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支付時代 銀行卡閃付功能如何“收買人心”?
上個星期,二維碼支付成功獲得了國家的認可,藉于此,數字支付行列又多了一個“猛將”,自之前的Apple Pay,Samsung pay之后,二維碼支付地位不斷提高,這也給了傳統銀行卡一定的沖擊,雖然在之前銀行卡“閃付”功能便被宣傳得如火如荼,但受眾仍然對其存有戒心,尤其是在不需要密碼支付的情況下,人們難免會擔心銀行卡丟失造成的財產損失。
其實,支付手段的多樣化恰是反映了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多樣影響,自從微信與支付寶流行開始,數字支付便緊密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今年以來,菜場、公交車、超市、醫院均推出了銀行“閃付”服務,而且使用“閃付”功能的顧客均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優惠,不禁讓人按捺不住欣喜的心。
恰逢“8.8”,微信支付寶“無現金日”開啟,這無疑是給傳統銀行的一大沖擊,不管是手機與銀行聯動推出的支付活動,還是銀行卡本身的“閃付”功能,都在“掃碼支付”的沖擊下很難實施?
“銀行卡閃付”為何不討喜?
正所謂任何一種支付方式都會有著自己的局限,銀行卡容易丟失,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也可能出現盜號的情況,銀行卡閃付推出了那么久,也只在公交上應用得比較多而已,人們在超市或者其他的地方購買物品,似乎更加相信支付寶或者微信,這是為什么呢?
誠如手機的可攜帶性,“一個手機走遍天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另外,支付寶與微信都涉及九宮格解鎖與密碼解鎖,人們會相信其更加安全,而盜號的情況雖然會出現,但手機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密碼解鎖,就算盜了號也不會對資金形成風險,而開通了“閃付”功能的銀行卡,一旦丟失后便失去了保障。
此外,“閃付”每天限定只能刷1000塊錢,這在“防盜”的同時,也給用戶本身造成了極大的不方便,如果在超市購物超過了1000塊錢,還是要使用其他的支付方式,豈不是自找麻煩?
銀行卡“閃付”如何收買人心?
網上支付與傳統銀行支付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競爭關系,支付寶支付是線上支付最為流行的一種方式,通過綁定銀行卡便可以任意支付,而在銀行卡“閃付”方面,雖然讓銀行卡的功能不斷擴大化,但始終不能替代“線上支付”給人帶來的快感。那么在之后“閃付”若想進入更廣闊的市場,又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打破“卡只是卡”的局限。銀行卡本身的作用除了存取錢還可以有很多用途,例如銀行卡實名制替代身份證,門禁卡,銀行卡上設置專門二維碼,提高其安全性,在未來可以在手機設備上安裝“隱藏銀行卡”的信息,出門可以不帶卡,直接將銀行卡信息掃描到手機上,在支付時也可以直接掃取銀行卡的信息。
其次,提高銀行卡的消費安全性。消費者的擔心無非就是怕卡被盜取錢遺失的情況,銀行可以設置匹配信息,就如車會與車鑰匙配對一樣,可以利用“一物降一物”的方法,除了在卡上設置二維碼,也可以做另外一個類似卡的東西,兩者相匹配才可使用閃付功能,而且要對本人的信息反復核實,當然在銀行卡上設置指紋信息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最后,與一些合作商推出“閃付會員活動”。恰如微信與支付寶的“無現金日”,銀行卡“閃付”也可以每個月設置會員日,因為目前消費者特別青睞人造節日,不管是信用卡、會員卡都能在固定的某天得到特別的優惠,如果銀行卡在閃付功能上如果有這類的活動,也可以將其“招牌”打出去。
不管怎樣,銀行卡“閃付”功能最主要的是將付款與互聯網掛鉤,在這方面,如何制作出更完美的卡,如何讓消費更安全便是傳統銀行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傳統銀行面臨轉型,若其相對的功能都沒能趕上時代的腳步,便很難獲得消費者信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