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手機這一次能火多久?

“iPhone沒有NFC功能,因為喬布斯認為這是個愚蠢且毫無意義的技術,或者用他的原話說——是個騙局。”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回憶,在2011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史蒂夫·喬布斯和他吐槽了NFC。彼時,距喬布斯去世,只有半年多時間。
喬布斯或許不會知道,在那次對話5年之后,蘋果會在中國成為NFC技術的風向標。Apple Pay進入中國,盡管它只是NFC技術一次極有限的應用,卻仍然勾起市場的無限遐想。
NFC和諾基亞的時代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最早的NFC手機誕生在諾基亞鼎盛時期——2004年上市的諾基亞3220。
所謂NFC,是英文單詞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縮寫,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可以在移動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個人電腦和智能控件工具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
初期的NFC主推的應用場景,一是近距離文件傳輸;二是“親臨現場”的身份認證。
然而,前者由于傳輸速度的限制,基本成了雞肋,在無限帶寬突飛猛進的當下,處境更加尷尬——試想,我要發一張照片給你,為什么不用微信呢?
相比之下,基于“親臨現場”的功能更為普遍。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類似Apple Pay的刷卡支付功能。此外,刷卡坐地鐵、打卡上班也屬于此類應用。
然而,這條路也不好走。
舉個例子,2011年推出的“谷歌錢包”,是個類似支付寶的業務,可以綁定銀行卡,也可以轉賬提現。可惜谷歌沒有自己的淘寶網,對安卓手機的控制力也有限,再加上NFC支付所依賴的POS機等環境條件也不成熟,導致“谷歌錢包”的使用場景非常有限。據說,在谷歌內部,錢包項目已經被當成失敗案例。
手機可以當市民卡
在中國,NFC也有過蓬勃向上的日子,主要集中在2012年到2014年。當時移動支付方興未艾,手機支付寶和微信也遠沒有現在這種一統江湖的地位。
銀行和移動運營商紛紛摩拳擦掌,拿出了很多看起來很贊的計劃。然而,最終都沒有成功。普及NFC,終究是件成本很大,利益很大,風險也很大的事情。然后,支付寶和微信就做大了。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除了替代銀行卡進行支付,另一個重要的支付場景,是一些公共交通系統的支付。
得益于各地“公交卡”和“市民卡”的普及,這項業務在中國發展稍好。以杭州為例,2014年,浙江移動與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聯合推出NFC功能產品和服務。市民去營業廳更換SIM卡并開通功能后,就能刷手機乘坐公交車、地鐵,并在一些相應商戶刷手機消費。簡單說,就是把市民卡集成到了手機里。
iPhone閹割NFC破題
NFC的推廣阻力重重,但蘋果仍然找到了一條路。
簡單來說,叫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說得更粗俗一些,是iPhone“閹割”了NFC——NFC能做很多事,但蘋果只用它模擬銀行卡。
這種方式的好處顯而易見,即把最有用的功能摘出來,更容易向用戶推廣。一旦用Apple Pay綁定了銀行卡,其單次的支付,會比直接刷卡更安全(卡不用經過別人的手),也會比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更快捷一些。至少在喬布斯去世四年半之后,Apple Pay再掀起了一陣波瀾,不管這是不是他想要的技術,人們在支付這件事上,終究有了新的想象空間。
NFC復興,你會買賬嗎
2月24日,“小米5”手機正式問世,雷軍拾回了之前在小米4丟棄的NFC。他說,小米5配備的全功能NFC支持讀寫模式、寫卡模式、卡模擬模式以及P2P模式,用戶可以使用小米5的NFC實現刷公交卡、為公交卡充值、綁定銀行卡、手機刷卡消費、連接NFC硬件設備等全面功能。
就在同一天,三星也開始在國內公測“Samsung Pay”(三星支付)。
與小米同屬國產手機出貨量前列的華為,已經在去年9月發布的華為Mate S上部署了HUAWEI Pay(華為支付),華為Mate 8以及Huawei Watch也都支持移動支付功能,Mate 8還率先發布了“銀聯云閃付”。去年12月,中興也發布了中興付,相比Apple Pay增加了公交、理財等功能。
不過,并非所有手機廠商對NFC支付都感興趣。2015年出貨量超過3000萬部的OPPO,曾經在高端機型Find7和N3上加入NFC配置,同時和銀聯等機構曾達成合作協議,但目前在其主流的旗艦機上均未使用NFC技術。
“一是考慮成本,2000元到2500元區間的手機成本已經非常敏感;二是缺失NFC使用場景,屬于無效配置。未來會不會重新使用需要看市場反應。”OPPO相關負責人說。
也許這又是一場圈地運動,誰知道呢,還是管好自己的錢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