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一個正在興起的巨大市場
究竟智能手表、健身手環、智能眼鏡這些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潛力有多大?這是個十分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美國研究咨詢機構BI Intelligence認為,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證明自己看起來有多么與眾不同,而是需要證明自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案,甚至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使用智能手表或谷歌眼鏡這樣的可穿戴設備可以閱讀即時消息、拍照,甚至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但是可穿戴設備并不僅僅是智能手機的延伸,它能夠幫助我們管理時間,創建健身計劃,關注健康情況等——可以說,是日常生活的延伸。
智能手環(表)連接到網絡,不但能追蹤用戶每分鐘的心跳,并將記錄上傳到云,還能通過智能手環(表)的App實時存儲和分析健康數據。
借助可穿戴設備的平臺,大量的App公司正在開發新的功能——大多涉及對人的生命體征的監控。例如Jawbone和 UP&FitBit這樣的運動手環,追蹤著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睡眠質量,以及每天的行走步數等。相信健身愛好者、節食者以及老年人會漸漸依賴這些產品。
有跡象表明,一些分析師和投資者開始瞄準這個新興的產業。從事可穿戴設備生產的FitBit公司杠杠募集了4300萬美元的融資。由此,IDC(國際數據公司)認為,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并且很有可能使平板市場的發展放緩。
據BI Intelligence最新報告估計,可穿戴設備及其周邊配件及app市場的規模到2018年將超過120億美元。

圖 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測*假設可穿戴設備的平均銷售價格為42美元。
來源:BI Intelligence預測,ABI研究結構。
此外,該報告也對不同的可穿戴設備市場進行了分析,并對不同產品和組件的前景市場做了預測,包括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及其他便攜設備。至于可穿戴設備在未來將引起怎樣的平臺戰爭,尚未可知。
市場規模估計:市場研究公司IMS的一項研究表明,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1年達到1400萬美元,到2016年將會增長到1.71億美元。ABI在最近的一次報告中稱,到2018年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估值為4.85億美元。由于不能確定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的市場規模,因此這個數字顯然過高。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在2014年超過1億美元,在五年內很有可能超過3億美元。
智能手環:當前,智能手環的用途主要側重于醫療和健康領域,并主導這一領域的市場。即使可穿戴設備并不是主流的市場,智能手環仍然在新興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IMS的研究,我們發現智能手環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中占比超過60%,未來甚至會占據更大的份額。
智能手表:其存在意義主要是由于消費者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大到已經不能讓消費者隨意放進口袋了。因此,智能手表肯定會在未來市場中生存并發展壯大下去。
智能眼鏡:與虛擬現實的產品形成強烈對比,智能眼鏡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時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感,讀取當前環境的信息。其中,谷歌眼鏡是目前最讓人期待同時也是最先進的產品,在市場中具有極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