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劉海濤詳解物聯網× 突破物聯網產業化新模式

作者:楊 帆 毛夢囡
來源:中國科技網
日期:2015-09-25 10:02:32
摘要:9月24日,在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科技總裁劉海濤博士提出了擲地有聲的觀點,并全面闡釋了物聯網的核心理念,以及物聯網×產融商的創新發展模式。
關鍵詞:劉海濤物聯網

劉海濤詳解物聯網× 突破物聯網產業化新模式

  劉海濤演講

  “物聯網是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聯網的全新系統,是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支撐,用“物聯網×”的模式對產、融、商進行技術改造、模式再造,符合中國經濟的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助推大國崛起。”

  9月24日,在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科技總裁劉海濤博士提出了擲地有聲的觀點,并全面闡釋了物聯網的核心理念,以及物聯網×產融商的創新發展模式。

  據中國物聯網發展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物聯網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另據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將帶動全球相關經濟36萬億美元。

劉海濤詳解物聯網× 突破物聯網產業化新模式

  物聯網到底是什么?憑什么這么“牛”?

  “物聯網是面向實體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動為目的,以社會屬性為核心,建立在互聯網和智能化基礎之上的,物理與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劉海濤給出的一個學術定義。

  “互聯網與物聯網真的不一樣。”劉海濤指出,互聯網的信息都是人工輸進去的,都是事后的、主觀的,有真的,也有假的,還有騙子。物聯網是把實體世界的狀態、變化以人為不可操縱的方式反映到物聯網體系,它是客觀的、真實的、實時的,還可以預測的,是實體世界的鏡像。物聯網是超越互聯網的。

  關于物聯網與智能化的關系,劉海濤指出,物聯網不能簡單地理解成萬物互聯,這不是物聯網的本質特征。你半夜開車時,遇到紅燈,即使沒人沒車你也不能通過,這不合理,這是浪費資源,這是智能化帶來的智能交通的紅綠燈控制車流。物聯網來了,把它變革成了車流量控制紅綠燈,并已經有現實的應用。通過智能安防的攝像機系統抓捕逃犯,這是智能化做到的事后追蹤,而物聯網卻能做到事先預警,防范于未然。物聯網是超越智能化的。

  物聯網是工業4.0的核心支撐

  劉海濤指出,物聯網推動信息技術從“智能化”架構到“社會化”架構,從“大數據”到“大事件”,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信息處理智能化,代表產品是個人電腦;第二次浪潮是信息傳輸網絡化,代表性的技術是移動網、互聯網;而第三次浪潮是信息獲取的社會化,代表性的體系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工業4.0的核心支撐”,劉海濤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第三次工業革命(工業3.0)是制造業與電子、IT的結合,而工業4.0是物聯網支撐下的工業第四次革命。

  “物聯網是人類社會螺旋式發展的使然”,劉海濤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社會的茹毛飲血的實體世界、到中世紀的精神世界、到現在以互聯網為主的虛擬世界,但現在的實體世界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安全問題等等, 虛擬世界是解決不了的,需要實體世界的物聯網。“物聯網是人類社會螺旋式發展的再次回歸,但這次回歸追求的是人與實體世界的和諧、共融、共存、共發展,它一定會帶來巨大的科研、技術、市場、生活的方式的根本變革。”

劉海濤詳解物聯網× 突破物聯網產業化新模式

  占領國際物聯網標準最高話語權

  物聯網既然如此重要,勢必引起世界各國群雄逐鹿。尤其是圍繞著物聯網國際標準的競爭,近幾年來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互聯網的架構是美國人的,但是我們現在可以自豪地說,物聯網的架構是我們中國人的”,劉海濤說。

  據此前媒體廣泛報道,今年5月19日,國際標準組織(ISO/IEC)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物聯網標準化(WG10)大會,正式同意同步轉移原中國主導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國際標準項目(ISO/IEC 30141),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專家繼續擔任該體系架構項目組主編輯。這標志著中國繼續主導國際物聯網體系架構,中國繼續占領國際物聯網標準最高話語權。

  劉海濤指出,中國能抓牢物聯網國際標準最高話語權,不僅代表中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也代表了中國物聯網技術產業在國際的領導地位。更是我們祖國的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是習總書記的“一帶一路”戰略國際強大影響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物聯網關注的是制造環節間的協同、行業間的融合,以及研產融商深度融合的邊際效應,成為智能制造多業態的運營商,成為經濟的運行平臺,這才是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制造是工業3.0的核心”劉海濤進一步指出:“我國只要確保在國際物聯網領域的持續領先的地位,我們就有可能推動一帶一路的經濟一體化,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整合者,重新布局全球產業金融經濟新格局。”

