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智能照明領域最賺錢的會是華為、中興?
近期,智能照明市場熱鬧非凡,在2016年德國漢諾威CEBIT展上,華為發布了自稱業界首個多級智能控制照明物聯網解決方案,據稱能節省80%的用電量。中興也是不遑多讓,在展會上也推出業內領先的集合路燈、充電樁、基站、智慧城市信息采集為一體的“Blue Pillar”智慧路燈綜合解決方案。沃達豐與飛利浦照明簽署雙在在智能照明系統方面的合作協議,而思科、GE等巨頭也早已在這一行業有了自己的布局。
巨頭們的紛紛布局使得“智能照明”這個早已讓消費者有審美疲勞的市場開拓了新的思路,因為智能照明并不算什么新概念,如果你在淘寶或者京東上面一搜,關于智能燈泡以及智能插座方面的產品都有成千上萬種,但是眾多的產品并沒什么多少亮點可言,功能上無非就是遠程控制,好一點的還可以當一個計電表用。言歸正傳,本文并可不是來吐槽的。
上游企業才能真正大有可為
智能照明因為市場體量巨大,無論是工業級的路燈、樓宇、景觀照明還是消費級的家居照明,都有著廣泛的市場基礎。
據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統計,全球路燈的保有量約為3.04億盞,并將在2025年達到3.52億盞。城市中隨處可見的路燈,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巨大的能耗和高昂的管理費用等問題也讓城市管理者煞費苦心。華為的這一套解決方案,能節能、降低成本,還能進行數據監測,像華為這樣的公司,自身先強調的肯定是能解決目前城市管理的痛點,更重要的是能保利潤。
連接照明公司Gooee副總裁John Couch此前說得更為直接:到2019年,采用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照明系統將可在軟件及服務方面為業界帶來約5500億美元的收益,而硬件銷售所得的收益僅為500億美元。物聯網技術可以把各種照明設備和燈具與智能網絡聯系起來,藉此節省多達80%的用電量。
上文的數字雖然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比例分配上是極有道理的。對于LED照明企業而言,目前只能分享到硬件銷售收益,所以如何在保證分得這一杯羹同時,能夠在軟件及服務方面也有所收益,LED照明龍頭企業壓力不小。
從大產業來說,物聯網時代的最大產業機會留給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或者提供新技術服務型企業,從上面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單一的設備價格體量并不大,而且利潤也不高,而上游的產業才是真正的大有可為,這也是為什么說智能照明市場機會最大,最賺錢的會是華為、中興這些做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撐的企業。
雖然說上游產業才是金礦,但是又智能照明這塊“香餑餑”怎么會少的了家電企業這一重要玩家呢,近年來,家電企業的業務也都面臨著由傳統業務向智能家電業務的轉型。單個智能家電產品對消費者而言并沒有帶來實際的使用體驗,而成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受到操作系統各自為戰、價格高昂等問題短期內很難帶來收益。
因此,智能照明將成為家電企業最可能先拓展的智能家居產品,特別是彩電企業很可能將智能LED照明變成下一個廝殺戰場。目前包括海爾、美的都已經提前布局照明業務,特別是LED照明。
但是可以看到,家電企業對于智能照明的切入重點都還是偏重于消費級的應用,但是消費者對于家居應用的智能照明期望甚高,單一的產品也難以達到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智能照明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更多的是作為公司整套智能家居系統的重要一環而進行戰略布局與發展。這在海爾、美的、長虹、TCL等家電企業得到了驗證。
智能照明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將來也是一番激烈的競爭殘殺,所以這方面的競爭力也不如華為、中興這樣的解決方案企業。
傳統家電企業如何破局
話雖如此,但傳統家電企業并非山窮水復,只要摸清智能照明的趨勢,順勢而為,也能另有一番作為。
2016智能照明將有這么幾個趨勢:
趨勢一:向家居領域拓展
與家居相比,辦公、商務環境顯然更適合主打高效、節能的智能照明,因此,在中國智能市場尚未成熟之際,智能照明的應用領域還主要集中在商務和公共設施領域,酒店、會展場館、市政工程、道路交通領域內對智能照明的采納使用較多。
這種局面將逐漸被扭轉,隨著國內智能照明研發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產品推廣力度的加大,家居領域的智能照明應用有望得以普及。有研究指出,智能技術和電子鎮流器等新照明光源和照明技術的結合,將構筑嶄新的照明技術平臺,其應用領域從智能家居照明到智能化的城市照明,有無限廣闊的前景,并且正在創造一種嶄新的高技術和高科學思想含量的照明文化。
趨勢二:更注重人的行為的智能照明
一切科技的成果都應為人類服務。智能照明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往往陷入對技術的盲目追求中,功能的疊加、出于獵奇心理的設置等導致在很長時間內消費者對智能產品持懷疑態度,網上對許多智能照明產品時有吐槽。
隨著智能照明發展漸趨成熟,圍繞人的體驗的智能化研究將成為主流,以人的行為、視覺功效、視覺生理心理研究為基礎,開發更具有科學含量的、以人為本的高效、舒適、健康的智能化照明。智能技術與照明的結合使照明更進一步地滿足不同個體、不同層次群體的照明需求,是使照明從滿足一般人的需求到滿足個體、個性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這也應該是智能照明的發展方向。
趨勢三:開放的統一標準,不同廠商產品良好互操作性
如果不同研發廠家愿意更多聽聽終端消費者的聲音,會發現他們研發的智能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了多大的麻煩。智能照明產品因其系統的技術性較高、關聯性較強,出現問題的幾率相比傳統照明較高,甚至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智能家居的產品90%以上不能讓用戶直接買回家,直接裝上使用,售后維護的缺失更是常態”。在此情況下,假如不同廠家的產品在性能上的障礙少一些,智能產品有其統一性,消費者就省事多了。當然,這需要等到智能照明發展到更高級的階段,并且在終端市場得到更大范圍的普及,變成消費照明產品。
趨勢四:個性化、多樣化、附加值化
現今消費者性格喜好各式各樣,單一的功能是無法滿足的,產品的個性化設置無疑會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亮點。根據用戶的個性喜好,智能照明產品也能隨之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才有可能成為未來消費的主流趨勢。
家電企業需要明確的是:智能照明不會僅僅作為一盞燈、一個開關而存在,它將會和家居連成一塊,成為一個家居系統,全方位的為用戶提供舒服的環境和服務,隨著整體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發展和物聯網的加入,智能一體化解決方案將不同智能單品連成一片智能的藍海。
雖然目前智能燈控領域還沒有形成規模性全國消費市場,但主要生產廠家順應趨勢、不斷努力,就能開發出更多接近現實需求的優秀產品。方興未艾的智慧照明,是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物聯網的極佳接入口,它所蘊含的巨大能量,不僅會為整個照明產業帶來革新,也會對照明相關行業產生極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