視的“智能”出現售后服務盲區,并屢遭消費者詬病。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智能電視死機現象”詞條高達485000個,“智能電視應用交互問題”詞條達6690000個。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消費者在購買智能電視時,往往只關注電視的相關功能,對軟件的售后維護問題很少關心,賣家也著重從功能、硬件售后維護保修等方面介紹產品。“現在智能電視里安裝的軟件都很穩定,只要自己在家按照相關提醒自動升級就行了,一般不會出現問題,再說了,現在軟件更新快,過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自己在家就能下載。”當記者詢問電視軟件售后服務時,某品牌電視銷售人員這樣說道。也有部分品牌電視銷售人員表示,如果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軟件問題,可以聯系售后服務人員上門檢修。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介紹,目前智能電視的技術硬件已經完全成熟,而內容軟件卻問題頻出。主要表現是,APP下載后不能安裝使用;使用過程中出現卡頓、死機現象;用戶智能交互體驗不流暢等。遺憾的是,智能電視的軟件系統安全問題并未納入電視的“三包”范圍,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涉足彩電業以后,通過網絡預售、制造、配送的形式進行銷售,雖然電視的價格降低了,但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問題更顯突出,拉低了消費者對互聯網電視的體驗感受。記者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關注智能電視各種功能的同時,也要留意軟件的售后服務,避免給自己帶來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