  從“互聯網+”到“物聯網X”

  近幾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一直保持著30%左右的年增長速度,但是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用劉海濤的話說,“物聯網是不挑行業的”,這一有點本身就帶來了問題:應用場景多樣化、差異化,開發高度定制化,這就導致了成本居高不下。針對這一情況,劉海濤領導的感知中國團隊提出了全球首創的“物聯網×”的新模式。

  “互聯網+”正在解決傳統行業流通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物聯網×”能解決什么?劉海濤表示,“物聯網×”是對傳統行業的核心、模式的深刻變革,是虛實交融的實體經濟,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遠超過互聯網。

  劉海濤表示,感知中國團隊16年來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先后經歷了三次轉型,第一次是科研到系統解決方案,第二次是解決方案到產品轉型,第三次是產品到服務的轉型。

  劉海濤表示,感知中國作為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主導者,以促進物聯網產業整體發展為己任,通過物聯網×的發展模式,團隊從今年開始正在全面退出物聯網行業應用的市場,而是給行業應用、傳統產業、金融、電商做基礎服務。

  劉海濤說:“我們在基礎理論、體系架構、共性平臺、標準制定、關鍵技術上很牛,但行業應用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就通過‘物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我們和行業應用類企業多種形式的合作, 共同發展,這樣的成功案例已經太多了,現在已經有數十家公司改造成功,好的公司市場估值一年左右的 時間翻好幾十倍。

  理論體系創立,規模產業化關鍵瓶頸的突破,體系架構建立,標準的主導,首創的物聯網金融(與平安銀行共同創立)、物聯網電商等全新的模式,物聯網×的模式創立等,16年來,感知始終走在物聯網領域的最前列。

  “物聯網×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模式再造;物聯網×金融——物聯網將傳統金融的主觀信用體系變革成客觀信用體系,是對金融模式的革命;物聯網×電商——物聯網實現商品的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讓買家沒假貨,商家可貸款;三者的融合,將誕生市場計劃經 濟體系,克服產能過剩。物聯網將帶來全新的經濟增長新模式,助推“一帶一路”經濟一體化,促進中國成為全球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整合者,這是中國大國崛起 的重要歷史機遇。“劉海濤說。

  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物聯網:

  中國物聯網領軍人物劉海濤博士答記者問

  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舉行,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科技總裁劉海濤博士24日接受記者采訪,摘要如下:

  1、記者:劉院長您好,在中國,物聯網這個詞從09年開始不斷升溫,形成了產業大潮。同時我們也經常聽到萬物互聯、M2M等概念。您作為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同時又是感知科技的總裁,您能否用最簡練的語言介紹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聯網?

  答:物聯網是面向實體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動為目的,以社會屬性架構為核心,建立在互聯網和智能化基礎之上,物理與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這太學術化了,互聯網的信息是人輸進去的,就有真、有假,還有騙子;物聯網的信息是物聯網終端體系直接從實體世界獲取的,是實體世界的鏡像反映,都是真的、實時的、甚至可以預測的。因此物聯網是超越互聯網的;物聯網是超越智能化的,傳感器和人的五官功能一樣的,實時仿生,智能化就是仿人,物聯網就是仿團隊了,團隊總比一個人牛吧,因此物聯網是超越智能化的。

  2、記者:感知中國團隊是全世界最早研究物聯網的團隊之一,同時國際物聯網架構體系取得重大突破,近幾年來主要在做什么?

  答:我們從1999年開始時物聯網的研究,至今已經16年了。2011年10月,我帶領團隊正式創業,希望將科研成果推動產業化的落地。我們全面推動產業化到現在已經四年了,經歷了三次大的轉型,第一次轉型從科研團隊到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的轉型;第二次轉型是從解決方案轉型到產品研發和制造;今年進入第三次轉型, “物聯網×產融商”的服務,目的不是自己轉型,而是希望通過“物聯網×”對傳統產業、金融、商業的物聯網化技術改造和模式再造,讓更多的企業、更多的行業從物聯網快速發展中受益,為了不讓物聯網相關企業對感知團隊有疑惑,感知中國團隊年初就開始將之前積累的行業應用技術、成果、企業轉移轉讓,全身心投入到為廣大物聯網企業、相關各行業、金融領域、商務流通領域等的物聯網×的服務中去。

  3、記者:您曾在央視《對話》欄目里探討過標準的問題,剛才您又一次提到標準。標準到底有多么重要?

