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2016年智能硬件發展前瞻 曙光還有多遠

作者:薛亞飛
來源:手機中國
日期:2015-12-30 09:58:49
摘要:智能硬件,一個被認為能顛覆人類生活的行業,幾年來如火如荼的向前推進。特別是2013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積極布局,傳統制造商謀求轉型,創業者蜂擁而至,穿戴設備、智能家庭、健康醫療、汽車智能化一片欣欣向榮,仿佛智能硬件的春天已經到來,馬上要大爆發。

  智能硬件,一個被認為能顛覆人類生活的行業,幾年來如火如荼的向前推進。特別是2013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積極布局,傳統制造商謀求轉型,創業者蜂擁而至,穿戴設備、智能家庭、健康醫療、汽車智能化一片欣欣向榮,仿佛智能硬件的春天已經到來,馬上要大爆發。

  兩年過去,智能硬件并沒有迎來想象中的大爆發,2015年反而越來越多的人用“寒冬”來形容智能硬件的發展現狀,資本寒冬、創業艱難、偽需求,似乎成為業界的一致觀點。互聯網巨頭的布局成效還未顯現,Apple Watch登場沒有帶動消費熱潮,很多中小創業者舉步維艱,很有可能倒在黎明之前。

  


  2016年智能硬件發展前瞻

  好也好,歹也罷,2015已經走完,2016年馬上到來。2016年智能硬件行業發展如何?是繼續在黑暗中摸索,還是迎來希望的曙光進而大爆發。筆者就根據多年對智能硬件行業的觀察,以及與多名創業者的對話心得,談談自己的看法。

  智能硬件很龐雜

  智能硬件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很多智能設備的合集,包含穿戴設備、智能家庭、健康醫療、汽車智能化等等。由于沒有確切的界限,很多廠商給電子設備加上Wi-Fi或藍牙模塊,再做一個粗糙的APP就號稱智能硬件,每個創業者都在出智能硬件,搞得智能硬件好像菜市場。

  筆者認為,智能硬件按使用需求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改進體驗、一類創造需求。

  改進體驗是指已經存在或有成熟市場的設備,在原有基礎上新增智能互聯模塊,添加用戶友好界面,實現體驗簡單、遠程互動、交流共享等功能。目前改進體驗類智能硬件占絕大多數,例如智能路由、互聯網電視、智能水杯等。

  創造需求是指本來不存在,近幾年才出現的采用新技術、新概念創造的具有新形態、新功能的智能設備。目前創造需求類智能硬件只占一少部分,例如智能手環、航拍無人機、運動相機、虛擬現實(VR)眼鏡、語音機器人等。

  由于品類紛繁蕪雜,智能硬件還有很多分類方法,每個品類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都不一樣,有的品類已經接近成熟,初步出現壟斷;有的品類正在顛覆市場;還有的品類剛剛起步。綜合來看,改進體驗類智能硬件走在前面,其癥結在于智能,創造需求類還在摸索,其癥結在于硬件。

  改進體驗:癥結在智能

  “智能硬件”這個短語的主語是硬件,定語是智能。而改進體驗類的癥結不在硬件,而在智能。因為它們原本存在或有成熟市場,產業鏈相對完善,硬件生產不是大問題,現在要在智能上下功夫,發掘用戶痛點和潛在需求,使功能更完善,體驗更友好。

  發掘用戶痛點和潛在需求很多時候并不是技術能解決的,而是貼近用戶心理,其實是非常難的。目前改進體驗類智能硬件發展參差不齊,只有少部分切中用戶痛點,更多的是玩花活,創造很多偽需求。

  最好的例子是699元的小米空氣凈化器2,央視對比測試凈化能力已經不輸2000多元的產品,但被網友爆出不裝濾芯手機APP依然顯示空氣已經被凈化。這根本不是凈化器硬件質量差,而是APP算法的問題,APP顯示的凈化數據并不準確。小米空氣凈化器2硬件達標,但智能模塊純屬噱頭,它的熱賣只是貼了個智能的標簽,賣的更便宜而已。

  互聯網電視:內容是王道

  迄今為止,完美切中用戶痛點的智能硬件是互聯網電視,先導者是樂視。當傳統電視廠商在顯示技術上拼殺時,樂視以生態和內容切入,隨后小米、暴風、PPTV、風行等一大批品牌跟風而來,傳統電視廠商也轉型互聯網電視。現在消費者購買電視不僅僅看硬件,更多的是看內容。

  盡管互聯網品牌的技術儲備遠不敵傳統電視廠商,但內容上很有優勢,消費者自然買賬。今年樂視電視銷量超過300萬臺,加上其他品牌的銷量,預計互聯網電視整體銷量將突破500萬臺。互聯網電視已經是一股強有勁的力量,2016年會進一步壯大,相互競爭更激烈,16年底整體銷量至少800萬。

  智能家居:場景是關鍵

  智能家居提出已經20多年,至今也沒能實現。智能家居是一個完整的家居場景解決方案,需要互聯互通各種設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目前智能家居設備解決單一需求的,還未形成全套解決方案。現有產品中只有互聯網電視、智能路由等少數設備切中用戶痛點,像智能燈泡、智能體重秤、智能水杯等多數產品僅增加看似有趣的功能,并沒有什么大用。

  拿智能燈泡來說,小米和魅族(第三方合作品牌)都推出過,只有換顏色,定時開關等很雞肋的功能,市場反響平平,都沒有迭代產品出現。小米推出的智能家居套裝算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功能比較基礎,玩玩還是可以的,實用價值并不大。

  2013年以來智能硬件創業火爆,在資本熱潮和創業熱潮的帶動下,很多智能硬件是產品經理臆想出來的,并沒有經過切實的市場調研,也沒有找到用戶切實的痛點,只是增加個智能模塊就而已,怎么會被消費者接受呢?

