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指數大熱 揭秘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
“停車不幸福,談什么幸福感”,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上升,特別是對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言,停車難已經成為繼看病難、辦證難之后最受市民詬病的問題之一,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幸福指數,由此而來的“停車幸福指數”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
智慧停車發展指數
停車幸福指數是什么?
何為“停車幸福指數”?“停車幸福指數”最早由艾瑞咨詢在今年11月初聯合智慧停車企業ETCP發布的《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中提出,《報告》從停車泊位缺口率、停車價格、用戶停車花費感受度、尋找車位時間等多個維度來評測市民停車過程中的滿意程度,稱之為“停車幸福指數”。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出門不堵車、車位易停車、停車成本低、居民樂出行,這就是停車幸福指數高的體現。
據了解,中國首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由國內專業研究咨詢機構艾瑞咨詢聯合ETCP發布,艾瑞咨詢一直以洞察互聯網的力量為口號,專注于網絡媒體、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無限增值等新經濟領域,深入研究和了解消費者行為,并為網絡行業及傳統行業客戶提供數據產品服務和研究咨詢服務,其權威性與行業影響力可見一斑。
停車指數來源
停車幸福指數數據從哪里來?
此次《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由艾瑞咨詢搭建城市智慧停車指數體系,攜手ETCP通過資源共享和大數據交換完善城市智慧停車指數,截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描繪智慧停車發展曲線,為城市智慧停車發展提供參考。
據了解,ETCP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擁有停車場2000多個,這些停車場采用的軟硬件全部升級為智慧停車系統,能夠實時準確抓取停車場動態數據,《報告》采取ETCP北上廣深1500多個數據樣本,采納數據代表性強、樣本量大、數據精準、具權威性。
智慧停車發展現狀
停車幸福指數說了什么?
作為國內首份智慧停車報告,《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從行業發展角度出發,以客觀數據做支撐,統計分析智慧停車行業現狀,并對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進行總結展望。
從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停車泊位缺口率高達76.3%,停車位已成為社會稀缺性資源,停車難成為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則是停車場高達44.6%的泊位空置率,停車泊位的利用率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7%的智慧停車場覆蓋率說明了智慧停車行業還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前景充滿想象。
從行業角度來看,目前智慧停車行業整體還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企業不斷創新,政府大力扶持,社會各方協力,共筑共同構建智慧交通新生態。
智慧停車發展方向
智慧停車路在何方?
《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揭示智慧停車發展現狀,為智慧停車的發展提供參考,特別是對于構建智慧停車生態系統,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報告》顯示,北上廣深城市智慧停車發展指數平均分僅為65.9分,剛剛突破及格線,智能停車指數平均僅為60分,最高的深圳才64.6分,上海和廣州更是在及格線之下,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智慧停車行業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透過樣本數據可以看到,未來智慧停車發展的關鍵還是電子支付,從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和用戶的電子支付習慣來看,電子支付已成為了影響用戶停車體驗的關鍵。想要在智慧停車領域有所建樹,電子支付成為了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而從行業發展來看,政企合作的PPP模式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隨著城市交通壓力逐步增加,解決停車需求必將成為衡量政府工作的指標,解決居民出行難題,提升居民停車幸福指數成為了政府必須解決的任務。
以ETCP為代表的智慧停車企業正為緩解停車難不斷發力,但很顯然,這不是一道僅靠企業的力量就能輕易解開的難題,唯有政企攜手共建,方能實現智慧停車場的場景化、體驗化、生態化,真正拉高居民停車幸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