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物聯網銀行將扮演三種角色

近日來,金融業的轉型成為政府機構的熱門議題。
面向物聯網時代,中國金融業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風景?明天的銀行會成為什么樣的所在?我們和金錢之間的關系又會發生怎么樣的轉變?
知名的企管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認為,物聯網將提供銀行大量數據和以數據為核心的客戶洞察。銀行將可以向客戶提供各項建議和服務,未來的“物聯網銀行”將可能描繪出以下兩個情景:
情景1:2019年,日本東京
下班準備從辦公室開車回家的時候時,佐藤由美發現儀表板上的警示燈正在閃爍,她思索著該如何把車送去檢查修理,以及接下來可能要面對的昂貴的修理費。這時候,手機出現來自銀行的信息。原來銀行已知道了她的車子出了問題,主動為她提供了兩名修理師的報價和可預約時間,還為修車經費的來源做建議。銀行建議她,可以減少6個月的度假基金儲蓄,把這些錢挪來支付維修費用。
情景2:2021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
100多年來,約翰馬丁的家族一直在農場中種植小麥。遍布農場各角落的傳感器正在監測農場運作的各個細節,包括土壤和農作物環境、施肥情況、家畜健康,甚至是約翰的卡車和農業設備的使用情況。約翰通過這些數據更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農場,而他的開戶銀行也藉助相同的數據,評估農場資產和設備的價值、預測可能的產量,并據此不斷調整提供給約翰的貸款資金。
其實這些場景也不全然是預言,有些畫面已經陸續在地球上出現。
土耳其擔保銀行 (Garanti Bank)是土耳其第二大的私人銀行,主要業務包括養老金、生命保險、租賃、保理、經紀及資產管理。在土耳其擁有936家分行,和 1200萬名客戶。現在,這家銀行已經推出了一項名為“iGaranti”的移動應用服務(APP)。從掌握客戶的各項消費理財行為數據出發,為客戶發送各種喜愛的商品特惠信息提供省錢對策,并且從客戶的消費方式估算其賬戶月末余額。
物聯網銀行其實已經開始初試啼聲,也展現了物聯網對于金融界帶來的巨大潛力。
未來十年,全球至少會再有200 億個傳感器連上物聯網,從家電到工廠里的機器,甚至農作物和牲畜。每一個傳感器都將提供穩定且大量的數據,對銀行來說,物聯網將提供前所未有的大量數據和以數據為核心的對客戶的洞察。無論面對個人或企業,銀行都可以向客戶提供與其日常生活內容緊密相關的洞察、建議、產品或服務。
從各方的發展看來,未來的物聯網銀行,將扮演以下三種角色:
一、顧問:提供訂制化的建議,滿足客戶各項金融需求。
二、平臺:與各企業聯盟,提供各種高附加價值的服務以吸引客戶。
三、網絡:與各種服務供貨商網絡串聯型成更大的網絡,跨出現有銀行的定位和既有商業模式。
所以,未來物聯網銀行的三大關鍵競爭力將會是:
聯結力:與各產業生態系統中的合作伙伴緊密攜手,將產品和服務整合進客戶生活。比如與其他金融服務機構、移動支付商、政府單位、電信公司、甚至便利商店的聯結。
洞察力:通過數據分析來洞察客戶,提供完整、個性化的客戶體驗。
運籌力:整合新的內外部通路,發展出相互緊密聯系的網絡,提高業務運籌力。
在物聯網的推進下,銀行的消費者顯然會變得更挑剔,對銀行的服務會有更多期待。“物聯網銀行”在龐大數據流的推動下,不僅可以預測客戶需求,還能積極響應客戶不斷變化的各種情況,并提供相應解決方案。
簡單的說,在物聯網時代,銀行將成為顧問、服務商和生活資源平臺這樣三合一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