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移動支付正式進入“軍閥混戰”

支付領域的暗流涌動從未停歇。
隨著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國內的移動支付領域中相繼分得利益,“移動支付端”這塊肥肉不僅讓互聯網巨頭與電信營業商開啟了激烈的份額爭奪,手機廠商也對這個領域垂涎欲滴。2015年底,三星支付與apply pay相繼進入國內市場,迫于壓力的銀聯選擇聯手蘋果、三星狙擊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獨立支付陣營。
在銀聯相繼與三星、蘋果等多家硬件廠商合作開拓NFC移動支付后,支付寶也向硬件廠商拋出橄欖枝。5月20日,支付寶正式宣布與三星達成SamsungPay相關合作。合作之后,支付寶能夠像銀聯系一樣,實現在黑屏、鎖屏情況下直接進入支付。至此,“軍閥混戰”的“合縱連橫”局勢正式拉開序幕。
兩大派系的內爭外斗
從目前來看,用于移動支付的硬件設備主要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具備支付功能的智能手環3種類型,技術則以NFC近場支付和二維碼、條形碼掃描兩種方式為主——前者的代表是中國銀聯與電子巨頭,后者則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1.外斗——銀聯系vs第三方獨立支付應用
對于當前的移動支付市場來說,攻守之勢是明顯的。“坦率地說,線上市場我們已經掉隊,線下市場我們也無險可守,經營模式面臨著顛覆性改變的風險。”這是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今年年初的內部信念賀詞中的警告。顯然,這不是在示弱或激勵,而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支付寶與微信等第三方獨立支付巨頭的崛起動了銀聯的奶酪。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15年移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通過掃二維碼進行支付的占比為24.8%;而在終端設備上(例如POS機、手機刷卡器等)刷手機(即NFC近場支付)的占比約為16%。而2015年度國內線上支付平臺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占據了47.5%和20%的市場,銀聯在線拿到的份額僅為10.9%(艾瑞咨詢數據)。
銀聯系雖然在線上失去了先發優勢,占據相對較小的市場份額。但相較而言,阿里巴巴和騰訊則缺乏在線下網點支付終端的布局和掌控。隨著Apple pay與Samsung Pay等電子巨頭的加盟,線下支付市場隨即被NFC閃付技術引爆。各種手機品牌“Pay”的相繼接入將依托銀聯平臺擠入移動支付大潮。那時,將形成一股“智能手機+NFC+金融IC卡”的組合,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獨立支付展開正面對抗。
2.內爭——支付寶vs微信支付
在騰訊與阿里巴巴集團的移動支付大戰中,兩家公司顯然都擁有制霸的抱負。對于一直屈居移動支付市場第二寶座的微信支付,一直穩坐第一把交椅的支付寶或許在市場份額中仍具有絕對優勢,但這種優勢正在被一點點的蠶食,尤其在一些線下商標、移動出行、自動售賣、紅包收發等場景下,微信支付甚至開始超越支付寶。
據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騰訊去年的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增長了近一倍,從2014年的11%增至20%。與此同時,支付寶的份額則從82%下滑至68%。雖然未透露具體的數量,但騰訊表示,該公司2015年的移動支付月活躍訪問用戶較上年增長了近六倍。目前,支付寶的月活躍訪問用戶超過4.5億人。鐵打的市場,流水的江山,雖然支付寶的江湖地位在短時間內仍難以撼動,但此次與三星支付的結盟從一個方面反應出了支付寶對于行業地位或將動搖的隱憂。
在支付寶+三星的組合形成后,三星擁有的幾億智能手機用戶以及三星支付的天然技術優勢都將給支付寶帶來極大的想象空間。而競爭對手微信支付則極有可能加強和蘋果公司的合作,畢竟,由于滴滴的大股東是騰訊集團,很有可能會配合騰訊微信支付的戰略行動。
3.搶食——三星支付vs蘋果支付
自去年底,三星支付與蘋果支付便先后落地中國,并與中國銀聯展開合作全面進軍移動支付領域。手機廠商陣營被認為是國內移動支付的最大變數,通過借助全球兩大智能手機廠商,銀聯擁有了可更多覆蓋手機終端支付的武器彈藥;而通過與銀聯達成合作,三星支付和Apple Pay獲得了數億的中國銀聯卡用戶。
無論是三星支付還是Apple Pay,他們進入中國之后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夾擊下,搶到屬于自己的蛋糕。正面進攻難免以卵擊石,Apple Pay選擇了銀聯作為合作伙伴,三星支付則一面聯姻銀聯,一面交好支付寶。作為三星開放戰略的重要一步,這意味著三星支付未來的使用場景會更豐富。
同為外來的和尚,三星無疑是蘋果的死對頭。硬件方面,三星在智能手機中占比不可小覷,曾一度坐居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第一的寶座。技術層面,三星支付依托MST(磁信號安全傳輸技術)令其支持幾乎市面上所有的POS機終端,較蘋果Apple Pay使用也更為廣泛。在中國,大概有1500萬臺POS機,其中支持NFC功能的POS機只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因為傳統的POS機終端中,并沒有NFC模塊,這使得僅支持NFC功能的支付應用的使用范圍大大受限,而蘋果支付理論上只能在三分之一的機器上使用。但三星的MST技術可以讓中國最低端的POS機也能用三星的支付,而無需額外花錢進行升級。這意味著Apple Pay在應用的廣泛性上存在硬傷。
不過,而相比三星,蘋果則首先與運營商進行合作,獲得硬件和軟件上較大的控制權,因此,蘋果不需要經過運營商的許可,直接向用戶提供移動支付服務ApplePay。而對于三星支付,目前為止沒有一家主流的手機運營商宣布預安裝該服務的應用程序,這意味著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安裝,附加操作可能會對用戶的使用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星支付此次選擇擁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支付寶作為合作對象,使得三星支付在與蘋果支付的競爭中或許會贏得更多的潛在用戶,這為其增添了有力的籌碼。
最后
科技在不斷的進步,競爭也日益激烈。銀聯所引導的手機NFC浪潮或許會動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掃碼支付方式,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應用與三星等手機廠商的頻頻聯合,可視為目前兩大主流支付方式競合的破局之道。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是一場支付功能領域的革新。
互聯網時代的多元化或許不會讓“軍閥混戰”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但合縱連橫之后注定會給用戶帶來更智能便捷的支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