  答:同許多新興的產業、系統性的產業一樣,標準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標準化,對講機時代不會過渡到手機時代;如果沒有標準化,計算機網絡永遠處在局域網不會出現互聯網;如果沒有標準化,就沒有語言,甚至說沒有人類。標準就是行業的法,掌握標準,就意味掌握最高話語權。物聯網的標準對于物聯網產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物聯網的架構標準類比于法律體系,就是物聯網標準中的憲法,由咱們中國人主導。物聯網是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支撐,它對產業、金融、商業,乃至國家經濟都將是核心支撐和推動,物聯網也必將助推中國的大國崛起。

  4、記者:您剛才還提到過物聯網×,具體的實踐是怎樣的?

  答:物聯網×就是利用用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思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傳統金融、傳統商業。物聯網是超越互聯網的,物聯網×對于傳統產業的改造的作用遠大于互聯網+。

  首先,對物聯網產業鏈的各企業的服務,我們在產業鏈的關鍵技術支撐取得突破。針對物聯網終端芯片的超低功耗、超高壓、功率器件、光電混合等諸多復雜性要求,我們研制出全球最厚膜的SOI材料,是現有技術工藝水平SOI膜的十多倍厚,為解決物聯網終端的復雜性的提供了基礎材料的支撐,該材料已經占據國際光電轉換器件的SOI材料的80%的市場份額。

  我們的針對物聯網的超低功耗的CPU——感知core3.0 CPU的功耗只有世界低功耗CPU的代表 ARM的五分之一左右(同線寬、同速度下),年內即將量產。

  我們還提供物聯網終端的共性模塊,類比于手機的相當于套片,特別是社會屬性網絡共性模塊SSN的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它是一個類對等網絡,終端數量是不受限制,為企業物聯網終端研發和制造提供服務。

  還有類似這樣的中間產品,我們在物聯網的產業鏈中,不做終端客戶級的產品銷售,只提供服務不與其他物聯網制造企業競爭。

  其次,我們提供的物聯網×產業的服務,物聯網對傳統行業、產業的改造和模式再造。“互聯網+”加的是傳統各行各業,解決的是傳統行業流通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物聯網則是面向實體世界,是對傳統行業的核心、模式的深刻變革,是虛實交融的實體經濟,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遠超過互聯網,因此,我們稱之為“物聯網×”。物聯網將推動 “互聯網+”時代到“物聯網×”時代。 有人說海濤你從科學家轉型企業家成功了,我說我的轉型的成功在于我沒有轉型,我發揮長板理論。我們在基礎理論、體系架構、共性平臺、標準制定、關鍵技術上很牛,但行業應用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就通過“物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物聯網×”的核心是共性平臺,我們和行業應用類企業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發展,這樣的成功案例已經太多了,現在已經有數十家公司改造成功,好的公司市場估值一年左右的時間翻好幾十倍。

  物聯網改造幾乎不挑行業,基本沒有行業是不需要物聯網的,它是傳統行業改造轉型的全新之路。

  我們還提供物聯網×金融的服務、物聯網×商務的服務等等。

  5、記者:您所說的物聯網金融,似乎是解決了供需雙方的痛點,能具體解釋一下它的原理嗎?跟互聯網金融是什么關系?

  答:物聯網金融是我們和平安銀行全球首創的新領域。互聯網金融現在很火很火,但是互聯網上信息是人輸進去的,這就意味著有道德風險。并且互聯網金融只是實現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二流合一,缺乏對實體企業的有效掌控,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一樣是主觀信用體系。

  物聯網是面向實體世界的,物聯網上的信息是通過物聯網終端和系統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鏡像反映,是客觀的,物聯網金融是客觀信用體系。只有物聯網金融才是實現了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虛擬經濟的風險。不只是融資業務,銀行、證券、保險、租賃、投資等等,這些金融領域的原有模式都會隨著物聯網×發生本制度變化。

  比如說,物聯網銀行中的動產金融。動產貸款風險很大,但用物聯網對動產實現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對銀行來說抵押的動產具備了不動產的屬性,風險降低了,從而避免鋼貿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樣,物聯網金融將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我們和平安銀行的動產金融產品已經正式發布,現在正在全面推廣。

  6、記者:您最早是一名科學家,近幾年開始從事產業,有什么成功的秘訣?

