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三國殺”調查:芯片卡閃付商戶覆蓋率低于微信
支付“三國殺”正在上演,微信、支付寶、閃付的優惠此起彼伏。幾年前,銀聯推出的閃付因其簡便、快速的特點,被認為在小額支付市場富有競爭力。但記者調查發現,“叫好”的閃付并“不叫座”。
用戶營業員知曉度都不高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里,申城一家外資大賣場開展了一場“支付大戰”:閃付滿162元送一桶油,支付寶抽紅包……你剛唱罷我登場,近期微信又在一些商戶開展優惠活動。
記者注意到,閃付雖已推出幾年,但在消費者中的使用度不及微信和支付寶。
“閃付,聽說過,沒用過。”市民楊小姐說,目前出門用微信和支付寶較多,“一般哪個有活動就用哪個支付,方便程度都差不多。”不僅是消費者陌生,商戶營業員對閃付的知曉度和熱情度也并不高。近日,在寶山區一家麥當勞,記者詢問:可以用閃付支付嗎?甜品站一位工作人員說:“閃付是什么?好像不能用。”此時,另一位工作人員提醒道:“閃付就是刷銀行卡。”
一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可用商戶不夠多是目前制約閃付發展的一大因素。據記者了解,該銀行正在推一款手環信用卡,可以閃付將是它的亮點之一,也就是出門跑步,帶著手環既可記錄運動數據又可支付買飲料等。“我們推廣有顧慮,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商家支持閃付,持卡人才會有滿意的體驗。”
電子現金賬戶“搞腦筋”
除了商戶覆蓋率不夠,閃付的使用也要費些周折和腦筋。
首先,手頭得有一張有芯片的IC銀行卡。據了解,閃付是銀聯推出的非接觸式支付產品及應用,用金融IC卡或銀聯移動支付產品,在支持“閃付”的非接觸式支付終端上,輕松一揮便可快速完成小額支付。
記者了解到,讓消費者“搞腦筋”的是,閃付分脫機聯機兩種,脫機閃付必須讓這張卡里的電子現金賬戶也有錢,而存款必須去柜臺或ATM機,電子銀行無法操作,如果錢要從電子現金賬戶取出,多數銀行也規定需要去柜臺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聯機支付也可無視麻煩的“電子現金賬戶”,直接將卡在可以聯機閃付的pos機上照一下,直接使用活期賬戶里的資金,但還需輸入密碼。
就是這脫機與聯機區別,搞的一些持卡人“云里霧里”。以本文開頭提到的大賣場閃付活動為例,特別注明電子現金賬戶的交易不參加優惠活動,也就是說消費者無須預先向卡片中的電子現金賬戶充值,直接閃付即可參加。但麻煩的是,當卡片的電子現金余額大于或等于付款金額時,系統會優先扣除電子現金賬戶中的金額,此時無法享受贈禮。
銀行卡支付仍具競爭力
要爭奪支付市場,銀聯怎可能對用戶體驗坐視不理?記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是,今年10月18日起,工行的帶閃付功能的芯片卡,小于300元就不用再強制輸入密碼和簽名了。
資深業內人士、“我愛卡”網站主編董崢告訴記者:“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免密免簽不再是電子現金賬戶支付的特權了。”董崢認為,銀行卡支付仍然是最基礎、也是最值得信賴的支付方式。“雖然其并非支付方式的剛性手段,但是具備簡便、快速的特點,在小額支付上還是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