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作者:漠影
來源:智東西
日期:2015-10-08 10:24:06
摘要: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外形上,Google Glass所營造的極強極強未來感,2012年Google Glass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隨之成為我們思考穿戴智能設備未來方向的一個重要參考和標桿性產品。但在2015年初,谷歌重整了這個原屬于Google X實驗室培育的項目。

  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外形上,Google Glass所營造的極強極強未來感,2012年Google Glass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隨之成為我們思考穿戴智能設備未來方向的一個重要參考和標桿性產品。但在2015年初,谷歌重整了這個原屬于Google X實驗室培育的項目。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2015年1月19日谷歌宣布終止向個人消費者出售Google Glass,這一做法被外界誤解為“谷歌終止”了這一項目,事實上這只是一次重整,核心改變是2點:

  1、徹底消除大眾用戶對Google Glass消費者版的期待,也說明谷歌認為Google Glass目前還不適合推出消費者版本。

  2、將這個由谷歌新技術和方向探索的實驗室Google X培育的項目,劃歸到Nest Labs首席執行官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領導的谷歌消費類硬件部門。

  話雖如此,但從2015年整個Google Glass項目的推進來看,這個被雪藏的項目也和終止差不多了。有意思的是,在我們認為Google Glass被認為是失敗項目的時候,類Google Glass產品團隊已經有一些在國內發展起來,不乏大公司的參與。比如: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1、聯想推出的New Glass項目。

  這個由聯想2014年7月份首次公布,之后在2015年的CES上又秀了一把的智能眼鏡產品從原理和造型上和Google Glass很相近。

  從今年和聯想相關負責部門的接觸看,聯想是確實想把這玩意推向市場的,路線也很明確,走企業市場,比如和國家博物館、周村旅游項目的合作,是一種嘗試,讓智能眼鏡New Glass扮演一種增強現實的旅游輔助解說工具。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2、亮亮視野 Glxss

  亮亮視野的Glxss是由創業團隊推出的產品,其創始人吳斐創業之前曾就職聯想,今年早些時候曾與其聊起這個創業項目。

  同樣是與谷歌眼鏡相似的產品形態,吳斐團隊對這款智能眼鏡產品的圖片主要是在三方面,一是讓其光學模組使用比Google Glass更小的取景器但能獲得更大的視場角。二是拍照方面具備更高素質的800萬像素。三是機遇Android系統更本土化的功能,其核心功能還是手機的輔助和第一視角拍照;亮亮視野的Glxss曾進行過眾籌,眾籌價為1999元。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3、奧圖酷鏡項目

  奧圖科技推出的酷鏡是最近國內追隨Google Glass路線比較高調的一個項目,公司2013年創辦,號稱已獲得千萬美元級A輪融資,最近正式推出了其第一款產品CoolGlass One,5月份已經進行過一次展示。

  從奧圖科技創始人葉晨光的解讀看,酷鏡從功能到應用場景,都與Google Glass有著不少相通之處。不過酷鏡在設計、做工、應用場景的本地化實現做了更多功課,酷鏡的公開售價為2999元。

  谷歌沒做成的事追隨者能成功嗎?

  我這里列舉的是從產品形態到應用場景都和Google Glass十分相似的例子,也有一些近似又不同的例子,比如百度曾經宣稱要推出的BaiduEye項目,但這個項目的核心以搜索為主,是百度對搜索的一種延伸,不帶顯示功能,離大眾市場也很遠。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從上面三個類Google Glass項目的情況看,相比Google Glass幾個都在改進的地方是:

  1、價格更便宜,最便宜的亮亮視野Glxss只有不到2000元,基于元器件市場的成熟和發展,這些后來者普遍能夠做到比Google Glass更低的門檻。

  2、更加本地化的應用場景,Google Glass和谷歌智能手表系統Android Wear一樣,是嚴重依賴谷歌服務體系的,這是Google Glass即使推出消費者版也基本對中國市場沒影響的一個前提。

  3、對光學模組、結構的細節調整,雖然三款產品都或多或少對產品的結構設計、投影成像、拍照等模塊進行了優化和參數上的升級,但是基本原理都離不開Google Glass開創的形態。

  4、離消費者更近了,Google Glass一直是少數開發者手中的玩物,國內這幾個項目讓消費者能夠體驗到、買到。

  那么基于這樣一個產品形態改造的項目,這些中國玩家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嗎?目前看,這個未來仍然是十分不明朗,一個核心問題是,需求在哪里?

類谷歌眼鏡類穿戴產品還有未來嗎?

  谷歌眼鏡難以普及,售價過貴和需求不大是兩個很重要的方面,國內這些項目都解決了首家過高的問題,但需求在哪里并沒有逃出谷歌當時所設想的哪些方面:1、手機輔助工具。2、增強現實的搜索呈現。3、第一視角拍照功能。4、圖片和視頻播放功能。

  但目前來看,戴在眼睛位置的Glass產品,出了視覺溝通更加直接意外,這幾項功能還沒有一項是殺手級需求的項目,手機輔助智能手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拍照和音視頻播放,手機的效果更好,第一視角拍照、錄像的運動攝像機也已經做得很好,增強現實的搜索呈現成為一個差異化的體現,但個人消費市場,這個需求并不那么強烈。

  聯想的New Glass走企業路線,我認為是個靠譜的方向,但是推廣速度很慢,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年內,這些項目都已經開始和消費者接觸,相信過了今年,這一波追隨Google Glass的創業者會對市場有更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