  答:你這個問題以前也有人問過,說海濤你從科學家轉型企業家成功了。我說我的轉型的成功在于我沒有轉型,我發揮長板理論。我是科研出身的,我們感知中國的團隊是科研出身的,我們一直緊緊抓著科研不放,否則我們不可能保持國際話語權,也不可能連續不斷地進行創新。

  我們在基礎理論、體系架構、共性平臺、標準制定、關鍵技術上很牛,但行業應用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就通過“物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物聯網×”的核心是共性平臺,我們和行業應用類企業多種形式的合作, 共同發展,這樣的成功案例已經太多了,現在已經有數十家公司改造成功,好的公司市場估值一年左右的 時間翻好幾十倍。

  7、記者:你前面說過,物聯網面向實體經濟、實體世界,應用場景千差萬別。但是你又講了共性平臺,既然應用場景差別那么大,共性平臺是怎么打造出來的?

  答:你說的很對,物聯網被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分成一個又一個小塊塊,每一塊塊都不足夠大,你怎么規模產業化?這也是全球物聯網規模產業化的瓶頸問題。

  物聯網企業都很小,不是能力不夠,因為細分市場就這么大。有一個行業也是這樣,就是軟件產業,游戲軟件、動漫軟件、3D 軟件、管理軟件等等,我們要 做軟件,該做什么?你們看看,軟件業,誰是老大?是微軟,是比爾·蓋茨,他們主要就做了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就是五花八門應用軟件的共性部分,共性平臺。 五花八門的物聯網應用,雖然都不一樣,但它總歸是物聯網,總歸有 70-80%是一樣的,這就是共性。我們把共性部分凝練出來,把不是共性發的部分甩出去,形成共性平臺+應用子集的模式,就可以解決物聯網規模產業化瓶頸問題了。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看似完全不同的物聯網應用系統,哪有共性,靠什么來凝練共性?就要找到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架構,什么是那個不變的架構?不 變的核心就是變,就是社會屬性的變,有協同、有分工、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隊屬性,才能凝練出共性,形成共性平臺+應用子集。你看,這個思維特別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美國人哪搞得懂?

  8、記者: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是不一樣的,您不止一次說過物聯網的社會屬性特別契合中國傳統的思維,那么中國傳統思維到底對物聯網發展有什么作用?

  答:互聯網思維現在被提的非常多。今天我說物聯 網思維,如何從互聯網思維推到物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去中心化的扁平思維,是以人為本 的人人生而平等思維,是確定性思維,是邏輯推理思 維,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維方式。

  物聯網思維不再是扁平思維,是有組織、有分工、 有協同的社會化體系思維,不再是以人為本,而追求 的是人與實體世界的和諧共融共存共發展,天地人的合一,物聯網思維是不確定性思維,是中國人的中華 思維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是西方思維,物聯網是 中華思維,物聯網思維也將推動全球從西方思維為主 演變到中華思維為主,物聯網一定是中國人在主導, 因為它符合我們中華思維,中國的世紀到來了。

  物聯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螺旋式回歸,是信息產 業第三次產業浪潮、工業第四次革命的核心支撐,它 將帶來經濟運行方式的變革。物聯網將推動以西方 思維為主的世界到以中華思維主導的地球,這是中國 大國崛起的理論依據。

  9、記者:在您看來,中國物聯網產業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答:目前最要緊的,是需要在國家層面上集中各方骨干力量,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在“規范”上下大力氣。規范的主要方面包括:健康的產業價值鏈、標準化體系、有關研發、應用項目的規范等等。目前正處于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的初始階段,快速突破規模產業化的瓶頸技術,搶占制高點,是最緊要的。只有這樣,我國的物聯網事業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在第三次信息浪潮中占據制高點,掌握主動權,贏得發展先機,才能避免“起大早、趕晚集”的被動局面。

  10、記者:這次展會上,關于物聯網的創業項目、創新產品非常多,您前面提到了物聯網×和提供服務的理念,在雙創方面你們會怎么做?

  答:我們正在發揮我們的優勢,把我們已經持有核心技術、國際標準,還有我們已經實現的產業改造,這些優勢資源我們都會拿出來,來打造“物聯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空間新模式。對于創業企業、傳統產業用“物聯網×”進 行技術改造、模式再造,物聯網金融提供融資,物聯網 電商提供市場訂單的服務,與中國科技網合作打造眾 創空間的虛擬載體,與地方政府合作提供物理載體, 形成全新的眾創空間新模式。我們也已經擁有數十個成功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