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入華三月處境尷尬 部分功能無法實現
今年2月蘋果支付Apple Pay正式登陸中國之初,曾一度火爆至服務器“癱瘓”。三個月過去,記者走訪卻發現消費者熱情減退,使用者寥寥。那么為何這個當初被稱為最安全、快捷的支付方式如今卻遭受冷遇?
可用場景并不多
記者近日探訪了Apple Pay的使用情況,發現很多市民及店家反應Apple Pay熱潮已經褪去。
中午時分在市區一家太平洋咖啡,雖然收銀臺邊就安貼著蘋果支付的標識,但在記者逗留的半個多小時里,共有十二撥客人消費買單,卻無一人使用Apple Pay。
此外,記者實地走訪長寧天山某購物中心的20家商戶,其中絕大部分商戶都配有銀聯POS機,但僅有兩家新開業的商戶配備的POS機上標有銀聯云閃付“Quickpass”的標志,能夠使用Apple Pay支付。
而相比之下,配有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POS機的商戶在這20家中就占了10家,以餐飲類商戶為主。
據權威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支持NFC支付的銀聯POS機約600萬臺,占全部POS機比重約三分之一。性比前期通過大規模投入且已經占據了大量商戶收銀臺的支付寶和微信來說,劣勢明顯。
“沒有動力去用它”
“Apple Pay剛上線時,來使用的消費者比較多,因為當時很多銀行都推出了優惠活動,尤其是首單優惠,現在使用量有所下降,可能是因為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優惠了。”一家屈臣氏的收銀人員告訴記者。
“上線第一天我就綁定了,算是趕時髦,但后來在國內其實一次也沒用過,倒是去國外出差時用過一兩次,”市民李小姐說,“在國內大家基本習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了,用Apple Pay支付也沒有優惠活動,所以沒有動力去用它。”
記者了解到,在諸如麥當勞、星巴克等場所,很多市民更愿意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來購買商品。原因很簡單,用這兩個第三方支付工具,都可以滿額減免。
由于Apple Pay支付在推廣組織上存在難點,商戶推廣的重任自然落到了銀聯的頭上。據悉,目前銀聯閃付的費率在0.38%-1.25%之間,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收費均在0.6%-2%之間。但今年支付寶、微信支付在補貼上加大力度,給予商家費率三折優惠,如此一來,微信支付、支付寶的費率降至0.18%-0.6%,對于商戶的誘惑力就更大了。
無卡取款“看上去很美”
除了滿足日常的支付需求之外,Apple Pay上線之初的賣點之一還在于可在ATM機上實現無卡取款。但記者來實測后發現,這一功能的使用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目前,已知可以實現無卡取款的銀行包括光大銀行、建設銀行以及招商銀行。記者首先來到招商銀行,在ATM機的插卡口下方帶有讀卡區域標識,證明這臺ATM機是支持非接交易的。按照屏幕中的提示操作,將手機靠近讀卡器,但遺憾的是最終ATM機提示讀取失敗交易取消。此后記者來到建行,在鍵盤旁邊有明顯的讀卡區域,在選擇非接IC卡業務后記者按照提示將手機放置在了讀卡器上方,不過屏幕上仍顯示讀卡失敗。
最后在光大銀行ATM機上,短暫的讀卡后界面成功進入“查詢/取款”,也就是說,以上三家銀行中僅有一家銀行可以成功使用Apple Pay無卡取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