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移動支付時代下的HCE:云支付是傳統銀行變革的關鍵

作者:本站采編
來源:金卡生活
日期:2016-01-06 08:50:48
摘要:近年來,移動支付已經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基礎能力和推動力。自銀行卡誕生以來,傳統的現金支付逐漸被方便快捷的卡支付代替,而卡支付在日新月異的支付行業發展推動下,已經向云支付階段進軍。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要求,結合我國支付環境實際情況,以智能化、云端化、安全性為特點的“云支付”走向了產業發展前端。

  近年來,移動支付已經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基礎能力和推動力。自銀行卡誕生以來,傳統的現金支付逐漸被方便快捷的卡支付代替,而卡支付在日新月異的支付行業發展推動下,已經向云支付階段進軍。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要求,結合我國支付環境實際情況,以智能化、云端化、安全性為特點的“云支付”走向了產業發展前端。

  在如今移動支付快節奏的步伐中,為了讓用戶獲得更加便利、快捷、實惠的支付體驗,從而推動電子支付覆蓋到更廣泛的人群。而在支付方式不斷改良的過程中,從刷卡支付到揮一揮手機即可完成支付,越是便捷的支付方式越是深得人心,于是,移動金融時代下的云支付應運而生。所謂的云支付指的是基于云計算架構,依托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云支付終端為載體,為包括個人、家庭、商戶、企業在內的客戶提供以安全支付為基礎的結算、金融業務、信息、電子商務、垂直行業應用、大數據等各種云服務的新一代支付模式。

  移動支付發展的背景和趨勢

  首先分析在移動互聯時代浪潮之下,移動金融、移動支付發展的幾個背景。

  第一個背景是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移。一是用戶端的遷移。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互聯網用戶向移動互聯網遷徙已成定局,未來隨著手機智能終端占比不斷提升,移動互聯網孕育著龐大的市場機會。二是移動商務類應用的增長。手機支付、手機網購、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增長迅速,持續向移動端遷移。

  第二個背景是移動支付成為各類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的基礎和推動力,迎來爆發式增長,在移動金融、移動商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等領域涌現了許多創新的商業模式。在這些模式中,支付環節完成了各種服務的交易閉環。另一方面,支付技術的演進又為移動互聯網創新服務,尤其是大數據服務提供了基礎能力,并直接推動各類創新服務的發展,可以圍繞著支付向金融服務或數據增值服務延伸出生態系統。

  第三個背景是金融IC卡的大力推廣,為移動支付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金融IC卡累計發卡量為14.46億張,銀聯支持非接受理(即“閃付”)的POS終端已超過570萬臺。金融IC卡同樣使用智能卡技術,為移動支付發展在受理環境、用戶教育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四個背景是用戶體驗成為移動支付產品競爭力、爭奪客戶黏性的關鍵。用戶體驗是移動支付產品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移動支付服務商,需要專注于自身核心服務和功能,梳理好業務全流程,將產品體驗做到極致,并以迭代開發的方式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競爭環境,并利用用戶基本全天候手機不離身的特征,充分挖掘、嵌入各類應用場景。

  在以上的背景趨勢下,銀聯研發了線上線下一體的隨身支付工具,是目前金融行業最佳支付解決方案之一。銀聯移動支付生態圈有三個主要優勢:

  一是無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是銀聯自身的企業標準都已發布。

  二是依托線下受理環境和產業各方多年的合作推進,基于NFC的產業鏈已較為完善。

  三是用戶體驗兼顧了安全與便捷,非接近場支付和遠程有卡支付都有上佳的體驗。

  云端支付前的基礎工作

  密切關注全球最新移動支付安全技術并積極實踐和引導,探索采用標記化、HCE、EMVCo等最新移動支付安全技術增強移動互聯網支付產品的安全性。銀聯發卡端的TSM平臺、HCE云端支付平臺,以及用戶端的NFC全手機、NFC-SIM、HCE+Token等產品形態,逐步形成了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融合統一的產品系列。

