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解讀一個新IBM的平臺戰(zhàn)略:云、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

作者:寧川
來源:ITValue
日期:2016-11-03 09:11:29
摘要:現在,一個新IBM正在浮出水面。在IBM的2015年財報上寫道:“今天的IBM已經不僅是一家‘硬件、軟件與服務’公司,而轉型成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與云平臺公司。”在公司100多年的歷史上,IBM第一次稱自己是一家平臺公司。IBM首席財務官MartinSchroeter在2016年第一財季電話會議中說,公司的成功將依賴于構建平臺,合作伙伴與生態(tài)系統至關重要。

  IBM董事長及CEO Ginni Rometty

  現在,一個新IBM正在浮出水面。在IBM的2015年財報上寫道:“今天的IBM已經不僅是一家‘硬件、軟件與服務’公司,而轉型成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與云平臺公司。”在公司100多年的歷史上,IBM第一次稱自己是一家平臺公司。IBM首席財務官MartinSchroeter在2016年第一財季電話會議中說,公司的成功將依賴于構建平臺,合作伙伴與生態(tài)系統至關重要。

  如今,起源于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已經成為IBM貫穿一切的戰(zhàn)略思維,芯片、硬件、軟件、安全、大數據與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說已經全部平臺化或正在平臺化。而這平臺化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面向行業(yè)應用場景的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其中認知解決方案主要指包括Watson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技術在內的大數據及高級分析。

  2016年10月,IBM舉辦了首屆世界Watson大會。IBM董事長及CEO Ginni Rometty在會上強調,云與認知解決方案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不可割裂。可以說,云、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正在成為IBM的新靈魂。為了“重生”,自2010年迄今,IBM至少狂砸了420億美金。

  1.大數據分析平臺是核心

  根據IBM的2015年財報,IBM認知解決方案業(yè)務主要包括Watson認知計算、大數據及分析、安全、社交以及面向交易型的軟件(主要是運行在大型機z系列之上的軟件),其中驅動認知解決方案業(yè)務整體增長的主要是大數據及分析、安全這兩項平臺型業(yè)務。

  2011年,麥肯錫發(fā)布了著名的《大數據:創(chuàng)新、競爭及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預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而這個時候IBM已經著手布局大數據平臺業(yè)務。自2005年以來,IBM在大數據與分析領域投入250億美金,把Cognos、SPSS、ILOG、Algo等在內的30多家公司收入自己的平臺,涉及預測分析、商業(yè)智能、移動分析、金融行業(yè)分析、醫(yī)療行業(yè)分析等多個領域。

  2010年到2015年,IBM就投入了150億美金用于收購和研發(fā),其中包括用于20多項收購的70億美金,進入2016年更收購了TheWeatherCompany以擴充企業(yè)大數據源。如今,IBM在全球有15,000個分析顧問、400多位數學科學家、三大洲9個分析解決方案中心以及每年新增500多個相關專利。而IBM在2015年創(chuàng)紀錄產生的7000多項專利中,31%的專利是云、大數據分析及認知計算相關。  


  IBM Analytics高級副總裁Bob Picciano

  如今,IBM是大型企業(yè)級大數據及高級分析供應商之一。IBM大數據分析平臺包括分析及數據管理、行業(yè)解決方案、Watson分析以及云數據服務,涉及數據分析、數據庫、數據集成、數據治理、數據集市、數據連接、數據存儲和開發(fā)者服務等在內的完整鏈條,這些服務全部可以通過云平臺對外提供。

  其中,高級分析有以SPSS為代表的預測性分析、以Cognos為代表的商業(yè)智能分析、以IBMStream為代表的實時流數據分析、以Watson為代表的認知分析以及開源的Hadoop和Spark分析等。云數據服務則是集成了20多種流行開源數據庫以及IBM自有數據庫的托管云服務,讓企業(yè)有充足的數據庫選擇。而在本次世界Watson大會還發(fā)布了IBM Watson DataPlatform,主要用機器學習和Watson自然交互界面的方式幫助企業(yè)自動化、自助式完成數據集的管理。

