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汽車談移動互聯是未來30年最深刻的商業思想
與幾乎所有人的認知相反,我們現在才剛剛站在移動互聯網新時代的大門口。
從1975年PC誕生到2007年iPhone誕生,這30年是基于PC互聯網的商業社會;從2007年到2016年這10年是商業社會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過渡的10年,這10年也是云計算和大數據崛起的10年;以2016年7月阿里和上汽聯合推出的互聯網汽車為標志,未來的30年才是真正的移動互聯網世代,商業社會的主要基礎設施也將過渡到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則將從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汽車過渡到更多品類。
在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將重新開始。商業社會邏輯將被重新設計,移動互聯將是未來30年最深刻的商業思想。
把PC應用搬到手機上,這不是移動互聯體驗
隨著iPhone的興起,過去十年間一個特別時髦的商業策略叫移動互聯網化。簡單地說,就是把PC上的一切一模一樣的搬到智能手機上,特別是近五來很多互聯網巨頭公司都爭相“移動互聯網化”,為此衍生出了很多復雜的技術。
但把PC上的應用軟件換成智能手機上的APP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化。最典型的就是PC郵箱和手機郵箱的體驗一模一樣,背后反映的就是手機應用的邏輯與PC軟件的邏輯也是一模一樣,用戶使用的行為邏輯也是一模一樣,只是移動端更加方便了而已。
但PC軟件的邏輯是什么呢?典型的PC軟件邏輯就是大數據量、串行處理、孤島和中央管理。首先說大數據量,因為PC是基于有線互聯網,相應的PC軟件也被默認設計為可處理大數據量文件。其次說串行處理,最典型的電子郵件和Office文檔都是單次單人處理,無法多人同時訪問、編輯和處理,相應的PC軟件也是這個思路。再次是孤島,在PC時代需要連網線才上網,大部分情況下每臺PC是獨立工作。第四是中央管理,顯然基于CPU中央處理器的PC把“中央處理器”的思想帶到了整個商業社會的邏輯中。
而移動互聯網的邏輯跟PC的邏輯正好相反。在移動互聯網上跑的是小數據和小數據量文件,不論是智能手機存儲空間、還是移動互聯網的資費和互聯互通能力,都不能承受大數據量的“奢侈”移動。而移動互聯網給了人們可以并行、并發和共享式處理數據與信息的方式,在這方面微信是一個雛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終端是永遠在線的,這完全不同于PC的“孤島”思維。而且移動互聯網是典型的P2P和多對多網絡,在這里沒有“中央處理器”的概念,所有人都可以隨時一對一通話也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廣播給全網。
現在有很多APP,但真正能夠流行起來的少之又少。背后一個隱性的原因,就是這些APP都是按PC邏輯設計的,業務流程也是PC時代的思想,導致與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習慣相悖,所以遭到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拋棄也是情理之中。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說,Facebook等是最后一批傳統互聯網長出來的偉大企業,乘著移動互聯網的東風沒有掉隊,而移動互聯網到今天還沒有成就過一家偉大的公司。這其實說的就是PC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不能直接復制到移動互聯網上。
互聯網汽車是新智能硬件,這個理解很重要
撇開智能手機不說,先說7月6日阿里與上汽剛發布的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王曉秋在發布會上一個勁兒強調,不要因為榮威RX5內嵌了10.4英寸高清電容屏,就把互聯網汽車理解為在車里裝了一個Pad,就叫互聯網汽車。此外,很多人在一聽到“互聯網汽車”這個詞的時候,往往第一反應就是無人駕駛。
也許是阿里和上汽無法給他們的聯合創造物找了一個更好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互聯網汽車其實是一種新智能硬件。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把阿里操作系統YunOS for Car直接內嵌到車里,車身為硬件、YunOS及其應用為軟件,形成了一個軟硬一體的新品類,從這個描述應該把互聯網汽車歸類為智能硬件。
馬云在阿里上汽互聯網汽車發布會上說,“今天手機80%的功能跟打電話、通信沒有關系,未來汽車加入YunOS操作系統后,80%的功能也應該跟交通沒有關系。”這說的就是互聯網汽車在遠離汽車的功能。而無人駕駛是一種汽車的功能,并不代表汽車的智能化。馬云說,“未來所有的汽車都有無人駕駛的功能,但并不是所有(汽車)都要進行智能化。”
盡管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體驗跟智能手機比較相似:比如可以直接在車內利用語音與車交互,語音成為車內的第一人車交互方式;又比如王堅一直強調這是一款永遠在線的車,車載YunOS操作系統與外界的移動互聯網保持持續連接,可以隨時連蝦米音樂;再比如可以通過車內的互聯網應用與服務,隨時連接外界的咖啡館訂購咖啡等等。
但一個顯著的區別是,過去是人在車內用手機做這些事情,實際上是手機系統與車載系統兩張皮,而現在是把手機系統與車載系統二合一,直接嵌入車體內。這在很多人眼里是看似不大的變化,馬云卻說“這是一個劃時代里程碑的開始”,為什么呢?如果你把互聯網汽車當汽車看,確實變化不那么明顯,但如果你看互聯網汽車當智能硬件看,結果可能嚇你一跳。
首先,不要問阿里YunOS與上汽的合作是否排它,這是傳統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且看阿里YunOS已經授權給很多合作伙伴開發各自的深度定制版本,像魅族就在YunOS的基礎上定制開發了自己的版本。那么,阿里完全可以把YunOS for Car開放給魅族這樣的手機廠商,魅族再自己選擇汽車廠商合作伙伴開發定制魅族版的互聯網汽車。
王堅在回答與上汽是否為排它性合作時,強調手機產業的教訓在于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最后的利潤都被蘋果和三星吃掉了,這是產業管理的問題,“我們要避免犯這個錯誤,我們為這個產業做出我們的模式來。”什么模式,王堅沒有說,但把YunOS for Car開放授權就是一種選擇。
那么對于上汽呢?花兩年時間與阿里合作研發互聯網汽車,僅僅是為了多賣幾輛車嗎?當然不是。一方面上汽率先進入互聯網汽車品類,通過前期的研發理順了后端產品生產制造流程的再造,至少保持了在整個汽車行業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領先性;另一方面,上汽也為未來的想象空間打下了伏筆,如果YunOS for Car可以授權給智能手機廠商,為什么不能授權給上汽呢?未來的上汽會不會不再是一家汽車制造商,而是汽車操作系統和軟件服務開發商?又或者把自己變成汽車行業里的阿里巴巴,搭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和拉起一個大生態?
