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CES歸來,科技創新之源在哪里?
飛越萬里,回到國內,2016 CES的精彩還留在腦海里。CES的魅力在于,不僅有月亮,還有星星——參展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展位大小,有創新就會閃光。所以,創新是CES的靈魂。
CES的規模逐年擴大,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展館分北、中、南三大片。北片以品牌企業居多,尤其在中心展館最為集中;中片則以創新型小企業為主,被稱作創新展,也別具魅力。
在中心展館,三星、LG、索尼、松下、海爾、海信、TCL、華為、中興等中日韓企業搶去不少風頭,在智能電子產品領域亞洲企業似乎更勝一籌。當然,英特爾、高通展位的人氣,訴說著世界芯片的龍頭仍在美國。
有一天吃早餐時,碰到原索尼移動大中華區的首席技術官,他現在的新任務是在美國硅谷蹲點,看看最新的科技如何跟索尼的業務相結合。他還透露,索尼風行全球的PS4游戲機,其核心游戲的開發團隊也在美國。
回程的飛機上,碰到一位將女兒送到美國西雅圖讀書的南京人。他告訴我,有朋友的親戚在英特爾工作,一年的年薪20萬美元,高收入、良好的機制,讓人的創造力更充分發揮。
世界科技創新之源,仍在美國?不盡然,今天沒有誰可以壟斷所有創新的資源。
在人流如鯽的CES創新展,筆者就見到許多大中華區優秀的創新型小企業。一家臺灣企業,今年準備量產服務型機器人,將率先投放美國市場,用于家居大賣場的顧客導購。其服務型機器人的差異化賣點,一是室內導航,二是機器人沒電時自動回去充電,三是臉部識別。
另一家上海的LED燈生產企業生迪光電,居然連續兩年獲得CES創新獎。盡管一些日本大公司也有做LED燈揚聲器,但生迪的LED燈揚聲器,一是可以直接用語音控制,二是聽到嬰兒哭聲、玻璃破碎聲、一氧化碳含量過高的警報,都會向主人發出警示,三是它同時可以播放音樂,而且它不占地方,擰到各個房間的燈頭處即可,所以獲得今年CES的創新獎。
還有一個例子,樂視的電動自行車在今年CES上也引起許多觀眾的興趣,紛紛圍觀問津。其實,它的電動自行車無非增加一些智能的功能,比如可以計算行駛的距離、速度等。
所以,當我們尋問科技創新之源在哪里時,答案已經顯而易見。
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創新之源再也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開放式創新,通過開放合作、跨界合作,擦出創新的火花。
這其中,東西方的合作,空間巨大。亞洲企業在產業鏈上有優勢,歐美公司在一些基礎性技術研究上仍處于領先地位,技術與應用的碰撞,會產生更多創新。
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美國公司都執全球之牛耳,如PC互聯網時代的微軟和英特爾,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蘋果和谷歌。下一個時代,將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IOT)時代,創新的機會點更多,因為可以被智能化的東西無處不在。只要抓住某個細分市場,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就可以形成新的創新點,并憑此立足。
一位拉斯維加斯的華裔導游告訴我,他二十年前到美國謀生,最早是將東莞的家具出口到美國,后來美國商家自己直接從東莞進口,他轉行做導游,到現在,美國更多家具已經改從越南進口了。
拼成本的組裝業,就如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不斷在全球追逐人工成本更低的洼地。顯然,中國低人工的時代正漸漸遠去。但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生產的產品門類在全球是最齊全的,如果每家企業都能在自己的細分市場,借物聯網、智能化的機遇,力爭做出差異化。有機會、有條件的話,再與美國硅谷等世界各地的技術相嫁接,不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創新嗎?
也許,這才是中國企業的立足之本,走向世界的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