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大起底 追趕工業強國分幾步?
國人鐘情于追捧一些新概念,這是互聯網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通病,在國內早已見怪不怪了,新概念刷新太快,不懂點什么1234,還真不好意思出門,下面就拿德國人提倡的工業4.0來說說事兒。
“一刀切”生產模式 引發產能過剩危機
回顧世界近代史,蒸汽機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手工制造業開始慢慢從農業分離出來,“工業”的雛形概念初步誕生。在持續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工業革命進程中,逐步實現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了好聽還是有別的什么目的,德國人管它叫工業3.0,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工業生產階段,以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為標志,機器逐漸代替體力勞動,甚至連部分腦力勞動也逐漸被機器所接管甚至超越(Alpha go KO 李世石),同時也使得工業生產能力超過了人類消費能力,揭開全球性的產能過剩時代序幕,產能過剩的陰影籠罩著各行各業,汽車、鋼鐵行業尤為嚴重,當代人有目共睹。
拿來主義是否適合我國基因?
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傳統制造業的“互聯網+”,美國人管它叫“工業互聯網”。包括了互聯互通、數據管理、高度集成、定制化生產等特點,根據市場實際需求,生產方式由“一刀切”改為“切一刀”,有望改變產能過剩窘境。
因此,中國選擇德國標準,起碼比山姆大叔空心化的工業要來的實在。盡管路子是選對了,但放眼國內來看,細化到各個企業來看,就有點變味了。小編在不少研討會、博覽會上都打過醬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德國人自己更傾向于工業4.0的概念、路線、標準的規劃和探討。
而相比之下,會上的國內企業卻普遍高舉著自家的單一產品,振臂高呼道“我們是工業4.0的領軍人!”,國人喜歡炒作新概念,但是否考慮過坐在聽眾席上德國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時常被沖昏頭腦的企業所忽略,我們都知道德國工業發達程度較高,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概念,拿來主義是否適合我國制造業基因?
中國工業落后德國100年?
中科院現代化研究中心曾經采用一種國際通行的計算方式來衡量我國的工業發展水平,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工業比德國落后100年!100年!100年!此結論一出,頓時猶如巨石砸向平靜的水面,頃刻間,如開鍋一般。
我國工業為什么落后于發達國家?
不論這100年的結論是怎么計算出來的,中國工業到底落后德國多少年?30年,50年還是80年?計算結果不一定準確,但我們應該承認,中國工業水平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而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深層次的原因仍是源于企業工人社會地位的持續降低。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擠破腦袋搞學習,長大做個金領、白領,而藍領的含義幾乎等同于苦力,不受社會尊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若不是逼上梁山,誰還愿意進工廠做工人?具備優秀專業技能的工人就更少了。而另一邊,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獨具中國特色的考公務員熱卻備受推崇。
想要縮小工業落后的巨大差距,提升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才是根本。
德國制造為啥那么牛?
德國制造為啥那么牛?據相關統計,德國技工一出校門,在收入上就比同期畢業的大學生要有優勢,有很多資深的高級技工,其工資更是超過大學教授。因為這樣的待遇,很多年輕人愿意放棄高等教育,而國內學生普遍鄙夷技能職業院校,非本科不上。
另一方面,在德國做技工也不等于是“辱沒門庭”,德國人眼里,讀大學一點也不比做技工高貴,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也不會因為出了一個技工后代而感到名譽掃地。
而在我們身邊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親朋好友的聚會上談及自己的大專學歷,好像總是羞于啟齒,社會地位不高和國人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得“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日漸升溫,在90后群體中尤為嚴重。
在德國,人們愿意從事技工行業,如果有更高的需求,可以隨時參與進修,德國的再教育無論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是平等而暢通的,在德國的大學講堂上,經常可見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學生席上。正因為這樣的德國文化和社會背景,讓技工變得非常熱門,也使得德國擁有一大批腳踏實地的工匠,為德國乃至世界創造財富,因此也不難理解德國制造為什么那么牛。
務實創新 共創中國制造2025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并力爭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陣列。現我國工業發展水平正處于3.0階段,應該循序漸進,3.2,3.5,3.7…一步一個腳印,切忌急、浮、躁,充分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不可拔苗助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從政策、教育、市場等多方面做改變,全民參與,全民受惠。只有這樣,制造強國戰略才能變成越走越寬的平坦大道。
回到企業上來說,若干年后我們再回顧,到時候笑傲江湖的贏家,一定是默默耕耘,務實創新的那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