  分析平臺、數據庫平臺、數據管理平臺等,每一個都是基于云服務的開放、開源的平臺型生態(tài)體系。而行業(yè)解決方案則是與行業(yè)生態(tài)對接,帶有預置分析模型、集成了IBM多年行業(yè)經驗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僅2015年IBM就發(fā)布了20多個面向行業(yè)的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涉及汽車、銀行、金融市場、保險、制造、能源等。為了更好的開發(fā)行業(yè)和企業(yè)應用,IBM在2016年初引入了Swift語言,可以直接把大數據及分析平臺與蘋果的iOS生態(tài)對接。

  所以,盡管首屆世界Watson大會主談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但對于一個新IBM來說,大數據及分析才是真正的核心生意。首屆世界Watson大會也是原IBM大數據分析Insight大會改名而來,Insight大會已經辦了至少十年之久,主辦方正是成立不久的IBM大數據分析部門。這是一個年營收達180億美元、占IBM年總營收1/4的業(yè)務,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

  2.Watson:企業(yè)級人工智能平臺

  在2011年,除了麥肯錫發(fā)布了影響深遠的大數據時代報告外,還有一個對全世界都影響深遠的事情,這就是IBM Watson超級計算機贏得了美國老牌益智節(jié)目“危險邊緣”(Jeopardy!)。Watson所基于的深度學習和深度問答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之一,因此Watson也被廣泛認為是當代人工智能高度發(fā)展的代表之一。

  然而,IBM堅稱Watson所代表的并非人工智能,而是更為廣泛的認知計算,人工智能僅是認知計算的基礎技術之一。在2016年的首屆世界Watson大會上,Ginni Rometty進一步提出不應該把AI理解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而應該理解為增強智能(AugmentedIntelligence),也就是通過Watson的技術來擴展和增強人類的智能。

  IBM圍繞著人工智能、認知計算以及增強智能的討論,在很大程度是因為IBM對于自己人工智能業(yè)務的定位:企業(yè)級人工智能平臺。

  Ginni Rometty在首屆世界Watson大會的主題發(fā)言中,一上來就為Watson業(yè)務定調:面向商業(yè)應用的企業(yè)級平臺。正因為這個定位,IBM需要讓企業(yè)理解,以認知計算為代表的IBMWatson人工智能技術是為了增強企業(yè)的智能,而并非取而代之。

  IBM創(chuàng)始人之子小沃森曾對人與機器的關系一言以蔽之:“機器只不過是拓展人類能力的工具而已。”現在IBM為了讓企業(yè)放心用上人工智能技術,除了改換名稱和擴展內涵外,Ginni Rometty在首屆世界Watson大會還講了一句話:數據是企業(yè)的,通過Watson分析完成而得出的商業(yè)洞察和知識也是企業(yè)的,Watson僅是分析工具。

  

  IBM高級副總裁John Kelly III博士,在任IBM研究院院長期間支持Watson項目的誕生。

  自從2014年IBM為Watson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業(yè)務集團,通過IBMCloud云服務向商業(yè)用戶交付認知計算能力以來,已經在IBMBluemix上交付50多個WatsonAPI,涉及語調分析器、情緒分析、視覺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文本轉語音、知識圖譜、深度問答等云服務。在首屆世界Watson大會上展出了開發(fā)者們開發(fā)的各式應用,但在針對企業(yè)級應用方面,Watson特別圍繞醫(yī)療健康和物聯網成立了兩個事業(yè)部,為這兩個領域不斷開發(fā)特定場景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IBMWatson與其它技術公司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有著顯著的區(qū)別,還在于其它公司的人工智能產品與服務處于增值或附加地位,而Watson則處于IBM公司的主流地位。

  此外,IBMWatson基于IBMCloud,而IBMCloud本身是企業(yè)級云平臺,考慮到了大型企業(yè)對于安全、災備、數據恢復等企業(yè)級IT要求。實際上,IBM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圍繞著企業(yè)級客戶而展開,包括最新開發(fā)的區(qū)塊鏈服務也是緊緊圍繞企業(yè)級需求而設計。

  在2016首屆世界Watson大會上,IBM展示了如何把Watson的認知技術推廣到企業(yè)和商業(yè)應用的方方面面,這就是IBM提出的“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IBM與GM通用汽車達成合作,通用汽車將推出基于Watson的OnStar Go新功能,包括在征得車主的同意下學習車主的行為習慣,用于為車主提供個性化車聯網體驗,例如在旅途中訂購咖啡、在路過藥房之前收到處方藥購買提醒等。這些新功能將于2017年年底前進入全美超過200萬4GLTE聯網的通用車輛,以及基于OnStarGo程序的數百萬個通用汽車品牌的移動設備中。

