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秘書長:加快推進物聯網基礎標準建設
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如火如荼,軍容之盛。相應的各個行業與技術背后的標準化,顯得尤為重要。2016年4月7日,在上海張江舉辦的第九屆RFID世界大會上,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秘書長張暉博士以“加快推進物聯網基礎標準建設”為主題與會嘉賓,企業共同分享了物聯網產業的現狀,國內外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建設與進展以及標準組的下一步工作重點。

圖為: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秘書長張暉博士
一、物聯網的具體內涵
首先,什么是物聯網?
關于物聯網的概念,隨著技術的發展,在不斷的擴大與完善。物聯網最初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990年美國施樂公司發明了網絡可樂售飯機,利用傳感器技術,通過到網絡控制設備。1999年MIT初次提出了基于RFID的物聯網概念:“物聯網即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到了2015年,對物聯網又有了新的認識“利用感知技術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通過網絡傳輸以及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換和無縫鏈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目的”。此時的物聯網,已不僅僅只是一個網絡的概念。它的本質是通過感知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與物理世界密切結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度集成與深度應用。
二、國內外的行業現狀
國內外發展情況
2009年溫家寶總理視察無錫時提出“感知中國”。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了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國際上,歐盟、美國、日本等國都十分重視物聯網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同年歐盟委員會也向歐盟議會等機構提交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
Web 2.0之父提姆?奧萊里先生說“物聯網要為人類帶來超能力”。的確,物聯網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慧。例如:Uber的出現,使得乘客和司機不用再花很多的時間在無謂的等待和焦慮之中,他們通過定位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彼此的位置信息。2015年谷歌的董事長Eric Schmidt在達沃斯論壇指出“互聯網將消失,物聯網將無所不能”。國內外研究學者,各大企業一致達成共識:物聯網代表未來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需求多樣,必須進行標準化
物聯網的特點在于應用需求多種多樣,如物流管理、工業控制、健康管理以及智能家居等。基于不同的需求,技術的實現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工業控制和物流領域使用的傳感器參數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網絡規模也不一樣。因此,為了推動物聯網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對物聯網進行標準化。
對當前物聯網行業的判斷
1.大規模的應用臨界點即將到來。目前,物聯網并未大規模應用,近兩年的物聯網還只是處在轉折階段。
2.目前物聯網主要是行業定制應用為主。
3.物聯網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物聯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各種技術需要經歷廣泛融合的過程。
4.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通用性較強的技術平臺。華為liteos,阿里云等,各大企業都想構造自己的物聯網生態。
5.物聯網基礎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雙線并行。國家層面要對行業進行頂層研究,然后再逐步推向基礎性應用。其次,物聯網應用的多樣與碎片化又要求從各應用中提煉出共性的東西再指導頂層研究。這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線并行,建立物聯網基礎標準體系。
三、物聯網基礎標準體系的建設
在2010年國家物聯網技術標準成立之初,物聯網標準化就開始進行了。物聯網標準體系分為總體共性標準、感知層標準、網絡層標準、服務支撐標準以及應用層標準。物聯網國家基礎標準工作組主要負責總體共性標準的設計和研究。每個大的標準模塊下又細分很多小的標準體系,例如感知層標準下面又細分數據采集、短距離傳輸和自組織組網以及協同信息處理和服務支持。依次往下再細分成更小的標準模塊。

國家物聯技術標準工作組的工作模式

首批在研技術標準

物聯網標準化工作程序分為預階段、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批準、出版、復審以及實施階段。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與六域模型。六域分別為:目標對象域、感知控制欲、服務提供域、用戶域、資源交換域以及運維管控域。

國內標準化工作也逐步走向并引領著國際標準化,ISO組織在國際標準化的過程中就應用了中國的六域模型。
四、國外物聯網標準化的進展
國外爭對物聯網的不同結構層,不同技術相應產生了大量的標準化組織。比較有影響力的主要有三大標準組織:ISO標準工作組、ITU標準工作組以及IEEE標準組。
ISO/IEC JTC1 WG10的工作范圍:
v 開發和定義JTC1下關于IoT的詞匯;
v 制定IoT參考體系架構和模型和其他IoT基礎規范;
v IoT標準化分析工作;
v 與JTC1、ISO、IEC等正從事IoT工作的組織建立聯系;
v 與JTC1、ISO、IEC等組織分享和交流物聯網方面的信息;
v 關注物聯網的法規、市場、產業和技術需求;
v 制定物聯網方面的基礎規范,特別關注JTC1其他子工作組沒有關注和沒有能力制定的標準。
ISO標準化工作:
v ISO/IEC 30141《物聯網 參考體系結構》;
v ISO/IEC 20924 NWIP:《物聯網 詞匯和定義》;
v 新工作項報告:物聯網互操作性;
v SRG1:物聯網標準分析;
v SRG2:物聯網網絡層技術;
v SRG6:物聯網案例;
IEEE P2413標準化范圍:
v 定義物聯網框架,包括物聯網不同域的描述、定義以及相同特性的識別;
v 定義不同域相互關系的參考模型和公共要素;定義參考體系結構;數據抽象的“藍印”和信息安全。
五、下一步標準化組織的工作重點
為了加快和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物聯網標準化組織下一步出臺相關的職業技能考評,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和企業、城市,園區對接建立標準化工作平臺,進行物聯網系統標準化評估。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