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生物識別技術正式入駐社保卡 用于需求與問題分析

作者:本站采編
來源:社保網
日期:2015-11-06 08:28:08
摘要:社保部近期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用卡環境建設,構建支持“一卡通”的技術保障體系;做好技術研究與儲備,推動“一卡通”創新步伐。緊密跟蹤芯片技術的發展方向,積極研究無線支付、基于互聯網服務的用卡方式、生物特征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新一代社會保障卡做好技術儲備。


  10月28日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獲悉,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突破8億,達到8.09億人,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的發行量任務,實現歷史性飛躍,普及率達到59%。

  人社部表示,全國除西藏外,各省份均已全面發行社會保障卡,地級以上城市覆蓋率達到94.5%,29個省份已實現所轄地市全部發卡。

  社保部還表示,社會保障一卡通是社會保障卡建設的目標。當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入了統籌城鄉、覆蓋全民的新階段,社會保障卡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早日實現“一卡通”。為此,要繼續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穩步推進社會保障卡發行工作,逐步實現人群全覆蓋。力爭今后兩年再增發2億張社會保障卡,預計2017年底持卡人數將超過10億,最終實現城鄉居民人手一卡;

  全力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工作,推動社會保障卡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金融支付六類功能的深度應用,大力推動社會保障卡在異地就醫等跨地區業務中的應用;

  進一步加強用卡環境建設,構建支持“一卡通”的技術保障體系;做好技術研究與儲備,推動“一卡通”創新步伐。緊密跟蹤芯片技術的發展方向,積極研究無線支付、基于互聯網服務的用卡方式、生物特征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新一代社會保障卡做好技術儲備。

  那么生物識別是如何應用在社保卡系統中的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社保卡對生物識別的需求。

  由于社會保障工作涉及的人員數量眾多,生物識別系統必須解決1:n驗證時引起的性能和匹配準確性問題;此外,為同時支持多個社保經辦機構進行保險金發放,系統也必須具有分布式部署的能力,最后,可以通過與傳統身份驗證技術相結合實現雙因子認證,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工作過程如下:

  1)特征采集模式:參保人在系統中注冊,填報本人的身份證、年齡、地址、所屬單位等基本信息,設置本人的系統登錄密碼,并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系統將所有用戶信息和其對應的生物特征集中存儲于數據庫中。

  2)認證模式:參保人定期使用密碼或身份證登錄系統,并進行生物特征認證,以確認參保人的身份和生存狀態;系統則根據用戶提供的登錄信息提取其生物特征進行匹配驗證,認證過程中可以錄像保存驗證資料。

  3)社會保險信息系統依據認證獲得的身份和生存信息決定如何進行社會保險的發放。

  當然生物識別應用在社保中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例:許多生物識別技術專家都認為面部識別技術不是一項十分安全的生物驗證技術,首先,大部分面部識別系統都有光線、化妝敏感的問題,此外,長相相似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在社會保障這類大范圍應用時,很可能會引起問題;第三,人臉識別系統還必須面對超精細乳膠面具、人臉面部特征建模技術的挑戰,最后,美國安全專家也提出人臉識別系統可能引起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

  因此,人臉識別技術難度很高,被認為是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甚至人工智能領域最困難的研究課題之一。就另一方面來說,雖然生物特征具有安全性高、便攜性強、不易篡改的優點,但如果生物特征一旦被仿冒就不可能象修改密碼一樣被輕松的修改,而這也為生物驗證技術的推廣應用帶來了潛在的安全隱患。為此,人們進一步提出了多重生物識別技術,將多種生物特征結合進行人員的身份檢驗[],從而顯著提高了生物驗證技術的安全性。相信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適合社會保障應用的更準確、安全、快速、易用的生物識別技術。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