  IBM還宣布為IBM MobileFirst for iOS Apps提供Watson功能,可以在這些iOS應用里嵌入語音識別、自然語音理解、Watson會話等認知能力,這樣就豐富了與IBM MobileFirst for iOS Apps應用的交互體驗;推出Watson虛擬助理技術開發(fā)平臺,讓開發(fā)者可以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輕松設計和部署“虛擬助理機器人”,以自然語言對話的方式與用戶互動;與Slack合作,把Watson認知能力帶給Slack生態(tài)里的開發(fā)人員和企業(yè)用戶等等。

  可以說,IBM現在正全力把Watson云平臺與其它企業(yè)級生態(tài)互連互通。Ginni Rometty強調在一個Watson的生態(tài)圈里,IBM也只是其中一員。

  3.混合云是終點而不是過程

  云計算是IBM公司100多年歷史上,第一次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聚集到一個平臺上的機會。而且通過云計算平臺,可以很容易打通不同產品、數據與服務之間的連接,特別是與外部生態(tài)系統的連接。更為重要的是,云計算可以自由地連接傳統IT與新IT,這樣就極大的保護了企業(yè)對IBM的技術與產品投資。

  2013年,IBM收購了IaaS公有云服務商SoftLayer,由此正式進入云計算領域。隨后,IBM加大了對SoftLayer的投資,如今SoftLayer在全球有49個云數據中心,為客戶提供裸機服務器、私有云和云虛擬機服務。IBM還加強了與VMware的合作,打造結合SoftLayer的混合云服務。2016年1月,IBM整合了先后收購的Aspera、Cleversafe、Clearleap和Ustream,推出了基于SoftLayer的企業(yè)級視頻云和對象存儲服務。

  2014年,IBM基于開源項目CloudFoundry推出了PaaS云平臺Bluemix,先后為Bluemix投資超過100億美金,使其成為集成了IBM自有及第三方API與云服務的開發(fā)云平臺。Bluemix上不僅集成了IBMWatson、物聯網、區(qū)塊鏈、大數據分析等特色云服務,還集成了IBM相關的中間件服務,這是IBM混合云服務的關鍵技術。IBMWebsphere不僅能把傳統IT環(huán)境中企業(yè)應用與云服務連接起來,還能把云中的原生應用與傳統IT環(huán)境連接起來。  


  IBM Cloud高級副總裁Robert LeBlanc

  BluemixData Connect數據連接是首屆Watson大會上的熱門主題之一,相關研討會多達10余場。目前Bluemix有27種數據源連接器,既包括外部的Amazon S3、Microsoft Azure SQL Server、Oracle、Sybase、Salsforce等,也有Apache Hive、Horntonworks HDFS、MySQL等開源數據源連接器,更有IBM自己的DB2、Cloudant、WatsonAnalytics等數據源連接器。Bluemix還在陸續(xù)推出更多的數據源連接器,而更高階的Data Lake數據湖、混合云數據集成與管理等技術,也是受廣大開發(fā)者和企業(yè)關注的技術主題。

  此外,IBM還面向混合云環(huán)境重新設計和開發(fā)了集成服務器、存儲和軟件的關鍵業(yè)務系統。針對移動端和云端交易,IBM重新設計了大型主機的高級分析加速功能以及增強了企業(yè)級安全,使之可以適應混合云環(huán)境中的關鍵業(yè)務、分析及交易。而通過快速增長的OpenPower開源硬件生態(tài)及活躍的Linux社區(qū),IBM不斷把大數據處理、高級分析、Watson認知計算等帶入不同的企業(yè)級應用環(huán)境中。

  IBM所有的軟件與服務也是針對混合云環(huán)境設計了多個版本,例如IBM核心數據庫產品dashDB數據倉庫,就包括了部署于本地的dashDB Local、可部署于AWS之上的dashDB、可部署于IBM SoftLayer之上的dashDB以及混合方式部署的dashDB等,不同版本之間的代碼都高度一致,極大方便了運維、管理與開發(fā)。首屆Watson大會上IBM還宣布了對自家DB2數據庫的升級,將為Linux、Unix、Windows、z/OS等版本推出混合交易分析處理功能(Hybrid TransactionalAnalytical Processing,HTAP),增強混合數據云服務能力。

