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人員為何都戴電子手環? 看秀洲區新城所如何打造“執法綜合體”
如何最大限度地堵塞執法漏洞、最大程度地防范執法風險、最大力度地提高執法質量?秀洲區公安分局新城派出所通過構建“執法綜合體”,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監督管理機制,對執法辦案實施全流程監督管理,打造升級版的執法質量控制體系。
“‘執法綜合體’是借鑒‘城市綜合體’的理念,將接處警、受立案、辦案中心、案管中心、物證中心等與執法辦案相關的功能模塊納入一體管理。”秀洲區公安分局法制大隊大隊長鐘小涵告訴記者,今年4月,新城派出所通過構建“執法綜合體”,對執法辦案進行實時化、精細化管理,把執法辦案工作從事后監督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延伸。
近年來,新城派出所年均接警量達1.3萬起,接處警環節作為執法工作的第一環節,執法監督尤為重要。對于街面警情現場,新城派出所通過處警車4G車載視頻傳輸設備將處警現場的畫面實時傳輸到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視頻作戰平臺;對于一些車載視頻無法到達的警情現場,通過處警民警隨身攜帶的執法記錄儀記錄現場執法全過程,由值班所領導、專職法制員實時進行查看、監督,及時發現執法問題,倒逼民警規范現場執法行為。
在辦案中心,記者看到,每個涉案人員手上都戴著一個電子手環。涉案人員進入辦案區后,民警就會給他戴上電子手環,并嚴格按照人身檢查登記、信息采集、人員看管等流程進行操作,如果其中一個流程沒有走到位,所里開發的辦案中心智能管控系統就會接到報警,報警信息會同步發送到綜合指揮室和案件初審室,值班所領導和專職法制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進行糾錯。“這一措施剛實行的前3個月,因為涉案人員人身檢查信息未錄入系統或信息錄入不齊全,電子手環報警10多次,民警立刻進行糾正,近兩個月來,因為操作規范,電子手環沒有發生過報警,這也倒逼了民警規范執法。”派出所所長楊宏華告訴記者,電子手環還有實時定位功能,通過它,智能管控系統可記錄下涉案人員在辦案區的整個活動軌跡,實現對涉案人員的安全管理。
在新城派出所,審訊室全部接通了聲、像、電一體控制系統,民警啟動審訊程序后,系統對指定的審訊室供電,同步開啟錄音錄像功能。為了防止單人審訊的問題,審訊民警進入辦案區后也都要佩戴一個電子工作牌。在審訊過程中,如果長時間存在民警單人審訊的情況,就會觸發系統報警。這個電子工作牌還有一個功效,就是防止出現看管人員睡崗、脫崗問題。在看管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看管人員必須到巡更機上進行刷卡,否則就會觸發系統自動報警。
在綜合指揮室設立受立案中轉站,確保規范立案;在物管中心,通過對涉案財物統一制作一個條形碼和一個電子芯片,對涉案財物實行定點定位管理……新城派出所通過運作“執法綜合體”,對執法辦案全流程進行監督控制,執法質量得到穩步提升,今年上半年,該所辦理的案件優秀率與去年同比上升了7個百分點。
ps:新城派出所公安辦案中心智能化安全規范辦案平臺屬國內首創,是上海仁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物聯網公安司法項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