  基于SE(安全單元)的TSM產品,是各市場非常關注、認可度也較高的移動支付產品,為中國銀聯在開發基于最新移動支付技術的HCE云端支付產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TSM平臺在基于智能卡的移動支付場景中,為智能卡空中發卡及多應用管理提供業務、技術和安全保障,實現卡片發行方、應用提供方和TSM服務方互聯互信。依托發卡端TSM平臺的能力,銀聯聯合發卡行、手機廠商、移動通信運營商,共同發展基于eSE(嵌入式安全單元)和SWP-SIM等多種方式的手機支付產品。

  銀聯的TSM平臺目前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3家運營商全面合作。從2014年開始,TSM與手機廠商合作,推出全手機方案產品,目前已經同包括三星、華為、聯想、小米等在內的主流廠商開展合作。在銀行合作方面,銀聯TSM平臺的合作銀行已經超過100家。

  HCE云端支付平臺蓄勢待發

  一直以來,NFC移動支付都面臨產業鏈過長、不同產業互相制約的問題。Google從Android4.4版本開始支持的HCE(主機卡模擬,Hosted Card Emulation)技術允許非接終端直接訪問內置在NFC手機的手機銀行、數字錢包等客戶端中的支付應用,使支付應用的發行擺脫安全載體的制約。

  經過對HCE技術的研究,銀聯結合HCE和Token技術研發了“云端支付”產品,幫助發卡行推出可快速實施、快速發展用戶的移動支付服務,為用戶提供便捷、安全的申卡服務和支付體驗。銀聯云端支付平臺為發卡行提供云端支付卡的發行、卡片生命周期管理、交易憑證發行與更新等服務,通過接入銀聯云端支付平臺,發卡行可降低開發成本,縮短實施周期,加快移動支付業務的落地。

  銀聯云端支付平臺具備以下特點:

  受理環境無需改造。對于收單來說,平臺無需對現有非接受理網絡進行改動,收單和商戶不需要任何投入。

  賬戶交易風險可控。對于發卡來說,平臺通過以下機制提供完備的風險控制:一是僅支持聯機交易,每次交易必須輸入聯機PIN;二是交易額度限制,發卡行可設置交易的單筆交易限額和單日累計交易限額;三是臨時交易憑證限制,交易憑證僅在短期內有效,且使用次數受限;四是交易合法性檢查,平臺具備實時交易監控和交易后監控能力,直接拒絕異常交易,并對問題云端支付卡進行刪除或暫停處理;五是Token代替卡號機制,平臺要求必須使用Token在交易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

  開放平臺兼顧各方,有效縮短產業鏈。通過將SE置于云端,發卡行獲得了對于SE的自主控制權。銀聯云端支付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后端對各發卡行開放,前端對手機銀行或可信第三方數字錢包等移動應用開放,還可以把現有手機銀行用戶、數字錢包用戶從線上遠程支付引流到線下非接支付。

  用戶使用方便快捷。云端支付應用集成在手機客戶端中,通過更新客戶端時即可下載云端支付應用,無需單獨地下載流程。用戶的支付行為與用金融IC卡的閃付聯機交易相同,手機端參與的操作在500ms內即可完成,而且臨時交易憑證、應用參數更新等操作均不需要用戶手動參與。

  而在HCE遠端支付的后續應用場景方面,可基于HCE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商戶線上收單與本地HCE手機客戶端(銀行客戶端)交互,完成云端支付卡的線上有卡交易,實現線上線下支付一體化。未來,還可以疊加行業應用、積分優惠券應用、會員卡應用等各種增值應用產品;還可與線上營銷和LBS相結合,實現線上營銷推送—線下實體店消費—線上實時交易信息反饋的O2O閉環。