  IBMGTS(全球技術服務)部門和GBS(全球商業(yè)服務)部門都推出了針對混合云環(huán)境的技術與商業(yè)咨詢服務。IBM在2016年一季度收購了Bluewolf,這是一家頂級Salesforce云合作伙伴和咨詢集成服務商。通過收購Bluewolf等,IBM進入了Salesforce和Workday等新一代云服務咨詢與集成業(yè)務。

  有趣的是,進入混合云業(yè)務不僅沒有削弱IBM的IT服務業(yè)務,反而帶來了更多的訂單。2015年,GTS有70個服務合同超過了1億美金,其中每10個合同中就有7個是混合云相關。截止到2015年底,IBM共有超過1210億美金的技術咨詢服務合同訂單,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保證了IBM每年100億~130億美金的自由現金流和高達近50%的整體業(yè)務毛利率。

  隨著IBM大數據分析、Watson認知計算、區(qū)塊鏈、物聯網等云平臺的不斷進展,將為IBMCloud帶來源源來斷的企業(yè)級云生態(tài)。IBM云市場則廣泛連接第三方SaaS應用生態(tài),加上IBM自己多種的云服務,能為企業(yè)、開發(fā)者和IT及業(yè)務管理者提供廣泛的應用選擇,從而不斷強化IBM云的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初IBM收購了天氣數據公司TheWeatherCompany的B2B、移動和云業(yè)務。該公司運營著全美第四大移動APP,每天處理超過260億次的用戶請求,每天還要分析來自4000萬手機、5萬架飛機和30多億個天氣預報參考點的數據。這些不僅為IBM帶來了自然天氣數據,更重要的是TheWeatherCompany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云平臺,IBM可以在其上開發(fā)、測試和試運營超大規(guī)模的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服務,待成熟后再向外發(fā)布。

  4.自我顛覆的平臺型商業(yè)和創(chuàng)新模式

  在2016世界Watson大會上,一位CognosAnalytics的講師在講座中對臺下幾乎滿場的觀眾說,由于產品的功能過于豐富,也不知道在座的每一位到底需求哪一種功能,于是就一股腦地都介紹一遍,請大家根據需求自取。雖然臺下的觀眾會心一笑,但這并不是孤立現象,而反應了IBM在從傳統的線性商業(yè)和創(chuàng)新模式向網狀的平臺型模式轉變的大趨勢。

  由MIT平臺戰(zhàn)略峰會的三位聯席主席Geoffrey G. Parker、Marshall W. Van Alstyne、Sangeet PaulChoudary聯合撰寫的2016新書《平臺革命》中強調,復雜的網狀價值與信息交換是平臺型模式的最主要特點,其次是自助式平臺用戶模式。類似于Uber和Airbnb,平臺里的價值和信息從來都不是線性的,而更多是廣播式的網狀傳播,具有并行、并發(fā)、分布式、超大規(guī)模等特點。而平臺模式下的創(chuàng)新,也是開源、開放、與生態(tài)合作伙伴的協同創(chuàng)新。

  以IBM的大數據云服務為例,這個云數據服務體系中既包括基于開源CouchDB架構的托管云數據庫Cloudant,也有囊括7種流行開源數據庫MongoDB、PostgreSQL、Elasticsearch、Redis、RethinkDB、etcd、RabbitMQ等的Compose,還有IBM自己基于云端的數據倉庫dashDB、DB2、數據遷移工具DataWorks等。這些服務既有云服務版本,也有本地部署的Local版本,可以說種種功能應有盡有,但也令人眼花繚亂。

  IBM一方面增強了GTS、GBS、IBM研究院、IBM開發(fā)中心等部門的技術力量和專家數量,另一方面在每一種產品與服務中都加入了自助式功能,此外還把Watson的虛擬助理、機器學習及自然人機交互等引入整個IBM云平臺中,以幫助各類人群迅速掌握和使用云服務。特別是Watson的機器學習能力,可以自動化地幫助用戶完成各種云資源的調配、協調、配置、優(yōu)化與管理等工作,再通過自然語言交互,極大簡化了云服務的消費和使用過程。

