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億人持社保卡覆蓋近60%人口 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
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北京市委舉辦的,“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第九場報告10月14日在京舉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圍繞“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業和社會保障成就作了報告。
會后,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了報告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
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這幾年來,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取得哪些重大進展?
答: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突出重點,深化改革,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最突出的一個成就,是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全國所有省級地區都制定了新的城鄉居保實施意見,基本實現了制度名稱、政策標準、經辦服務、信息系統“四統一”。隨后出臺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進一步打通了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兩項制度相互連接、互為支撐。這些舉措,在制度上、政策上消除了影響勞動力和人口合理流動的障礙,實現了制度平等和管理資源共享,在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其次,是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初,中央經過充分調研、反復論證,決定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本思路概括起來就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一個統一”即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統一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多繳多得;“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確定機制與調整機制同步完善、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同步實施。這項改革實現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有利于緩解“待遇差”、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促進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形成人員能進能出合理流動的機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目前,各地正在抓緊開展情況摸底、數據測算、政策配套等工作,改革在有序推進中。
與此同時,社會保險其他相關制度建設都在不斷推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包括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調整機制等重大問題的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明確了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市級統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實施。建筑業參加工傷保險政策上取得突破。失業、工傷、生育保險降低費率工作先后啟動實施,每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670億元。
問: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已有多少人參加了各項社會保險?不斷提高待遇水平取得哪些新進展?
答: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已從城鎮擴大到鄉村,從國有企業擴大到各類企業,從就業群體擴大到非就業或就業不穩定的群體,我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計劃。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國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8.46億人、6.56億人、1.71億人、2.08億人、1.76億人。
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不斷提高的待遇水平是人民群眾的普遍期盼。在養老保險方面,2014年,領取養老金人數2.3億人,其中離退休人員8593萬人、城鄉老年居民1.43億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05年開始到2015年,已經連續上調11年。2005年調整前,月人均養老金700元,2010年達到1362元,2014年已經超過了2000元。連續較大幅度調整基本養老金,對改善企業退休人員生活、促進社會公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醫療保險方面,2014年,城鎮職工有15.2億人次享受醫療待遇,其中住院4729萬人次;城鎮居民有4.2億人次享受醫療待遇,其中住院2801萬人次。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2014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以上和70%左右,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貴的問題。在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方面,享受待遇的人數和待遇水平也大幅提高。社保待遇的提高,改善了廣大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使更多群眾更好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問: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問題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在維護基金安全、促進基金保值增值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基金是社會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2014年,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98萬億元,支出合計3.3萬億元,累計結余合計5.23萬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06.6%、119.7%和124.1%,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社會保障資金是億萬人民群眾的“養命錢”,必須確保安全,不容有半點閃失,更不能被擠占挪用。目前,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社保基金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建立了嚴格的基金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能夠有效規避風險。隨著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基金管理鏈條拉長、環節增多,國家更加重視基金監管工作,加快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制度建設,健全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在全國范圍開展基金管理情況專項檢查,提升監管手段,切實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審計表明,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總體安全完整,運行平穩規范。
經過多年研究論證,并公開征求意見,中央今年出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辦法,將按照市場化、多元化、相對集中運營的方式進行投資運營,政府加強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這個辦法的實施,有利于拓寬基金來源、增強養老基金的支撐能力,對于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問:近年來,為方便群眾提供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取得哪些新的成績?
答:“十二五”期間,國家推動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組織體系和服務網絡逐步向鄉鎮、行政村延伸,全國大部分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站,群眾辦理社會保險業務更加方便快捷。2014年底,社保經辦機構實際管理的參保對象已將近20億人次,為參保群眾和用人單位開展了參保、登記、查詢、領取待遇等方面的服務。
為提高社保經辦管理服務效率和水平,這幾年,各地進一步加強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通過不斷優化經辦業務流程,規范服務標準,推進“金保工程”建設,推廣網上經辦、自助服務等新業務模式,改善管理服務手段。加大社會保障卡的發放力度,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由2010年的1億增加到2015年9月底的8億,覆蓋近60%人口,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了從城鎮職工向城鄉居民的快速覆蓋。社會保障卡的應用功能也進一步增強,醫療保險費用結算、醫院掛號診療取藥、工傷費用結算、領取養老金、領取失業保險金、領取生育津貼等功能正在逐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