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只需24年?機器人就能進化成恐怖的天網?

作者:鄺新華
來源:百度百家
日期:2015-09-22 14:17:25
摘要:根據摩爾定律,再過14年到2029年,計算機運算能力就和人類打成平手。再過24年天網就可能產生。這是美國一位人工智能科學家的預測。

只需24年?機器人就能進化成恐怖的天網?

  人類的未來到底如何?電影給我們描繪了兩種完全相反的結局。一種是天網,電影《終結者》里機器人慢慢自我進化,有了自我意識,并把人類拋開,毀滅人類。另一種是《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他是你的助手,他在你傷心的時候跟你聊天,說笑話給你聽,當你身體不舒服時照顧你。

  眾多知名科技人士都是大反派!

  這個課題不只我一個人關心,很多專家都有研究。霍金是除了愛因斯坦之外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觀點是,人類要小心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最后走的路就是天網。蘋果公司除了喬布斯之外另一個創始人Wozniak,也有相同的觀點。而特斯拉的創始人Elon Musk,雖然在做智能汽車,但他提醒我們要小心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比核武器還具有毀滅性。這三位知名科技人士都是大反派,認為機器人的未來就是終結者。

  這些科幻片的情節,最終會不會發生?機器人超越人類的臨界點會在什么時候到來?美國有一個科技大神,利用摩爾定律來計算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到底是一百年還是兩百年?結果讓我們大吃一驚。在場理工科的同學都聽說過摩爾定律,摩爾定律簡單地表述是,芯片性能每18個月翻倍。這位科學家是Google公司負責開發人工智能的總監,曾被評為美國十大科學家之一。他根據摩爾定律計算出,再過14年,到2029年,計算機的能力就和人類打成平手。他甚至預測,再過24年,《終結者》中的天網就可能發生。人類再也不能控制開發出來的人工智能,而是他們來控制人類。

  最大的反對聲音來自一位諾貝爾學者。他說人類大腦有兩種功能:一種是獲取信息,就是我們的知覺;另一種是思維,也就是對信息的邏輯分析和計算。科學家說,邏輯計算可以,但機器人永遠不能做到知覺。

  但是,幾年前,有一個臨界點已經發生了。人工智能能夠通過分析視頻找到一只貓。沒有人教它什么是貓,怎么找貓。是它自己產生了概念,而準確度達到78%。現在很多科學家都不敢預測機器人不能做什么了,你想想,超級電腦一秒能做多少計算?一萬億次。當你能夠做這么多計算時,有什么不可能做到?

  很多科學家曾經說過,駕駛需要應付很多突發路況,不能由程序控制,所以機器無法開車。但是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證偽了這個謠言。Google無人車在四五年前就上路了,開了160萬公里。各位同學能不能猜出來,160萬公里出了幾次車禍?12次。這12次車禍里邊,有8個是后車追尾,另外2次是旁邊的車不守交通規則撞過來,還有有一次是Google的同事手動開車自己撞的。其實無人開車更安全。

  人類還能做點什么?

  那么我們怎么辦呢?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大反派,很多大學教授和學者,比如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都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可以造福人類,幫助人類解決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正派。

  各式各樣不同的機器人可以為人類所用。可以在家里掃地,可以給高樓大廈清洗窗戶。美國國防部還研發出蚊子大小的機器人,可以做間諜,甚至有人說它可以實現暗殺。還有納米機器人和衛星機器人。如果吃下去的藥是一臺納米機器人,它可以幫你找到癌細胞,每年很多人死于癌癥,機器人很可能拯救人類。

  林肯有一句名言,他說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是創造未來。所以我們選擇了創辦Rokid,做真實的產品。我們要把超級人工智能應用到家庭里。我們的機器人不能幫我們拯救世界,也不能打敗外星人,但可以在家里給你掃地,幫你洗碗,給你講笑話。

  我記得童年最深的記憶,是我第一次看電影。那是《星級大戰》,跟父母在電影院排隊買票,買到爆米花很興奮。當時想,如果有電影里的機器人在我家里該多好。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會跟一群有夢想的人一起做家庭機器人。

  會后問答:

  問:是不是以后相親不用找伴侶?可以找機器人?

  Dan wong:我建議不要找機器人。

  問:前些天有機器人編輯了第一條新聞,一秒不到就傳輸到客戶端,記者在未來五年會大幅度裁員,大學生找工作也要跟機器人競爭?

  Dan wong: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機器人可能替代某些職業,也會產生很多新的行業,這里邊有很多工作機會。

  問: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在未來毀滅人類?

  Dan wong:科技的腳步怎能停下來?我覺得太難。很多公司做深層的開發,你能夠做什么?你能夠影響它的流向嗎?這里也有人類的選擇,選擇好與壞,我們通過哪些方式盡量往好的方向走。我更相信納米機器人,相信它能拯救死于癌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