  而在研發(fā)創(chuàng)新方面,平臺型的創(chuàng)新模式就更加明顯。IBM Watson集團的首席科學家周伯文介紹說,在把Watson的能力進行工程化和產品化的過程中,IBM研究院還在同時進行著Watson的基礎性科研,一旦形成科研成果就會馬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因此就會出現這邊產品還沒開發(fā)完,那邊的學術論文已經公開發(fā)表了的情況。這種幾乎沒有商業(yè)秘密的研發(fā),是平臺型模式下的最新產物。

  而Watson作為一個還在發(fā)展中的人工智能體系,在實際應用時還需要現實世界的大數據作為建模和優(yōu)化基礎。Ginni在2015年財報中說道,以Watson為代表的認知系統不同以往任何一種計算體系,因為它不可在事先被程序所定義,而是通過學習現實世界里的數據、信息、知識、經驗等而自我發(fā)展。因此,Watson的工程化與產品化就必須與外部生態(tài)打通,這就是Watson健康、Watson物聯網、Watson金融、Watson教育等等泛生態(tài)業(yè)務的來源。  


  IBM大中華區(qū)董事長陳黎明

  IBM大中華區(qū)董事長陳黎明在首屆世界Watson大會上接受采訪時說,“認知計算不是一個孤立的技術,不能孤立于任何其它常規(guī)的技術和商業(yè)環(huán)境。”在更廣泛的領域,Watson被用于公益性、無商業(yè)收益的項目,比如在中國的綠色地平線項目主要把Watson用于空氣質量預測與管理、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優(yōu)化與管理等全社會共同關心的領域,而Watson在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也得到了自我發(fā)展。

  在平臺型開源開放式創(chuàng)新模式下,IBM的“護城河”在哪里?競爭的壁壘又是什么?其實很簡單,這就是IBM積累了多年的深厚的行業(yè)經驗。因為基于Watson的認知解決方案都是針對特定商業(yè)應用場景的端到端完整鏈條,這與過去ERP、CRM等可單獨產品化的軟件形式完全不同,因為Watson是需要嵌入到商業(yè)流程中的云服務。

  當然,與ERP、CRM產品不同點還體現在Watson提供的不是明確答案或返回明確執(zhí)行結果,而更多是扮演顧問咨詢的角色。與Ginni同臺演講的嘉賓中有一位來自日本東京大學醫(yī)藥科學研究所人類基因中心的SatoruMiyano教授,他介紹說該中心一位患者得了骨髓增生異常,這是與白血病或骨髓癌類似的疾病。之前經過血液專家的會診與治療都沒有效果,已經幾乎被判為絕癥。后來在2015年7月引入了Watson輔助醫(yī)療分析,通過基因數據分析以及相關文獻研判,10分鐘內得出了新的結果。專家參考了Watson的分析結果后發(fā)現了新的基因突變,從而改變了治病方案并最終挽救了這位患者。

  所以,GinniRometty一直強調Watson能創(chuàng)造一個增量的智能決策市場,這個市場到2025年將達到2萬億美元規(guī)模。

  如前所述,今天的IBM在發(fā)生著巨變。如果你只看到截止2016年Q3連續(xù)18個季度營收下滑,那就一葉障目了。因為IBM始終保持了近50%的毛利率、100億美元左右的自由現金流、健康的資產負債比以及自1916年以來不間斷按季度返還股東收益。今年以來IBM計劃向股東返還66億美金的收益,其中包括40億美金的分紅以及近1800萬股票回購,10月25日IBM董事會剛授權了其中余下30億美元、到年底前的返還計劃。

  根據剛發(fā)布的2016年IBM第三季財報,IBM云業(yè)務營收在過去的12個月內達127億美元、年同比增長了44%,而以在線服務模式交付的云服務業(yè)務更大漲66%達75億美元。在過去的12個月里,IBM的云、大數據分析、移動、安全與社交等戰(zhàn)略方向營收達318億美元,占IBM整體營收的40%。

  可以說,一個欣欣向榮的IBM正在以新的姿態(tài)出現在市場中,這就是一個龐大的平臺型企業(yè)級生態(tài)體系。如果你已經錯過了前不久微軟股票跳漲的機會,接下來就不要錯過IBM的機遇。

人物訪談