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制造大會暨Sensor China在滬成功舉辦

SensorChina開幕大會現場盛況
9月12日,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SENSOR
CHINA)開幕式暨全球智能制造大會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舉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傅新華、市科委副主任干頻、嘉定區副區長沈華棣、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院士等出席會議;此外,來自企業的主題演講嘉賓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楚慶、霍尼韋爾大中華地區研發副總裁及首席技術官張大可、上海國際汽車城董事長兼總經理榮文偉、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衛華等。
刁石京司長指出,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傳感器產業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到“十三五”末,全球傳感器市場接近3000億美元,國內傳感器產業發展備受重視。作為行業管理部門,工信部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半導體傳感器產業的發展:一是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逐步構建高水平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強化產業鏈的上下游合作,提升傳感器集成化、智能化的水平;三是推動建設半導體傳感器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以制造工藝為紐帶,連接設計與應用企業,支撐產業發展;四是構建產業鏈的標準體系,促進產業快速有序發展;五是支持行業聯盟的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機制咨詢、政策引導等服務支撐。
華為副總裁楚慶先生指出,作為全球第一個廣域物聯網標準,窄帶物聯網(NB-IoT)有望改變上述窘境,真正為物聯網開啟大門,突破其發展緩慢的瓶頸。據介紹,NB-IoT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故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窄帶物聯網的三大優點是:海量連接、深度覆蓋、超低功耗。此外,窄帶物聯網的連接點數超過4G的100倍,足夠滿足未來物聯網中大量設備入網的要求;信號覆蓋能力比LTE提升了100倍,地下管道等信號難以到達的地方也能覆蓋;其功耗更是低至兩節干電池就可工作十年,這也帶來了低成本的優勢。楚慶還強調,促進物聯網產業創新和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是標準和生態。在他看來,標準對催化一個產業是具有決定作用的,沒有標準就會導致產業混亂和產品成本居高;生態則讓傳感器可以深入到細分市場,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未來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可能來自于物聯網產業。
霍尼韋爾中華地區研發副總裁及首席技術官張大可先生在演講中分享了霍尼韋爾作為國際傳感器巨頭,堅信在物聯網的世界,智能傳感器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傳感器的外延更應不斷擴大,因為整個物聯網的世界就是在產生數據,而基于傳感器產生的各種應用更是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智能傳感器網絡,更加豐富多元的應用,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提高運營效率。在他看來,家居、樓宇、工業等傳統行業的發展前景良好,并認為制造業和交通運輸將成為今后5年物聯網產業的投資重點,霍尼韋爾將與合作伙伴、客戶一同利用新技術助力各行業更加高效發展。
上海國際汽車城董事長、總經理榮文偉先生則總結了未來汽車行業即將產生的四大巨大變化,分別是(產品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使用層面的)共享化。據介紹,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是將嘉定作為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致力于打造六大功能性服務平臺,分別為:前瞻技術研發平臺;標準、規范研究制定平臺;產品技術測試認證平臺;數據與信息安全平臺;產業孵化、創新集聚平臺;國際交流平臺。目前已引進了蔚來汽車、上汽集團、百度、阿里以及很多關鍵零部件的企業,旨在攜手共同促進產業發展。
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衛華先生則提出了“I—Automation”的概念,強調信息的智能化、控制精益化、人和機器新的協調;并認為,由于機器代替人工,未來的人類將主要從事更加有創造性的工作,并有更多的娛樂時間。他總結到,智能制造是將來5—10年非常好的發展機會;其次是大健康,因為中國人多,老齡化問題逐漸顯現;第三是娛樂行業,人在有房有車并且工資上漲的同時,會考慮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大會開幕式的最后環節,特別邀請到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杜品圣先生主持了圓桌論壇,就智能制造的概念和具體規劃進行了專業解讀。專家們共同探討了智能制造以及傳感器技術的未來發展,大家一致認為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傳感器產業也將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