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聯網:何處去“心結”?

最近幾天,一張價值2.5萬億美元的合影刷爆了朋友圈。
合影的中心,是再次踏上訪美之旅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站在他身邊的,則是參加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的28位科技巨頭的掌舵人。
這張合影,被視為中美兩國科技頂級力量的集體秀。
不過,華為和谷歌的高管,都沒有在合影中出現,卻引發了外界的種種猜測。比如,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就認為,這一中一外的缺席背后還有"心結"。
心結何來?
互聯網無國界,但互聯網也有國界。國界,即心結。
在當今世界最大兩極之間,國家網絡安全的對抗,正是長期橫亙在中美互聯網之間的一堵高墻。
這一次以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為主旨的習奧會,能否帶來實質改變?
全世界都還在等待兩位元首的會晤結果。
但毫無疑問,與北京的深秋相比,華盛頓九月的夜風暖和得多。從白宮西北側大門,經過賓夕法尼亞大街,一直到布萊爾國賓館,去年瀛臺夜話的兩位大國元首,這一次可以走得更加輕松隨意。
在9月22日的西雅圖歡迎宴會上,習近平已表示,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也是黑客攻擊的受害國。國際社會應該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
中國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也在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的開幕式上強調,中美兩國已成為密不可分的發展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中美在網絡空間優勢互補、深度融合,互利共贏是歷史必然選擇。
江湖之爭,最后往往是那兩個字,一橫一豎,贏的站著,輸的躺下。但在大國之間,共存與共贏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詞。
尤其是在互聯網已將世界打通為地球村之后,更是如此。
從政治與軍事來看,中美網絡戰爭最大的可能是"雙輸"。要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更好的策略是防范網絡武器擴散、防范網絡恐怖主義,防范戰略戰術誤判,避免大國相爭,他人得利。
而從經濟上來看,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互聯網企業的最大境外市場,幾乎所有的美國知名互聯網企業在華享有巨額收益,中國互聯網也與美國資本市場密切相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世界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幾乎都有在美國資本市場公開交易。
面對越來越強的網絡恐怖主義和網絡犯罪,面對互聯網蓬勃發展帶來的社會經濟轉型升級,中美兩國必須著眼未來,完善網絡空間務實合作機制,加強網絡合作,提高聯手應對網絡威脅,構建相互理解、彼此信賴、合作共贏的大國網絡關系。
事實上,通往和平的序曲已經奏響。
比如當地時間9月23日,浪潮與思科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期共同投資1億美元,在中國成立由浪潮控股的合資公司,在網絡、數據中心、云服務、物聯網等領域,展開產品及技術合作。
浪潮是中國"去IOE"的最大受益者,它與思科的合作,不僅會帶來商業格局的變化,也意味著中國在網絡安全層面的一個善意釋放。
比如當地時間9月24日,百度與微軟正式宣布戰略合作,百度將成為中國市場上Windows10MicrosoftEdge瀏覽器的默認主頁和搜索引擎,并為用戶提供Windows10下載升級服務。
這是習近平在西雅圖訪問期間,中美互聯網領域最重要的合作,被外界視為兩國信息安全關系走向緩和的重要信號。
從商業層面上看,這也開創了一個中美科技企業合作的新模式,微軟以此提升中國用戶的服務體驗,百度也進一步加速國際化。
從2011年至今,百度在BAT競爭中已經越來越體現出自身的差異化--從資本并購轉向核心技術競爭;從國內人才爭奪進入國際頂尖人才爭奪;從基礎的產品技術研發躍升引領科技產業未來的技術研發。
依托李彥宏的國際化背景和視野,以及百度與硅谷更合拍的技術導向文化,百度已全面加強海外開拓的布局,僅美國研發的人員規模就已經接近200人,并還在以每年200%的速度急速擴張。
比如10月7日,一場以"美國科技、中國創新、全球市場"為主題的中美科技創新峰會也即將在波士頓舉行,"中美科技創新合作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大會主辦方,長期專注美國科技投資的海銀資本創始人王煜全說。
甚至,我們還看到更多的變化。
跟習大大講中文話的札克伯格,敞開大門的比爾蓋蔣豪宅,與中國互聯網領袖們共餐的Uber、Airbnb、Linkedin、Netflix、Dropbox等硅谷新生代。
聚光燈下,中美互聯網越走越近,心結不解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