  HCE云端支付業務潛力待放

  銀聯建設的HCE云端支付平臺于2015年6月29日上線,截至目前,工、農、中、建四大行,招商、中信、廣發、平安、浦發、華夏、興業、民生、光大、渤海等10家全國性銀行,寧波、徽商、鄞州、廣州、杭州、浙江農信等區域銀行和中銀通已完成系統建設工作并上線。銀聯數據合作的近100家商業銀行也已經具備系統上線條件。據了解,大多數全國性銀行、部分區域銀行已陸續完成系統建設,預計年內可以具備大規模發卡條件。

  HCE云端支付平臺配套技術標準已經完成編制和發布。新編的《云端支付安全規范》《銀聯卡POS終端應用流程規范》,修訂的《移動支付技術規范》三項標準于2015年10月12日正式發布。還發布了配套的《POS終端非接改造常見問題解答》《腳本POS終端應用遠程更新方案介紹》等指導性文檔。中國人民銀行已于2015年10月14日向各商業銀行、銀聯發布了《關于推進非接受理環境建設工作的通知》(222號文),要求2016年1月1日起各機構新增終端必須支持非接流程優化,并提出了關于非接POS終端改造的具體技術要求。

  HCE云支付產品的認證準備工作也已完成,銀行卡檢測中心可接受機構提交產品認證。在HCE手機支付軟件應用和安全方面,對商業銀行、軟件開發企業要求開展軟件安全認證,可選提交軟件功能認證;如果用已經過認證的銀聯SDK控件,可不提交認證。在HCE云支付平臺安全方面,對商業銀行可選認證,對第三方服務商強制認證。

  移動支付產品提供市場,通過市場檢驗,有賴于良好的用戶體驗。銀聯已經組織專門的移動支付用戶體驗團隊,從受理環境適配檢測、非接流程優化、業務優先模式選擇、體驗專業化桌面研究、內部用戶體驗試點等多角度,開展了基于移動支付的系統性用戶體驗工作。

  在產品兼容性測試方面,涵蓋了從SWP-NFC、全手機到HCE+Token的所有主流產品;涵蓋了像小米3,華為mate7,三星note4、note3、S4等主流手機;涵蓋了工行貸記、建行借貸記、招行貸記、浦發貸記、平安貸記、寧波貸記、渤海借記等各家銀行卡應用;也涵蓋了麥當勞、來伊份、家樂福、全家、星巴克等高頻次商戶的交叉驗證。還通過實踐,總結出商戶受理檢測模板、銀行客戶端用戶體驗反饋模板,逐步制定了“客戶端UI設計規范”、“產品文案信息設計規范”等系列化的標準性文檔。希望聯動發卡行和收單機構,共同打造移動支付生態圈的一致性用戶體驗。

  在POS終端非接受理優化工作方面,銀聯于2015年7月已向各分公司、機構發布了最新版直聯終端程序,9月向各機構發送了《銀聯卡POS終端應用流程規范》,以17家全國性銀行為主的各機構啟動了終端改造工作。

  下一階段,中國銀聯HCE云端支付產品工作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是聯合廣大成員機構與合作伙伴,對云端支付推廣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不斷提高用戶體驗,并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完善受理環境。

  二是改善和優化云端支付平臺功能,使平臺能夠更穩定、更快速地為接入銀行提供服務。

  三是在云端支付平臺中疊加積分優惠、會員卡等增值業務功能,同時使平臺前端具備接入第三方應用(APP)的支付功能。

  隨著競爭的加劇,銀行業紛紛開始尋求發展戰略的轉型,云支付業務模式是國內銀行業改變盈利模式、進行轉型變革的關鍵。在經營理念上,云支付有利于響應客戶需求,開發定制化業務應用,助力銀行向“客戶服務模式”轉型;在發展戰略上,云支付豐富的功能應用增加了終端使用頻率和用戶的使用黏性,提高了單臺設備的利潤貢獻率;平臺支持銀行內部(中間業務、信用卡業務、第三方業務)、外部行業業務的拓展,終端投資收益率不斷提升,推動銀行確立“內涵集約型發展模式”的目標,從而能夠更加精確地進行營銷推廣,擴大市場收單份額與中間業務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