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關注支付安全 官員稱支付病毒讓人防不勝防
9月19—25日,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舉行。9月20日,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陳士渠現身由阿里在武漢舉辦的“錢盾全民防騙公益論壇”,詳細揭秘電信網絡詐騙,“看起來是簡單的問題,如今為何卻成了全社會的公害”。
如今信息網絡發展很快,便利了社會公眾的生活,包括消費時支付體系所帶來的便捷。陳士渠指出,電信網絡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并被犯罪分子利用,有些漏洞沒有及時得到彌補。“比如說手機實名制的問題,最近這3起致學生死亡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機號沒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沒有實名,(警方)追查起來非常困難!”
針對最近比較突出的支付安全特別是第三方支付,陳士渠透露,第三方支付發展很快,“比如說發放一些POS機也沒有用真名,也被犯罪分子利用,追查起來也很困難。”電信網絡詐騙許多是從國外打電話給受害者,顯示的是大陸公檢法的電話,而且掌握受害者的個人信息。有很多人上當受騙,一旦被騙,基本上是傾家蕩產。
陳士渠進一步解釋:犯罪分子專門有個POS機可以改裝。正常刷卡的時候會把信息記錄下來,然后把持卡人的賬戶和密碼發送到指定的郵箱里。再把POS機賣給商戶,這個商戶可能不知道,以為他在進行正常的收款,但實際上每個刷過卡的信息已全部被發到指定的郵箱里面,犯罪分子就從郵箱里面知道賬戶里面有多少錢。他不去取,反而賣給別人,這張卡有密碼,里面有50萬塊錢,你給我10萬或者20萬,我賣給你。公安機關追查的時候很困難,他到底怎么獲得的這個密碼?POS機在發放過程中有漏洞,不能被人加了這么竊取個人持卡信息的東西還發現不了。
“像支付安全并不是每個人可以弄得很清楚,犯罪分子就利用這些漏洞把大家的錢騙走了,確實單純依靠群眾去防范很難。我們出去購物買東西的時候,不可能再去問POS機有沒有問題?所以相關部門對POS機的監管有難度,這個東西應該去進行防范。”
談及詐騙電話“隨便改號”的問題,陳士渠堅稱,“應該也從技術上進行攔截。”他反問,“從國外打過來的電話,憑什么顯示的是國內公檢法的電話?”
“單靠個人防,防不勝防。”陳士渠舉例說,像病毒木馬的問題,不點鏈接就不會被感染,但是被感染了就要有技術措施,手機上要安裝安全軟件,比如阿里巴巴的錢盾。而在有些情況下,就像POS機刷卡,老百姓防范意識再強也防不住,正常去買東西POS機有問題,POS機也拆不了,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研發技術防范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