  智能出行:還要等幾年

  節能環保、無人駕駛是智能出行的關鍵詞,目前收產業和技術的限制,節能環保已經實現,自動駕駛剛剛起步。特斯拉推出自動駕駛方案,要求司機必須在駕駛室,谷歌、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都處在試驗階段。現在智能汽車發展的瓶頸不是智能模塊,而是電池續航和充電網絡,該問題解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預見特斯拉、蔚來汽車、樂視汽車,還有傳統汽車廠商的加入,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會極大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普及還要等幾年。

  2015年智能的電動車(小牛電動),智能自行車(樂視超級自行車、云馬C1),小米9號平衡車出現,市場反響都不錯,其中小牛電動還推出“牛油保”,丟失直接給一臺新的,相當貼心。不過他們都有個通病,智能模塊只是添頭,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原因是硬件給力。

  小結:

  改進體驗類智能硬件首先硬件部分要過硬,其次智能模塊要貼心,為了智能而智能只是偽需求,需要做到差異化的定價和核心技術,加之高質量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最終做出影響力。經過幾年的積累和沉淀及2015年寒冬的洗禮,資本會更理性,產品也更務實。

  2016年新推出的智能硬件將更貼心,互聯網電視、智能路由等已經找準定位的產品會加速發展;還會有少部分智能硬件找準方向,迎來小爆發,不排除有少數智能硬件會熱銷;當然絕大多數智能產品會在坎坷中度過2016年,直到切中用戶痛點。

  未完待續...

  創造需求:癥結在硬件

  與改進體驗類智能硬件相反,創造需求類智能硬件的關鍵在硬件。創造需求類智能硬件創新幅度大,新產品從研發轉化到試制,再從試制轉化到量產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成功的難度非常大。

  VR(虛擬現實設備)

  最好的例子是VR(虛擬現實設備),2015年VR特別火熱,有三星、索尼、HTC、Facebook等一長串的知名企業推動。但是火熱背后也有問題,收技術限制所有巨頭也無法完美的解決眩暈、畸變等問題。VR只是載體,視頻和游戲內容才是VR爆發的關鍵,目前影視內容制作成本高,游戲開發難度大(HTC VIVE僅有幾個體驗場景)。筆者認為,2016年VR前景開闊,或迎來一波小爆發,真正暴發還需要時間,最少也需要兩年。

  智能手環、智能手表

  筆者把智能手表歸到創造需求一類,是考慮傳統手表看時間的需求很弱,已成為品味和身份的象征,智能手表主要功能也不是看時間,而是手機屏幕的延伸,是一個小屏生態系統。

  智能手表已經發展好幾年,本以為Apple Watch上市會帶動行業迅速成熟,沒成想Apple Watch也不受歡迎,遠未達到消費預期,更別說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究其原因,智能手表是一個小屏生態,現在誰都不知道小屏生態應該是什么樣,很多第三方的App都很雞肋,還有續航差,數據記錄不準確的問題。生態的探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有筆者也無法斷言智能手表在2016年會怎樣,好消息是全球的軟硬件企業都在努力,相信很快能找到正確的路。

  智能手環銷量已經暴發過了,不過爆的有點過火,小米手環銷量累計已經突破1000萬支,小米手環的出現還逼死一大批創業者。購買小米手環的人絕大多數是便宜,試錯成本低。其實小米手環只有記步、心率等功能,只提供簡單的數據記錄,并不能在有效數據基礎上進行分析,并給用戶合理的生活指導,所以用戶粘性并不大,往往用幾天就丟在一邊。業內走在前面的Fitbit、卓棒、Misfit也搶不到哪去,所以Fitbit跌破發行價,Misfit被出售。唯一例外的是GPS運動手環,定位清洗用戶好評度高,不過比較小眾。2016年智能手環要做的是沉淀再沉淀,挖掘用戶真實需求。

  小結:

  從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創造需求類智能硬件的路將更漫長,2016年依舊是探索期,還談不上顛覆。不過也有例外,航拍無人機、運動相機、兒童手表等少數品類已切中用戶痛點,2016年就是春天,不過面臨跟風者的競爭,市場成功引來大批新進者,競爭在所難免。

  總結:2016不是黎明前的曙光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數智能硬件現在還不接地氣,消費習慣還沒養成,產業鏈也不成熟,2016依然是探索期。只有部分品類突圍,正走在顛覆傳統的路上。從全行業來看,2016智能硬件不是黎明前的曙光,還要在黑暗中求索。可以肯定的說,智能硬件的發展與成熟時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在遠方,遠方的路必須一步一步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