所有的這些想象,都是基于一個假設,那就是互聯網汽車是智能硬件而非汽車,圍繞移動互聯網重新設計商業邏輯與商業模式。忘掉智能汽車是移動互聯網數據和服務入口的說法吧,那是PC互聯網時代的思維,移動互聯網是顛覆性的玩法。
郵件與文檔的再造,讓企業組織形態大變革
再說回智能手機。在過去40年間,PC時代兩大基礎性工具——郵件和Office文檔——定義了整個商業社會的溝通與運營方式,也相應定義了企業的組織形態——金字塔。在過去10年間,IT廠商試圖把PC時代的郵件與Office文檔一模一樣的搬到手機上,還為此創造了非常復雜的技術,比如桌面虛擬化。
然而一些前瞻性的大公司,已經開始意識到這樣做是不行的。當然,這種意識在很大程度是被用戶倒逼的,特別是90后和00后的崛起,他們已經接近于完全生長于移動互聯網上的一代。他們已經習慣了各種社會媒體和APP的溝通方式,他們要求并行、并發、共享式等的真正移動互聯網體驗。
2016年6月7日,IBM在北京召開了以“認知社交新紀元”為主題的Connect 2016大會,在會上推出了IBM Verse移動商務社交平臺。簡單的說,IBM Verse就對Lotus Notes企業電子郵箱的再定義,把基于人工智能的認知計算、IM即時通信、在線社交、團隊協作等引入電子郵箱,是一個圍繞移動互聯網用戶習慣而重新設計的產品。
比如一個企業員工一天能收到200多封郵件,這在企業里再正常不過。那么IBM Watson通過自然語言識別和機器學習等對這200多封郵件進行預讀,可以自動完成合并同類項、把前后關于一個項目的郵件整合起來、推薦閱讀優先級等,還可以基于這些判斷打通上下游的人員以IM方式直接溝通。該員工還可同時看多個郵件,在郵箱里與多人同時溝通等。
如果需要多人同時共享編輯某個文檔,則可以采用IBM Connections Docs,這是一個對文檔進行重新定義的云服務。IBM Connections Docs 把文檔變成了社交型在線協同工具,可兼容多個瀏覽器,通過在線訪問以云方式處理文檔、電子表格和演示文稿,提供實時協同編輯,所有相關人員可在同一在線文檔上評論甚至參與討論。
無獨有偶。在6月底,阿里與暢捷通聯合發布了針對阿里郵箱的“Mail+”戰略。暢捷通的產品工作圈是是一款企業移動辦公平臺,內含企業經營管理所需的各項專業服務,基于工作場景應用集成了公告、審批、任務、工作報告、簽到、電話會議等各種企業互聯網應用。雙方在探討把產品打通,“郵箱還叫郵箱,但是它會變得不一樣。”阿里郵箱負責人張紫徽說。
傳神語聯網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神語聯網)是一家聚集了來自全球的近80萬名譯員及1000多家翻譯公司,目前是亞洲第3、全球第19位的多語言信息處理服務商。傳神語聯網基于IBM Connections Docs開發了云端在線翻譯協作平臺Tbox,大幅提高了全球譯員的協同工作效率。
傳神語聯網高級副總裁藺偉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企業邊界的消失,大規模跨企業、跨產業、跨社會的協作將成為新的工作和組織方式。眾包和兼職工作、自由工作者、專業化分工以及人才短缺等都導致一家企業難以具備所有的能力,因此需要打開企業邊界,以社會化方式辦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原先的金字塔型的公司結構和產業結構,也將變成魚群式、蟻群式或鳥群式等無組織邊界但又可柔性化適應外界變化的模式,在線協同文檔就在這個轉化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總結起來,互聯網汽車、社交郵箱、在線協同文檔,這些都是圍繞移動互聯網用戶習慣而重新設計的產品,不論對于阿里、上汽還是IBM來說,都想成為站在移動互聯網大門口的新物種。而他們之所以能捕捉到新時代的苗頭,無非是因為對用戶反饋的響應,或是收集到用戶行為大數據。
不論原因怎樣,結果是那些有實力的大廠終于開始認識到移動互聯網不是PC互聯網,PC互聯網時代的產品需要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被重新設計和重新定義。由此而說,移動互聯是未來30年最深刻的商業思想,在這個思想基礎上才有可能誕生下一代偉大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