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移動支付再下一城 智能支付競爭愈演愈烈
隨著支付日益成為可穿戴設備乃至智能硬件的基礎功能,結合支付標記化等技術手段,各類移動智能支付產品層出不窮,迅速搶占市場。繼刷刷手環、考拉手環等具有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設備面世后,中國銀聯攜手斯沃琪等日前發布一款具有近場非接支付功能的腕表,而就在第二天,阿里巴巴聯合沃邦科技便發布智能支付手表PayWatch,一場以可穿戴設備為載體的智能支付大戰一觸即發。
銀聯移動支付再下一城
在發展了三年手機“閃付”后,銀聯開始進軍可穿戴支付設備市場。日前,中國銀聯攜手斯沃琪集團、交通銀行及捷德公司合作發布一款非接觸式支付腕表,將腕表變身為銀行卡。
可穿戴式支付近年來開始火熱起來,作為近距離支付,是在POS終端機的實體店面交易,泛指使用智慧型手表、健身追蹤器或支付腕帶等方式進行支付。不過目前市場上一些可穿戴式設備還未加載支付功能,僅有簡單的運動、睡眠等基礎功能。
據斯沃琪集團全球CEO海耶克介紹,此次發布的這款產品加載了銀聯閃付應用,芯片內置于表盤下,既是一款腕表也是一張交通銀行的借記卡,可以通過非接方式實現消費、取現、電子現金充值等功能。
例如,在公共交通等小額快速支付和公共服務領域,物業社區、校園等集中使用領域以及便利店、超市等部分傳統商戶,只需在支持銀聯閃付的非接觸式支付終端上揮動下手表,把手表貼在POS及其他具有銀聯閃付標識的機具上就可以成功完成支付。
事實上,在智能手表、手環大行其道的當下,銀聯在選擇與傳統手表斯沃琪集團合作之前,曾與蘋果公司試圖接洽,但沒有成功。而蘋果公司在去年推出的ApplePay雖然尚未引入中國,但始終備受矚目,被視做終將引入可穿戴智能設備的代表。
國內市場可穿戴支付設備已經嶄露頭角,拉卡拉推出的考拉手環、阿里巴巴的PayWatch、鳳凰云科技公司的刷刷手環等都有一定響亮的名號,很快可穿戴支付設備市場將掀起一場大混戰。
智能支付競爭愈演愈烈
其實,中國銀聯發布的可穿戴設備采用的功能就是近場非接支付功能,主要加載了銀聯的閃付應用。閃付自2012年推出以來,基本在借記卡上普及,同時終端也在國內、海外迅速鋪開,但閃付這幾年的發展叫好不叫座。而微信支付、支付寶推廣的迅速鋪開,讓傳統渠道受到威脅。不過,閃付推廣的模式也越來越開闊。
據了解,銀聯在斯沃琪最新推出的貝拉米腕表將于2016年1月在交通銀行和斯沃琪專賣店發售,售價580元人民幣。未來這款腕表將可以在具有閃付終端的機具上使用,而現如今韓國、新加坡等地都已經開通了閃付功能。
不過,新推出的貝拉米腕表不支持互聯網連接,并不會與蘋果智能手表直接競爭。海耶克在今年3月與中國銀聯達成協議時稱,他的公司計劃在旗下多個品牌中緩慢整合“智能”功能,首先從NFC功能開始。再加上與交通銀行的合作,斯沃琪能夠自由使用中國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
而阿里巴巴推出的PayWatch主打離線支付,離線環境下調取支付碼供商家掃碼即可完成支付。另一款作為可以滿足全場景支付的考拉手環,一方面可以支持公交、地鐵的便利出行,另一方面可以綁定食堂飯卡、住宅門禁卡等電子卡,同時也植入了閃付功能。
此前,推行較早的可進行小額支付的手環為刷刷手環,與北京等地市政交通公司合作,在乘坐公共交通、地鐵時可以完成支付功能。
可穿戴設備成支付新動向
隨著電子商務逐步滲透生活,人們對便捷支付的要求日益增高,快速支付設備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張。
在支付領域,效率的小幅提升也能引發行為的巨大改變。從口袋里拿出手機比從錢包里拿出銀行卡要快1秒的話,可能會改變付賬的默認方式,那么直接用腕表刷刷比打開手機應用支付可能要再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