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今年可穿戴醫療級別應用或將迎來爆發

作者:錢童心
來源:一財網
日期:2016-02-26 11:12:55
摘要:一些可穿戴設備初創企業將目光集中在了定制化以開發細分的利基市場,比如針對嬰兒、兒童、戶外人群、殘疾人、老人以及不同疾病患者等細分人群的產品。

  本周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引領者Fitbit公布了強于預期的四季度財報,受益于圣誕季的強勁銷售,Fitbit整個2015財年的銷量同比翻番。上年四季度收入7.12億美元,幾乎也比上年實現翻番。上年四季度,Fitbit設備銷量達到820萬件,上年同期銷量530萬件。2015年全年銷量2140萬件,2014年時候僅為1100萬件。

  不過Fitbit對今年一季度的表現顯示出擔憂。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銷量可能僅為4.2億至4.4億美元,比分析師預計的要少至少5000萬美元。今年年初,Fitbit推出兩款新品:智能手表Blaze和智能手環Alta,生產和營銷費用或對公司一季度營收產生影響。

 

  Fitbit對今年一季度表現表示擔憂(網絡資料圖)

  關于可穿戴設備,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黏性。究竟有多少人買了之后會一直戴下去,還是戴了幾天就仍在抽屜里,Fibit分享了一些關于用戶的有趣的數據。這些數據只有在公布年度財報時才會涉及到。

  Fitbit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活躍級”用戶數量增長150%至1690萬用戶,2014年“活躍級”用戶只有670萬。2015年新增的1800萬用戶中,72%的用戶,也就是1296萬人仍然保持“活躍”。

  但是,截至2015年底注冊Fitbit的2900萬用戶總人數中,只有58%,也就是約1690萬用戶保持“活躍”,這也就意味著,新注冊用戶的活躍度相對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Fitbit定義“活躍級”用戶的標準非常低:只要訂閱Fitbit的服務,綁定一個可穿戴設備,每天走路步數滿100步或過去三個月有減肥計劃的,都被視作“活躍用戶”。

  價格戰激勵創新

  2015年是可穿戴市場群雄并起的一年。蘋果也推出了革命性產品Apple Watch。但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競爭對手,才能推動企業不斷創新。尤其在中國,2015年可穿戴產品的價格戰大幕拉開,單件產品均價已降至200元人民幣,以小米為首的企業通過價格優勢掌握著市場較大的份額。

  根據德國咨詢機構GfK的數據,2015年中國可穿戴市場銷量達到2400萬臺,其中智能手環同比增長376%,達1200萬臺,智能手表同比增長577%,達1000萬臺。

  GfK預計,2016年可穿戴市場將繼續擴張,預計達到3200萬臺的市場總量,這與包括蘋果、華為在內的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進入可穿戴市場對消費者的引導和教育有關。

  可穿戴初創公司上海翰臨科技CEO陳越猛對第一財經表示:“資本實力的差異注定了初創企業必須把創新放在戰略首位,其次是注重硬件。而像小米這樣的公司,背后有大量資金推動,用戶是他們最關注的,其次是硬件,最后才會考慮創新。”翰臨科技去年推出的新款Cling智能手表顯示屏首次使用了防水技術,還配置了紫外線檢測功能;今年3月Cling還將推出全新的室內空氣質量和血液酒精檢測技術,檢測有機揮發性化合物(VOC)的傳感器在國內首屈一指,汽車制造巨頭奧迪也對該功能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希望與Cling的可穿戴設備合作,監測車內空氣質量,并實現司機的自我監控和管理,降低酒駕發生率。

  差異化尋求出路

  GfK中國董事總經理周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流市場競爭加劇,2016年廠商們可能不再滿足于基礎配置,而會添加一些功能打造差異化產品以尋求突圍。不過功能方面可能仍然以健康為主。”

  而一些初創企業更是將目光集中在了定制化以開發細分的利基市場,比如針對嬰兒、兒童、戶外人群、殘疾人、老人以及不同疾病患者等細分人群的產品。

  以翰臨科技為例,公司已經研發出醫療健康級別的傳感器,并很快將在山東齊魯醫院及安徽、浙江等省級醫院進行試點。病人就診時綁定Cling智能手環,就能持續檢測體溫和心率情況,既節省了人力資源,又能達到持續監測的效果。上海瑞金醫院也對智能可穿戴產品所獲取的患者用戶數據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將在近期布局智能醫療網絡。

  此外,可穿戴設備的新應用還在于健身房的管理。陳越猛介紹稱,翰臨科技已經和一兆韋德上海的100多家網點進行合作,基于可穿戴數據的管理正在改變健身房傳統運作模式。騰訊今年也計劃推出QQ智能健身房,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的連通,打造個性化服務。

  掘金大數據

  大數據也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數據也是可穿戴設備制造商在硬件以外的一個更大的盈利點,通過提供數據和服務,比如采取為會員制定提供高級服務等,能令大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也令原本不做可穿戴設備的廠商能夠結合自身優勢進駐可穿戴領域,這樣能夠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渠道多元化,可以不只是憑借一般電子產品的銷售渠道,而是針對更加細分人群的精準定位來創造用戶資源。

  此外,針對醫療健康級別的高級傳感器也在研發中,不僅包括人的生理體征,還有針對情緒進行識別和監測的產品也在積極開發中。今年可穿戴產品在技術方面,尤其是針對健康檢測的技術料有新突破。在應用層面,可穿戴設備也在通過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加強,在物聯網大潮中增加用戶的黏性。

  GfK的研究報告看好關于可穿戴設備的數據和未來發揮的潛能。報告稱:“基于可穿戴設備產生的大數據,在未來是真正能改變生活的一部分。”周群向記者介紹:“可穿戴大數據涉及到幾個具體應用方面包括定位、通訊、在線行為,比如支付行為、健康等方面。”

  不過,可穿戴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科技本身,但這個問題相對好解決;另一個就是應用環境的貫通,數字生態體系的搭建。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以及各方的通力配合。

  周群表示,目前傳感器的功能技術已經足夠強大,能夠實現一些新功能,包括以上提到的有機揮發化合物的檢測,但是在大數據的整合和連通方面,仍然無法實現貫通,形成閉環;加之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越來越敏感,這些都限制了大數據在健康體系以及醫院治療方面發揮作用。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