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經委電子信息產業處賀奇:上海市物聯網發展現狀和優勢
RFID是物聯網的起源,同時也是物聯網的基礎構建。在4月7日上海市舉辦的RFID世界大會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電子信息產業處賀奇先生對上海物聯網發展的基本情況做了一個匯報,他希望大家在整體的上海物聯網的發展中找到一個定位。

賀奇先生主要介紹了三個方面的情況:上海物聯網整體的發展情況,下一步發展的計劃以及總結。
一、發展情況介紹
2013上海在全國物聯網產業產值率先達到1000億元,當時初步統計,企業數達到300以上,到去年為止,根據產業動態不斷發生變化,我們統計的一些口徑也相應調整,統計下來年均增數大致在20%-30%之間,現在企業數達到700以上。其中今年比較重要的特點是,上海一些比較大的上市公司,都開始實質性地投入物聯網,不管是工業的寶信,還是健康醫療的萬達等等,都在物聯網有重大布局。
對于產業規劃, 2009年溫總理視察無錫后,就啟動物聯網產業的規劃和推進工作,基本上每三年定一輪行動計劃,除了整體計劃,也分行業計劃,比如在智能交通、健康、農業等等有一些細分領域的規劃,和相關行業部門共同推進行業的應用。從產業的布局,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在上海范圍內產業的布局,各個地方都有差異化特點,比如在楊浦高校人才比較幾集聚,重點在人才培養創新應用。長寧主要是應用示范方面的工作;浦東是物聯網產業的基地,很多包括RFID在內的企業都在浦東;在金山,化工行業非常集聚,全國最大的化工區上海化工區就坐落在金山,圍繞化工產業特點來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

同時從全市角度來講,上海市是傳感器網絡的國家標準驗證示范基地,也是農業部的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上海市對物聯網產業非常重視,從2009年就開始把物聯網納入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新一代新興技術產業領域的重要方向布局。初步統計,從2009年開始,上海市級財政支持物聯網項目超過150個,現在已將近200個,支持總金額超過3個億,包括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研發、產業化、應用示范等方面的項目。同時把上海有限的資源集聚到物聯網戰略性產業中去,比如這兩年開展的土地綠色通道政策,實際上給物聯網相關的產業化的用地指標已經超過500畝,通過這些政策的引導也帶動很多社會的投入。
上海物聯網發展的初步成果
在傳感器方面,產品和生產線都有一定的成果。在標準方面,上海不僅有關單位主導國家傳感器網絡標準制定和驗證示范,同時也是國際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累計有40多項上海單位主持或參與的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標準規范發布,或在國家或地方標準部門立項,也獲得了一些獎項。
在產業化方面,感知層、通信層以及應用層上都有一定成果。傳感器方面,包括CMOS的圖像傳感器,M2M的通信模塊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數一數二。應用示范是物聯網早期發展的重點工作,從應用規模來說,上海已經初步培育了6個百萬終端規模的應用示范工程,在化工危化氣瓶運輸上,上海超過4萬的氣瓶都安裝了RFID標簽,從灌裝到運輸到使用可以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監管。還有上海交通卡,是全國啟動最早也是應用最完善的,應用規模已經超過2000萬。
在應用成效上,很多RFID應用包括物聯網應用,都產生很好的應用效果。商業模式逐漸在成型,在上海市物聯網行業協會的主導下,從2013年開始每年評選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簡單回顧,集中體現在上海范圍內物聯網、RFID一些重點應用,危化氣瓶、交通一卡通,RFID,拓展到在長三角地區,設置門禁,覆蓋人群超過500萬,很多重點的應用各領域,工業方面,城市安全管理方面,智能交通,車聯網方面都是發展重點,2015年重點工程:智能制造、藥品供應鏈,農業生豬質量安全追溯都有大量應用示范成果涌現;經過這些年的培育,形成整個展業發展服務體系,在技術服務方面,上海物聯網中心,依托在嘉定企業標準制定、早起全國孵化,產業化,全方位服務。物聯網通信工作在開展,以上是上海物聯網發展的整體情況。
規劃
十三五規劃,非常有挑戰。十三五計劃將更多以需求導向,問題導向,跟著產業共同發展,很難事先規劃。今年很多新的技術涌現,包括可穿戴的設備;最后,作為上海來說比較受關注的一些應用類需求,比方說對大型人流的管控、監控,跟城市、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比如電梯安全,之前是圍繞電梯原廠做原廠維保的模式,后續會建立第三方服務平臺模式。上海有全中國最大的物聯網化工產業基地,大量物聯網工作要做,食品安全也是重點。最近圍繞醫療,在健康物聯網方面做比較多工作;從去年開始,資本對創新類產業越來越關注,投入越來越大,上海正在籌備一個500億規模的電路產業籌備,從芯片設計制造到裝備整條產業以及布局,將開展很多工作。
接下來,上海政府在政策層面有一些大的方向轉變。過去主要是以國資跟外資為主的產業資本的形態,從去年開始對民營資本,對創業創新雙創性有很大的轉變,一方面應國家戰略的要求,一方面上海有產業轉型的動力,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上海在過去外資或臺資產業比重超過90%,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共同發文,包括人才的引進,居住類的政策,創業的投資等等,領導非常關注。下半年領導開始密切調研物聯網核心技術的企業,我們也會開展很多創新創業的大賽。

總結
賀奇先生總結到:上海和深圳、北京比起來,希望有更多的參與化發展,上海基礎和優勢方面,傾向于做:
第一、基礎技術的公關,上海由核心技術芯片、電路上的優勢,RFID的芯片設計制造等,以及其他智能傳感器、后臺數據分析,都有優勢,這些方面不管是技術上、資本上還是政治上都會有集中投入;
第二、應用類的技術基層,包括技術的各個方面,比如機器人,包括傳感器、視覺、控制,需要多學科基層類的工作,在上海非常適合。
第三、平臺和服務型,化工的監控,健康醫療,基于上海原有較好的基礎和政府政務管控比較高的要求,前沿的思想理念,上海將以全球的視野,集中力量做一些比較大的事情。最近在重要的智能交通、停車方面籌備幾件有影響力的示范工程,集中力量做幾件比較有影響力的示范,他說他們希望有特色行業通過協會能共同參與進來。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